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330136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口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笔算、估算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口算却因内容简单而被忽略,导致学生口算能力不容乐观,作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分析其错误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减少口算错误的对策。
  关键词: 口算能力 提高策略 算理
  一、口算的现状分析
  通过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口算错误率极高,以至于到二年级还存在一部分学生用“掰手指”口算的情况。对于一年级口算题,马虎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口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会出现错误,如把8 5看成8-5是一年级学生常有的事,二年级有些学生计算100-25胸有成竹地把答案写成85,不仅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表内乘法和除法也不过关,造成简单的口算出错。如4 7=13,24÷8=4,75 25×2=200,36÷4×72÷8=81,事后让学生后悔不已。所以家长、老师都在苦苦寻找一种能提高孩子口算能力的方法。通过对我校学生问卷调查,以及对我校教师的当面访谈,发现导致小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主要有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从这次调查发现导致计算出错的主要原因是计算过程出错,计算过程出错是因为学生缺乏扎实的计算技能。计算技能里又包括口算技能和算理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统计,78.5%的学生掌握了算理,所以计算方面的知识性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口算能力过差造成的。
  二、口算的作用和意义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口算来说,核心内容是基本口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说话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学生掌握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这样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都深刻明白口算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作用,正如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如何提高口算能力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翻阅了很多关于计算类的书籍,结合在小学低段任教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口算教学要得到充分重视,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1.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数概念,领会算理。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摆小棒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还把分出来的10比作大王,另一个数比作小王,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了基础。如:口算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高位算起,做到眼看、心想、脑记,最后口述结果。如:口算14×2,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说出的正确得数,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出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进而说出想的过程。10×2=20,4×2=8,20 8=28,即2个14就是2个10和2个4的和。若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还会说出14×2是2个14连加,即14 14=28,或是14×2,先用4×2=8,10×2=20,然后合起来就得28。只要他们会说就一定是已经掌握算理。我们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算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让口算在学生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
  明确了算理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大量的、扎实的口算训练,但是绝对不能像之前那样采用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适得其反。在调查问卷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觉得计算题枯燥乏味,算起来没有意思,纯属应付。计算准确性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采取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训练方法。
  (1)观表象助口算
  在讲授10的分与合时,开始我在黑板上事先粘上10个磁钉,让学生上讲台来分,活动中我设置了一个抽奖箱,里边装了10个乒乓球,分别写了10个数字,学生抽到以后要说出凑十法的另一个朋友。巩固训练时,我又用帮小猴摘桃子游戏,在一棵树上写了1-9,规定学生每次只能摘两个,必须满十,才能落到筐里,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响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课前我都以这样的游戏热身,学生很快熟练掌握了凑十法,等到我们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轻松愉快,如顺水行舟。
  (2)形式多样练口算
  为了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练习机会。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要针对儿童年龄特点,使训练形式多样化,那样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兴趣更浓,从而增强训练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口算训练方法。
  ①每节数学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开火车,口算接龙等。
  ②集体视算、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示15-8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7”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使用。这种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③听算。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单个学生说出得数,集体订正。
  ④开火车。教师念题,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对应回答,其他同学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这一训练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判断力,但要力求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⑤抢答。教师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或者念题,一名学生迅速回答,其余同学判断对错。
  ⑥单元竞技。一般控制在50道以内,当堂学生互改,适当奖励。
  ⑦把题目和答案分别写在不同的口算卡上,发给不同的同学,让拿到题目的同学提问。
  ⑧掐时赛、乘法口诀口算训练,我采用掐时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⑨擂台赛,学生上台打擂,每道题限时30秒,多者胜。
  在口算训练中,设计出不同的题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注重数量,只会挫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创设情境促口算
  数学书上有好多计算题,如数学迷宫、啄木鸟医生、小马过河、夺红旗、找朋友等,若直接布置学生计算,有些学生慢腾腾地磨蹭,有些学生心不在焉、错误百出,只要你稍微用心,创设一个小小的情境,譬如,谁是最聪明的孩子,谁的方向感最强?谁比啄木鸟治病还快?看看哪一只小马会掉到河里?谁能当护旗手,把我们班的红旗最快插上去,就会事半功倍,瞬间就能激起学生计算热情。最后要及时评价。对计算进步快或计算能力高的同学及时表扬奖励,使学生在愉快的成功体验中继续进步。
  (4)沟通家长抓口算
  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只有家、校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走向了成功的教育。我经常做家访,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家长在家中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如,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家长抽出几分钟时间,与孩子对答式地进行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奖励,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就需要家长创造应用口算的机会。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让他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进一步激发、培养孩子学习口算的兴趣。我们班孩子都配有口算题卡,家长根据孩子作业量,以及口算情况,要求孩子完成,寒暑假我要求父母每天给孩子出20道计算题,监督孩子完成。保证每个学生都长期安排家庭口算,这样长期进行,孩子的口算能力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口算训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通过口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低段年级学生的口算训练,教师应注重训练的实效性,利用新课程的理念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科学合理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过硬的口算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兰社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9.
  [2]肖国衡.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
  [3]彭莲芝.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李爱霞.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6]张静虹.小学数学计算中的情境创设机利用[J].教海探航,2010.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教学改革逐渐推行,尤其是教学模式方面,更需要大力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属于较有效的方法,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借助于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合作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充分张扬自身个性,引导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
摘 要: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学生乐学的趣味课堂,可以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事半功倍。本文从融洽师生关系的创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谈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创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趣味课堂 教学民主 教学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数学的思维性强、逻辑严密等特点,让多数学生感到数学难、枯燥、乏味,感到学习辛苦和艰苦,学得累不可言。而
会议
人工智能研究中分析方法的应用造成了许多困难;整体观原理是构成事物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原理,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就是整体特征的表现:通过分析整体观的人工智能,指出克服困难的
就如何准确测试火箭发动机脉冲推力,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研究,采用了动态补偿原理对脉冲推力衰减振荡曲线进行补偿。首先对测力传感器进行动态标定,建立测试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然后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学生因为对生活经验的缺乏,在学习有关单位的内容时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望闻问切”是中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1.教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首先,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整体。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数学”。就世界范畴而言,有两种说法,即“数学是演绎的科学”(古希腊为代表)与“数学是量的科学”(中国古代
为某型号发动机计算的需要,对发动机内弹道性能参数的精度预估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一种简便、易行,且比较准确的工程方法。并为导弹总体对射程精度的预估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有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