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课型探究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ove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学习语文实验教材试行两年了,令不少教师困惑的问题仍然是活动二“边读边写”中三组文章的处理:有的找不到三篇文章的契合点,又回到传统的单篇学习模式,最终是时间不够用,期末只好舍弃未完的内容,草草结束,影响了学习的完整性;有的是大胆取舍,只学习精读文章,泛读的两篇弃之不管,虽然保证了进度,但项目学习理念难以落实。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以八年级上册为例,做一些阐述。
  一、精讲一篇,泛读两篇。
  项目一“走近寻常人生”的“边读边写”包括三组文章:走近普通人、尊重普通人、做好普通人。读写目标是:概括典型事例,归纳人物性格,正确认识、尊重、做好普通人;能够观察生活中的普通人,借鉴文章写法,描写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学习“走近普通人”的三篇文章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1学时通读三篇文章,完成常规批注任务(生字词、精彩语句等),完成“自主学习”任务1的批注。
  2.课上1学时精读《阿长与(山海经>》,围绕典型事例、细节描写、人物情感等读深读透,还可以适当延伸至课外。
  3.《一个普通人》通俗易懂,自主阅读时学生基本掌握,利用上课10分钟学生谈感受即可,推荐课余时间阅读李娟的“阿勒泰”系列作品。余下30分钟收看视频《风雪中的小人物》,在已经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视觉感受和情感熏陶,然后布置微写作“我眼中的普通人”进行小结。
  这样采用“精读一篇,泛读两篇”的方式,既体现整体性,落实了读写目标,又避免了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的支离破碎,虽然用时3学时,但可以把“展示交流”的2学时压缩为1学时,总体时间不变。
  如果三篇文章难易相近,还可以以精读课文为范例,另两篇完全自主阅读,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只做点拨。
  二、三篇一体,以精带泛。
  有的项目,一组文章内容互相交叉,难易程度差别明显,可以运用以一篇带两篇的阅读方式,精读一篇,顺带另两篇。
  1.自主阅读三篇文章,勾画三篇文章里带给你启示的句子,在旁批处写下你的理解。
  2.精读《约会荷花》,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对全文内容的把握。)
  3.霍金遇到了人生的什么挫折?他是如何对待的?贝多芬和于娟遇到的挫折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面对的?
  4.《约会荷花》中有很多抒情性极强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并且谈谈自己的理解。你能从《不朽的贝多芬》中找到类似的句子吗?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以《约会荷花》为载体,连带《不朽的贝多芬》和《于娟:活着就是王道》两篇文章,注重整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三、主题引领。精泛合一。
  项目学习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调项目主题,强调整体阅读。所以编者在选文上也是精挑细选,紧紧围绕项目主题,这样就为第三种阅读方法提供了便利:大胆取消精读泛读之分,在主题引领下,把三篇文章糅合为一个整体,打破文章界限,实现大范围的宏观阅读。如项目一“走近寻常人生”的第三组文章“做好普通人”,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在通读这组文章时,围绕项目主题设计三个问题:
  1。普通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平凡最难”?
  3.怎样做好普通人?
  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主阅读,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深入思考,联系现实,知行合一,落实学习目标。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联系前两组文章进行归纳,普通人就是:干着普普通通的工作,一般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動地的壮举,有一颗平常心;他们平凡而不平庸,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脚踏实地,乐观向上;普通人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他们安于平凡,发自内心为成功的人鼓掌;他们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不被时代的坏风气绑架。
  学生打破了文章界限,把不同文本融为一个整体,而且还能联系现实生活,实现了大语文的突破。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学生除了从文章中提取出“能做伟人却选择了平凡”“能承受住以成败论英雄的心理压力”等信息,还联系自己的实际补充了“难在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的幸福”“难在怎样战胜内心里某些不太正面的念头”等,在主题引领下实现了三维目标。
  第三个问题,学生更是畅所欲言,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结构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更是能够奠定学生音乐素质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
<正> 陷于困境中的凯恩斯主义,是当代经济学家热衷议论的话题。然而为何不到半个世纪,这一理论体系在西方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就由上升转为下落呢?要解答这个斯芬克斯之谜,不能仅仅从凯恩斯主义政策运行机制的缺陷中寻找答案,而且要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发展变化与凯恩斯理论体系的互相作用和矛盾冲突中,说明它的历史命运。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渠道,其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素质的提高。阅读教学中加强“读”的训练,这是语文学科性质所决定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
<正> 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但这还只限于经营体制上的改革,要使农村经济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其它方面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对农村信贷体制改革问题提
<正> 我国将怎样利用公债发展经济?如何掌握公债发展经济的度量界限?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被实践提到了日程上来。一、公债发展经济的必要性无论是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中,资本(资金)不足都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其中用公债筹集资金,就是一个重要措施。
对于孩子成长来说,理想就是人生的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而现在的孩子,问他理想是什么?如果孩子不说假话,绝大多数的回答肯定都是“考大学”。“考大学”固然好,但笔者以为,这不算是理想,也不算是目标。因为,“大学”只能算是达到理想人生目标的一个基站,而并没有标明人生的方向;因为,人生目标只关乎个人的终生努力,而与自己上不上学,上什么样的学并无多大关联,更与他人无关。  “考大学”则不然,不仅与个人努力有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科学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知识的结构、形式以及对学生培养的目标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应课程改革的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时能有效探究与学习。  运用生活资源,激发学习热情  生活就是一本非常形象的教科书。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大多数科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如果教师希望学生学好科学,在教学时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
医院科学的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其中业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笔者在多年的医院管理工作中深刻地体会到,抓好以下几个环节是业务管理的关键。
<正> 按照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来重新塑造我国的微观基础,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最主要的进展,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并且提出了建立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在微观改苹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影响最大、最为深远的是“两权分离”理论。按照这种理论,我国微观改革的目标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接着又重申了百家争鸣的方针,特别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立,为理论研究工作创造了从未有过的良好环境。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大好环境下,理论界人士和实际工作者密切结合,互相合作,认真研究国情,深入分析历史经验,提出新的理论概括,使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