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读诗歌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6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前提。
  一、注重对字词含义的准确理解,切忌凭借模糊的感觉。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往往会精心选择一些字词来表达心中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读者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字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因此,诗歌中的字词实际上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读者只有牢牢抓住这一桥梁,才能真正地读懂诗歌。
  然而在具体阅读中,许多考生往往不注重这一环节,直接跳过对字词含义的理解,凭着一种模糊感觉,直接深入到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这样往往造成对诗歌的误读,甚至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背道而驰。如: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该如何来理解最后一句诗所表达的感情呢?
  首先就要抓住这句诗中“声”“宿鸟”“自”等关键词,然后要准确理解这些词的基本含义,然后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这里的“声”是鸟声,说明这个地方“人来得很少”,很“静”,结合具体情境,即注释①,可以感受到,“声”字营造出的是一种“冷清”的氛围;“宿鸟”的意思是“在这里筑巢定居的鸟”,鸟能够在这里筑巢定居,则说明这里“长期”少人来,“宿鸟”则营造了一种“长期”冷清的氛围;“自”的意思是“自己”,即只有作者一个人,没有他人,结合具体情境,即注释①,一个“自”写出了作者的“孤独”与“寂寞”。综合起来,可以体会到这一句诗写出了作者被免职后长期过着孤独冷清寂寞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由于被免职而在内心产生的孤寂、落寞的情感以及由于朋友弃自己而去而产生的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由此看来,紧扣文本,以准确理解词义为基础来感悟诗歌,是读懂诗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阅读诗歌的基本的思维方法,抛弃了这一步,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明确诗歌注释的方向,切忌过度解读。
  诗歌的注释除了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外,往往暗示了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创作诗歌的目的。因此,阅读注释成为正确理解诗歌的重要步骤。
  有些诗歌的注释指向比较明确,可轻松把握。如2009年广东卷诗歌鉴赏题《月》,其注释为: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这个注释的指向性就较明确,通过“安史之乱”及“困居于此”,可初步判断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包含着“漂泊之感”。
  但是,有些诗歌的注释指向性不是很明确,不易把握。如2009年天津卷的诗歌鉴赏题《严郑公宅同泳竹》,其注释为: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这个注释是什么意思呢?它与诗歌的创作有何关系呢?考生较难理解。但是如果将其与2009年全国2卷的《军城早秋》的注释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了。2009全国2卷的注释是,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两个注释都是对同一个人进行说明,即严武。但《军城早秋》的注释指向身份是“统帅”,作者所塑造的是征战沙场的“统帅”形象,诗中的“早”“昨夜”“西山”“更催”“莫遣”等词,无一不表现主人公作为统帅所具有的机敏与谋略、果敢与刚毅以及他对胜利的强烈的自信。而《严郑公宅同泳竹》的注释指向的是“爵位”,即一般人所没有的荣耀与地位。由此,再联系诗歌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我们可以判断,作者杜甫希望严武这样一个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耀和地位的人能够提携自己,使作者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在杜甫的《蜀相》中可以得到佐证。“蜀相”为官职,可以施展抱负,为国建功立业;如果以“武侯”为题,则侧重于爵位,在于荣耀与地位了,从这个题目就可以初步判断这首诗是要表达作者渴望像诸葛亮一样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由此看来,明确诗歌注释的指向,对读懂诗歌非常重要。
  同时,在明确注释的指向时,要避免对注释进行过度解读。
  如《春日即事》表现的是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与对世态炎凉的感叹。但是不少学生却认为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与壮志难酬的愤懑。问其原因,都说注释中体现出来了。因为注释中说了作者“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由此进行推论,作者之所以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肯定是忧国忧民了,而被贬官之后,作者不是就不能为国效力了吗?这不是怀才不遇与壮志难酬吗?这种在注释的基础上所以做的这种想像,已经脱离注释本身,因此,得出的结论已经不是建立在注释的基础上了。
