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语文课的导入十分关键。好的导入自然、新颖、富有趣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好的导入可以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导入艺术 作用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导入是语文教学的开场白,语文课堂导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虽然导入的时间较短,但是有趣的导入可以引领学生迅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仅如此,好的导入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掌握好导入艺术。
  一、从反常态的生活现象中导入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反常态的现象,如果在这些现象中设置一些疑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肤色,动物也一样,但是在作家的笔下很多事物会一反常态,成为我们阅读兴趣的诱因。例如:教学《变色龙》时,我就利用这种反常态现象设计了课堂导入:“同学们,现在人们都养一些宠物,如蜥蜴这种小动物,更多人感觉这是一种丑陋的、可怕的小虫。其实蜥蜴动物门中有一种叫‘变色龙’的蜥蜴,它能随环境的变化改变肤色。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的契诃夫就写下了《变色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了解当时俄国发生的故事。”这样导入,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学生初读课文后,对主人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社会中某类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因为学生很有兴趣探究这一代表性人物形象。作者抓住这类人的共性,通过高度的提炼与概括,并用讽刺的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对有趣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如果我们在新课教学前利用学生爱听故事这个特点,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探究课文。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就通过一个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每年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学生们畅所欲言地谈经历。我说:“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她却有家难归,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主人翁的命运如何?在这个大年夜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年夜,与这个小女孩一起度过这个让人难忘的年夜。”学生很快进入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著名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雪纷飞的年夜,天气又黑又冷,而一个小女孩无家可归,只能在寒冷的大街上卖火柴;寒冷的夜晚小女孩又冷又饿,她只好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来取暖,在微弱的亮光中她产生了种种幻想,后来在寒冷的冬夜里被冻死。学生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沉浸在遐想中。利用故事导入,不仅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认真投入教学中。
  三、用带有震撼力的语言导入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带有情感的导入可以取得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就用颇有情感的话语导入:“唐代大诗人张继在年轻的时候去京城赶考,但后来发现榜上无名。于是在一个凄冷的夜晚,他买了一张船票回家,乘舟经过姑苏城时天就黑了,便把船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一夜都未睡着。第二天刚亮时,他走出了船舱,看到了一轮月渐渐下沉,成群的乌鸦啼叫着在岸边觅食。此时,远处的天空布满了寒气,江边的枫树上染上了一层薄薄的寒霜。穿过渔船上零星的灯火,远处的寒山寺朦胧可见,不时还传来几声钟声。这样的早晨显得格外寂寞、冷清,让人黯然神伤。此时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课堂上,教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导入,一下子就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很想知道这位大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很快进入文本阅读。
  四、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情境导入
  演艺界有这样一句话:如要台下的观众流泪,台上的演员要先流泪。课堂上要让学生动心,教师就要先动情。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如果教师创设具体情境,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以多媒体课件出示周总理去世的视频片段,我旁白:“1976年1月11日这一天,十里长街站满了群众,他们看着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向八宝山开去。那一年的冬天显得特别冷,寒风无情地吹着人们的脸,但是人们仍然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默默地目送总理离去,因为这是在向敬爱的周总理作最后的告别。”课堂气氛变得庄严肃穆,学生默默无言,甚至有的学生在流泪。看到这样震撼人心的场景,我娓娓道来:“同学们,虽然这是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场面。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就会让我们重新看到当年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情景再现与语言渲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课堂导入是教师教学的艺术。要强化导入效果,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创新导入艺术。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国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几点做法 [J].小学时代,2011(10).
  [2]闵宽宏.例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式[J].新课程(小学),2013(12).
  [3]李永香.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式设置例谈[J].考试周刊,2011(5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新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本文就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 数学课堂 主动参与 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摘 要: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幼儿园计算教学呢?作者就此谈谈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 幼儿园 计算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思维能力  一、运用直观教、学具,帮助幼儿学习  幼儿的认识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数学比较抽象,幼儿学习时较难理解与掌握,运用直观教、学具可使抽象的
摘 要: 有效教学并不是孤立地把技术应用到原有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中,而是技术与内容、方法三者之间相互协商的结果。TPACK为教师提供对具体教学情景中技术与内容、方法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者、实施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监控者,兼取“传递—接受”和“自主—探究”二者之所长,形成强调“有意义的传递和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与学教学活动的新教学理念。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加大了对高中应用题的考察力度。由于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导致学生得分率不高。高中应用题教学成为摆在高中数学老师眼前的难题。本文通过探析高中应用题教学进行探究,从巧用解题技巧的角度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应用题 解题技巧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1.引言  随着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高中应
说到作文教学,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学生关在教室里,局促于四角窄小的墙壁,闭目塞听,闭门造车,皱着眉头听,咬着笔杆想,耷拉脑袋写,毫无乐趣可言。如此,作文课成了酸、涩、苦的“三味书屋”。  生态写作,是作文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是教师作文教学困顿之后的超越,是学生课堂写作山重水复之后的柳暗花明。  本着这一理念,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实践,努力让学生走出“三味书屋”进入到写作的“百草园”中。
心要多强大才能承受住那份孤独与凄凉?才能承受住生活由天堂跌入地狱的悲苦?寻觅,寻觅,无论是当时还是时隔千年,李清照到底觅得了何物?一份冷清万般愁绪,一曲《声声慢》让我们穿越千年依旧能领略到李清照那份“以心抗世,以笔唤天”的孤独与痛楚。  曾有“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曾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
摘 要: 在校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一般较差,具体表现在知识储备薄弱、行为习惯不好、心理承受力差,缺乏家庭与老师的关爱。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把“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贯穿在班主任工作中,实行人性化教育与管理。  关键词: 中职教育 班主任工作 关爱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喜怒哀乐,中职生更渴望得到家长与老师的关爱,充分享受做人的快乐。中职生在初中阶段的学
摘 要: 牛津英语教材每四个单元之后就有一个学生可以大显身手的板块Project。但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这个板块的教学与学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导致Project板块被闲置或搁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陶行知的教学理念,论述Project的重要性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 初中牛津英语 Project教学 陶行知教育理论  现行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中有一个特殊的教学板块——P
摘 要: 政治生活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把生活与政治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贴近,因此能够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成果。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对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与否有着直接影响。但如何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高效课堂,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初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现状出发,探讨将生活与课
【教材分析】  《神秘的暗房》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节课(总第14课)。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课,学以致用是技能课的教学目的,相对来说,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到这项技能的地方比较少,因此,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值得信息技术老师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作品文件的打开,二是暗房特效的使用,三是图层的应用。第一个和第三个(知识类)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