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歌声》总决赛在鸟巢举行 扎西平措夺冠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8日晚,浙江卫视《中国新歌声》总决赛在北京鸟巢举行,来自西藏日喀则的选手扎西平措一举夺冠。
  这是一个属于西藏的夜晚,整个晚上,朋友圈被扎西平措登上鸟巢参加决赛的消息刷爆,每个人都在真诚地为家乡选手投票。经过帮唱、淘汰赛和巅峰对决,扎西平措不负众望,最终在鸟巢荣耀夺冠。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意外,毕竟在五位登陆鸟巢的学员中,他的曲风是最多元的,辨识度也是最高的。扎西平措的实力有多强?“新歌声”音乐总监刘卓在亲自选拔完所有盲选学员后,发微博称“这个(扎西平措)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个学员,身上的秘密武器最多”。
  可你能想到吗?这个大杀四方的扎西平措,此前根本就不是歌手,而是个已经有十年教学经验的理科教师。歌唱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教音乐,因为他说“教音乐的话,要知道乐理这些,我最失败的是连谱子都看不懂”。盡管如此,扎西平措靠实力赢得了广大观众和评委的支持,并最终夺冠。
  据了解,第二季《中国新歌声》全国城市海选西藏赛区的初赛于5月7日在拉萨拉开序幕,全区200余名音乐爱好者参赛。经过几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了十强选手,西藏赛区冠军便是扎西平措。
其他文献
曼唐是藏语译音,“曼”即医药,“唐”即唐卡,意为医药学唐卡。曼唐的材料为亚麻布或同类画布,绘制颜料为纯天然矿物、植物,例如金、银、珊瑚、松石等矿物和植物色料,所以能历经千年保持不变色。每一幅曼唐在绘画完成后,裱以织锦及绸缎布料,色彩鲜艳。  藏医药学这门利众济世的实用学科竟以神奇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得如此传神,这是藏族先贤们的智慧之光,是藏族人民为人类文明奉献的又一奇迹。曼唐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服
天珠,藏语中又称为“瑟。”为藏密七宝之一。藏族同胞认为天珠是“天降石”,视为“活的宝石”,受到虔诚膜拜和恭敬收藏供养,世代相传。  藏族同胞过去认为,九眼石天珠的内部结构具有天然宇宙强烈的磁场能量,造成天珠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所以天珠也成了藏族同胞最贵重的护身符,人们相信,诚心供养佩戴天珠可以消除业障、获得福报、防止中风及免除被外道邪魔伤害,又可增强体力,增加财富等等。  天珠还是藏族姑娘成年礼和出
象雄部落,地处藏地西部,早期只是青藏高原农牧兼有的一个地方性部落邦国,是雪域高地早期“四十二小邦”和后期“十二小邦”之一。关于古象雄的边界范围,我们根据史料对象雄王国早中晚不同时期历史认知推测如下:    据苯教文献的传统说法,象雄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里象雄、中象雄和外象雄。据著名苯教学者朵桑坦贝见参所著的《世界地理概说》记载:里象雄应该是冈底斯山西面三个月路程之外的波斯、巴达先和巴拉一带;中象雄
“为啥一定要去西藏呢?” “地球上只有两个地方能让我产生幻觉,一个是纽约,极度现代、繁华,人类高度发展的顶峰,一个是西藏,它保持着人性原有的生态和状态,是人类的起初。这两个地方把人类的开始到尽头给概括了。我从纽约回来,要回到人类的开始,我的第一部电影一定是与西藏有关。”  越野车到达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时,纳木措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张洹:“索琼老师,‘雅啦索’是什么意思?”  索琼:“其
一位学者说过:一个有戏剧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藏戏是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藏戏概览  藏戏是一个庞大的剧种系统。藏戏对西藏文化的浸淫是多方面的,当代西藏最杰出的音乐艺术家才旦卓玛高亢透亮的唱腔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其发声方式和行腔韵味,明显受到藏戏艺术的巨大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
七月流火,这是一个火红的岁月。  七月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  而在2021 年我们也迎来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盛大的节庆。  青春当燃,韶华莫负。  不管在何时,不管在何地,青年永远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人群。  西藏,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他们从家乡的土地走来,走到世界的門前。  他们肩负着祖辈的宿命,把未来的命运书写。  他们是文化的传递者,更是时代
(导语)  “格次师傅,我们这趟大北线一共要走多少公里啊?”  “四千多吧。”  “哇,那岂不是八千多里路?”  “八千多蛮多里咧。”  ……  我想起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地图上一个地名一个地名圈我们的行程,脑袋里浮现《见龙卸甲》的场景:小赵对着地图说,他的人生是一个圈圈的场景。  好吧,我们八千里路也是一个圈,还挺圆满。  记得来之前有人说西藏的天特别低,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我还说这位兄台您这话
藏族民间歌舞种类很多,主要有“果谐”与“锅庄”,鼓舞与“热巴”,“堆谐”与“勒谐”、“羌谐”等。堆谐是西藏西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伴圈舞。“堆”为上或高地之意,藏族人民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仲巴、昂仁、定日、拉孜、萨迦及阿里一带叫做“堆”;“谐”是歌曲的意思,“堆谐”歌曲往往与舞蹈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地区的农村歌舞就叫做“堆谐”。这种歌舞后来在整个西藏流传,经过艺人的加工提炼,舞步逐渐演变为脚下打点的踢
【摘 要】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师或学生等合作开发的活动课程。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蒋马灯”为例,课程开发者可以从“在资源挖掘中‘创编’、在学科整合中‘创生’、在评价变革中‘创新’”这三个层面入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路径,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山神崇拜杰钦那拉嘎布“燃烧的火焰”  我们住在村中那几天,只要天气晴朗,村东北角的天空中总会出现一个傲然炫目、像利剑又像火焰,直插云霄的圣洁雪峰;如果是雪后,山峰从云层中蒸腾而起,像缠绕飘带的白海螺竖在那里—那就是工布神山杰钦那拉嘎布。  杰钦那拉嘎布雪山又叫杰钦霍拉嘎布,是措高本地的守护神。传说在岭格萨尔王时代,工布地区是魔鬼居住的地方,这片湖被称为是魔王的魂湖。格萨尔降服妖魔鬼匿后,把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