  注释很重要,但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时候,必须明确注释的指向,切忌对注释做过度解读。
  三、结合生活体验,切忌主观臆断。
  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触,这种对生活的感触又需要借助于“事”、“物”、“景”等形象表达出来,这就必然要求作者对生活有所观察、体验和思考。反过来,读者要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也必然要结合生活常识和生活体验才能与作者心意相通。如: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很多学生实在难以理解“碧峰出山后”,他们想不通,为什么碧绿的山峰会从山后出来呢?要理解这一句诗,就必须结合生活中的体验。
  到野外旅游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即当你远眺群山时,如果能见度好,那么,群山由于与我们远近距离的不同,就会呈现出浓淡不一的色彩。把这种生活体验用于理解这句诗正合适。由于“新晴”,整个天空空明、澄净,能见度大大提高,当作者“野望”之时,那远远近近的群山出现在作者的眼帘之中,呈现出浓淡不一的层次感,就仿佛碧峰从山后出现一样。作者用“出”这个字,采用以动写景的手法,写出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就真的难以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这种情形在中国古典诗歌当中很常见,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怎么会“相对出”呢?这些疑问都必须结合生活体验才能解答。
其他文献
“心想事成”已不仅是祝颂语,如今科学赋予它新的内涵。这不,我只吃一片“心想事成”特效药,就实现了拜谒最敬佩的人,并和他生活一天的愿望。淋浴朝阳,我走在天堂的路上,一眼
月朗星稀,凉风习习,黎明前的夜色包裹着我,带我穿越时空,来到康熙皇帝的书房。“好,你来了。”声音很平静。我不由一怔,转瞬领悟——原来我们是早就熟识的朋友。于是放松心情
高科技,就是这么匪夷所思:我仅仅吃了两片“时空转换”药,就一下子成了拿破仑的高级参谋,并正置身于1804年法国的凡尔赛宫.rn作为法兰西帝国最高统帅的得力助手,我正在整理昨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各种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显得日益增多。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为开放事业和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的旅游必须是负责任的旅游,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之一,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已经在各个层面和领域广泛展开,相关理论也已经开始应用于旅游企业,但旅行社社会责任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社会责任对象和内容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旅行社企业实际,集中对旅行社社会责任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厘清旅行社社会责任的对象和内容,本
高考之所以重视“诗眼”的考核,完全是因为它能达到一字传神的目的,在它身上往往蕴藏着作品的思想意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解读诗词的一把钥匙。  一、回归思想情感  炼字的目的是将诗人自己内在的情思与感悟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炼字”关键还是要达意。鉴别用字的妙处,不能脱离诗歌内容。从古到今,好的诗词,特别是那些名句,无论是写景状态还是抒发情感,都出于作者大喜或大悲之情感的极限。所以诗词不仅
误读本是诗歌鉴赏的一部分,但离谱的误读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如抓住如下关系解读,往往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情与景的关系  诗歌要想不误读,首先要把握情感基调,有时作者写了直接抒情的字眼,把握住便一切豁然开朗。但是很多情况下,古典诗歌是间接抒情,于是,情景关系作为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一组关系,直接决定了诗歌主题情调的走向,这方面主要看情和景的顺接还是逆接。(一)顺接指情和景处于同一性质,正面映衬,可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相较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缺乏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先进理念。常常导致在物流服务项目中成本超支、运
徐晋如,1976年生,江苏盐城人,当代青年诗人、学者,现为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深圳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取消大学语文课,而代之以《文史哲通论》课程。这门课深圳大学所有理工院系必修,深圳大学老校长、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学者章必功教授是总设计师。章必功教授并亲自挑班带队,编制题为《华夏人文概览》的教材。尽管如此,深圳大学却给了授课老师充分的自由,老师授课可以完全不按教材讲,考试也不作统一规定,通识型的
从属于沟谷型的马耳岭号排土场自然条件入手,基于工程地质勘察,对土场地基土及堆积物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确定排土场边坡破坏模式,利用Bishop法对排土场进行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