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具有非常大的责任,为了推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关注语文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环节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展现出积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中,这样才能实现上述的教学意义。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渗透传统文化需要从识字教学着手,识字教学也能展现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学生认字,教师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给学生讲授文字的起源,然后引导学生识字,如火、日、月,火就像燃烧的火焰,日就像圆圆的太阳,月就像一轮弯月。然后探究以这些汉字为偏旁的汉字,以火为偏旁的汉字大部分都与火有关,如炸药,需要用火点燃。以日为偏旁的汉字大多与日期有关,如昨天、明天。以月为偏旁的汉字大多与肉有关,如胳膊、脸等。借助文字的严谨,学生在一节课中可以学到十几个词汇,掌握汉字的规律,完善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在阅读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在语文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到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阅读环节,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课程中。在组织阅读环节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好准备,用笔将文章中的成语、俗语、谚语进行标记,然后以接龙的形式读出来。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理解这些成语、俗语和谚语,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面,对这些内容不能产生透彻的见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勾画出这些内容的前后文,试着理解用语的含义。根据前后文学生可以对这些用语产生初步了解,然后在弄懂文章的含义后,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与用语有关的典故,让学生了解用语在文章中运用的目的,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主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下次阅读中主动阅读相关用语,知道用语背后的含义,在课程中给其余学生讲解。
   三、在写作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写作在语文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教师在写作课程中也能渗透传统文化。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写作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式。
   在开展写作课程时,教师可以秉承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刚开始练习着手,给学生一些限制,如“请用一句话描述看到的秋天。”学生想到了“一叶知秋”。一叶知秋对学生来讲非常简单,但是怎样将这个成语融入语境中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完成一句话的练习后,教师再增加写作的难度,将一句话延伸为一段话,让学生将“我看到了树枝上的黄叶,突然意识到秋天来了,真是一叶知秋”。将这句话延伸为一段话,然后让学生编写小故事,再写成作文。为了开发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给学生提供“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编写小故事,并讲给其他学生,这个故事不用完全与“邯郸学步”是对应的,应该随意创作,但主题应该保持一致。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后无形中就学习了传统文化。
   四、给学生讲解历史故事
   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汇集了无数精彩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铸就了灿烂文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真正的文学可以经过时间的历练,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一颗珍珠,在阳光下不断闪耀。当这些故事汇集到一起,就成了文学殿堂。
   五、在课外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素养。中小阶段学生的阅读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升。
   小学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乖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这个特征,借助科学合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潜在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比较注重情境,当学生看到某些事物和人物时就可能会形成情感共鸣。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是多元化的,如亲历教育、后果教育等。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需要长期培养,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
   现在人们处在开放的时代,在全球化时代,学好外语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每个中国人来讲,感受汉语的美更加重要。怎样感受汉语的美,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识字、阅读、写作、参与课外活动都是非常好的渠道。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样学生才会产生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65.
   [2]韩冬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7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发展,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出发,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探究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
摘 要: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思维发展都有着基础作用。小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的主要体现就是解题、计算,同时这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之一。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小学生数学计算兴趣、优化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指导小学生数学计算方法等角度阐述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计算能力   随
摘 要:双语绘本的阅读,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激发儿童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寓教于乐,促使孩子快乐学习。积极推进双语阅读作为小学低学段的阅读主要方式,从听、说、读、写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双语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和习惯。因此,双语教学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针对双语阅读启蒙教学做如下阐述。   关键词:双语绘本;小学低学段;双语阅读;启蒙教学   双语阅读应由共同阅读、分享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依旧存在沉闷乏味、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综合素养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甚至对音乐课产生抗拒和反感的心理,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问题,打破固有的音乐授课方式,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围绕通过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论题进行浅析。   关
摘 要: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往往存在令人欣喜的“顿悟”心理活动。从心理学和认知学角度来说,这种“心灵突至”确是人的思维能力在情感体验下的“厚积薄发”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体验、思维顿悟”原则,既可有效激发学趣,逐步增强信念,又能把学生不断地引向深度學习状态。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培养儿童顿悟能力,试简述一些策略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顿悟思维;教学
摘 要:教育的深化与改革使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学阶段各科目的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新型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不仅能落实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技能,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当教师开展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时,除
摘 要:在现阶段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作为教学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因为学生在小学时期受到的教育对其终身具有巨大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农村小学体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鉴于此,阐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课;心理健康;重要性;策略   现如今,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且能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此,主要介绍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应用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需要掌握很多的数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数学方法。由于小
摘 要:思维导图属于一种能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形象化的学习方式,目前在小数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它既能让学生对较难的知识点形成良好的理解力,又能优化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结构,进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此,就如何在小学中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展开详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小学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增加对学生学习效果改进的关注,尤其是如何帮助学生及早建立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