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话题作文的操作步骤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452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话题作文最受青睐。为此,笔者特谈谈话题作文的操作步骤。
  题例:阿西莫夫是一位一生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愿做的事,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像纽约帝国大厦”,他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能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而事实是,阿西莫夫在治学上是很严谨的,在为人方面又是善于自我约束的。
  个性张扬与自我约束在阿西莫夫身上都有所体现,但两者之间是否是必然的对立关系呢?相互之间是否有可能协调一致呢?
  请就“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此题难点有:①理解“个性张扬”的含义,②理解“自我约束”含义;③判断“是否可能协调一致”。
  通过下列工序突破。
  
  一、审题。此招很重要,做得好,能保证观点不出偏差,所写内容与材料相符。
  (一)吃透材料,把握中心。
  l、抓住关键词语,领会材料大意。
  ①“470部著作”:写阿西莫夫卓越的写作成就,隐含阿西莫夫个性张扬。
  ②“个性张扬”: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为:毫不谦虚,爱显示自己的做法与成果,或在别人看来,表现很自负。
  ③“自我约束”: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为:严格要求自己,埋头做自己喜爱做的事,严谨治学,谦虚谨慎。
  2、概括材料大意:遵照文章总是由特殊到一般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逻辑法则,整合为:材料以点带面地说明一个人如果能将爱张扬与严约束两种个性协调一致,就能创造出伟大成就,做出伟大的贡献。
  (二)理解提示,准捉题意。这一工序更为重要,若不能准捉题意,势必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1、重视“提示”,并竭尽全力弄懂。
  ①“都有所体现”:“都”字表明“个性张扬”与“自我约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可以协调一致。阿西莫夫的伟大成就,就是“协调一致”的证明。②“是否是必然对立的关系”,“是否有可能协调一致”:由提示①我们就已经明白了二者的关系,这里编者又用两个然否副词“是否”故意迷惑我们,考查我们究竟有无认别、判断的知识能力。坚信提示①我们即刻就会明白,两个然否副词是拟题者摆下的“迷魂阵”,二者的关系虽是对立的,但是处理得好,是可以统一或协调一致的。
  2、坚定无疑的确定题意:此材料告诉我们:个性张扬与自我约束,二者虽是对立的,但经过人为的努力,又是统一的,即可以协调一致。
  
  二、立意,即提炼观点或确定要说的道理。此一环极为重要。特级教师于漪说,写文章是“‘意’为主,‘辞’为从,意在笔先,辞随意生……”,此言简洁、准确地道出了“意”和“辞”的关系,揭示出了立意对于撰文的作用。
  此题立意范围限制很“窄”,不能将原材料中心看作一个“圆”而做切割手术,立出多个意,提炼出多个观点,本题只能凭借辩证法从正反两方面立意。
  1、正向:个性张扬与自我约束,经过人为的努力,可以协调一致,此为出类拔萃之道。
  2、反向:个性张扬与自我约束是对立关系。后者能令人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前者常使人华而不实,无所作为。
  
  三、提炼分论点。分论点就是将中心论点的内涵进行分解。其方法是:将中心论点反复诵读,并加“为什么”仔细思考、琢磨,分论点就逐个出来了。再按一定层次或顺序排列好,便形成写作提纲。
  正向分论点例:
  1、个性张扬与自我约束,乍看矛盾实为统一。
  2、个性张扬“必须以自我约束为基础”。
  3、自我约束越严格的人,个性张扬可能就越突出。
  
  四、确定论题。确定论题最好的方法是将中心论点浓缩或简化或选取其关键词,就可以得出较好的论题。如前正向论点经过这样处理之后,就是“出类拔萃之道”,加上文体标志词语——“说、议、小议、论”等,便为“小议‘出类拔萃’之道”。
  反向论题如上法炮制,即为“论奋发有为与无所作为”。
  
  五、行文,即拟草稿。或遵照读后感模式,或遵照思想评论模式,或遵照立论文模式,忠实于已确定的论点和分论点与其顺序行文,即可写出像样的文章。
  
  单位:湖北荆门市月亮湖中学
其他文献
时间少,容量大,要求高,是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的显著特点。如何用较少的时间有效完成大容量的复习内容,是组织复习的老师应首先思考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处理好以下七大关系。    一、考情与学情的关系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只要认真钻研考纲及其样卷和近年的高考卷就基本清楚了。高考所考的东西,无非是知识和能力;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学生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与高考的要求还存在哪些缺漏和差距。因而,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这就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这种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那么,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