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的研学旅行价值评价与实证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學旅行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城市公园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天然场所。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研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等多项指标,构建城市公园的研学旅行价值评价体系,并对武汉市沙湖公园研学旅行价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选择城市公园作为研学旅行场所时,首先应注重其研学价值,其次是旅游价值,同时还要考虑教学价值、开发条件、资源禀赋等重要因素;武汉沙湖公园有良好的研学旅行价值,适合作为研学旅行场所,但安全卫生保障和景观稀有性等方面有待加强。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后续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实施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还可以促进中小学研学旅行高效开展。
  关键词:城市公园;研学旅行价值;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武汉沙湖公园
  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集体旅游为方式,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研学旅行不同于课堂教学,其场所更加灵活多样,如公园、科技馆、博物馆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场所,但并不是单纯地把教室移到户外,而是将“学”和“游”结合起来,在旅游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具有旅游休闲、生态保障、教育科普等重要功能[2]。而许多公园还未开展过教育活动,缺乏相关基础设施;或是公园的资源禀赋参差不齐,未能和学校教学有效衔接,存在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如何在城市公园中选择最适宜的研学旅行活动场所,以便高效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是当前研学场所选择评价过程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挖掘城市公园的研学旅行价值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利用各类自然保护地“积极探索开展自然教育工作”。城市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包含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蕴含巨大的教育利用价值,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开展研学旅行的良好场所。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城市公园的教育功能方面的研究文章较为丰富。闫淑君阐述了城市公园实现自然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体系[2];陈丽红研究了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中蕴含的地理学意义[3]。但这些研究成果都侧重研究公园的教育功能及意义,未能将城市公园作为研学旅行场所进行评价研究。开展研学旅行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单纯以教育价值为依据并不能科学指导学校师生合理选择研学场所。研学场所规划建设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实际教学效果,而现有的对于研学旅行场所选择和评价也多停留在定性层面,缺少较为详细的量化评价标准。
  因此,在我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及研学旅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城市公园的研学旅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沙湖公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可以指导研学旅行的场所选择,也可为研学活动提供有效反馈,并为后续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研学旅行活动能够科学高效地展开。
  二、构建城市公园研学旅行评价体系
  1.指导思想
  多学科交叉融合:将两门或者多门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在课堂中不再只局限学习单一学科的知识,更加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新时代人才需要知识和方法的综合性培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还应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知识迁移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研学旅行要依靠学科内容展开,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又可以融合多学科内容,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高效模式。因此其场所选择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知识,而是更加强调环境中多学科知识的兼备融合,能开展多方面的活动且能进行高效教学。
  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知识是由个体通过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形成的。即知识的形成不是靠外界强行灌输,而是与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结之后,个体才可慢慢获得形成新的知识。这给教师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两个启发:一是研学旅行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活动,才可以在实践中增长其知识和能力;二是选择研学场地时,外界的知识信息应明晰易懂且接近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及其最近发展区,合理选择教学媒介及安排教学内容。
  2.建构指标体系
  以《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等相关文件为基础,结合文献成果及实地走访资料,将城市公园研学旅行价值的评价指标分为研学价值和旅游价值两个部分[4-5]。其中,研学价值包括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教学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五个方面,可以细分为更详细的14个次级指标;而旅游价值则包括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环境价值三个方面,可细分为11个次级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将指标体系由高到低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因子层四个层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指标解释(表1)。



  3.确定指标权重
  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大小反映了该指标因子的重要程度,直接影响最终评价结果。城市公园的研学旅行价值评价中同时包含有对公园资源的定性描述和价值评价的定量分析,选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指标权重值,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以问卷形式邀请17位地理学、教育学、旅游学专家及中小学教师对25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利用1~9标度法对同一层次的各指标因子进行定量分析,构造出各层级的判断矩阵。专家打分难免会出现主观性误差,为了保证打分结果的客观性,需要对各指标因子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各指标权重表(表2)。


  4.结果分析
  由最终的权重结果可以发现,在准则层中研学价值权重(0.582 5)大于旅游价值权重(0.417 5)。研学旅行实质上是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在选择研学场地时仍须首先考虑其教育功能,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应为了旅游活动而偏颇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在指标层中教学价值、开发条件和资源禀赋的权重值分别为0.192 8、0.188 9、0.128 8,是对城市公园研学旅行价值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教学价值是考虑到研学旅行课程要进行教学这一根本目的;开发条件是考虑到研学旅行活动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资源禀赋是公园景观本身具有的优势特点,研学旅行活动则可依据景观资源来导入展开。
  仔细分析其中教材相关性、教学示例、文化氛围、安全卫生保障等指标所占比重较大,均在0.05以上。这说明城市公园中的资源与学校教育衔接得越好、教学环境越适宜、公园的安全保障设施越完善,则越适合作为研学旅行的场所。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旨在提高学生的学识、实践等能力,研学场所蕴含的知识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与教学内容相契合,能转化为适宜的教学案例,另外,教学活动需要依靠可靠的教学媒介方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校外教学的形式不同于课堂教学,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更多,需要高度防范安全隐患,学校应当保障好每位学生、教师的人身安全。因此城市公园应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研学旅行价值,为中小学师生开展研学旅行提供更多的场所选择。
  三、武汉沙湖公园实证研究
  1.沙湖公园概况
  本文选择武汉市沙湖公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沙湖公园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周边有行政、商业和教育等各类用地,是武汉市最大的城中湖公园,总面积约为377公顷,陆地面积(包括岛屿)约为98.26公顷。沙湖公园共划分有5个主要功能区,分别为历史人文区、市民休闲区、文化艺术区、生态湿地区、森林运动区,涵盖了多种人文和自然景观,在提供休憩空间、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
  2.评价检验
  针对上述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共邀请了96位中小学教师、地理学专家、旅游业专家以及中学生等相关人员,并在实地调研或了解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评估。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設计不满意(1分)、较不满意(2分)、一般(3分)、较满意(4分)、满意(5分)五个赋值标准,可得到每一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及城市公园的研学旅行价值最终评分。同时将所得结果划分为五个等级:优秀(4.5~5],良好(3.5~4.5],一般(2.5~3.5],差(1.5~2.5],很差(0~1.5]。
  3.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收集到的评分结果求平均值,得到各指标的评价结果(表3)。



  武汉沙湖公园的研学旅行价值的综合评分为3.700 3,属于良好级别,说明沙湖公园适合作为研学旅行场所。综上所述,沙湖公园的研学价值较突出,旅游价值略显不足,仍有部分待改进的空间。
  从研学价值的评价结果可得,沙湖公园的教育活动评分较高,等级为优秀。沙湖公园中已经具备开展教学活动的相关措施和活动模式,推出“公园大课堂”活动,创建了“在游园中学习”的活动模式,充分体现了公园作为公共空间的教育功能。沙湖公园是武汉市以古典园林形式修建的历史文化城市公园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文化主题公园,旨在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传递友善价值观,注重人文历史文化的传播,且园内有湿地、森林及众多动植物景观,都是良好的教学案例,配备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学生在趣味中开展研学过程,效果更佳。但公园更注重人文性,科学性相对较弱,同时修建年代较近,缺少较为著名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展示,民众崇拜感欠佳。
  从旅游价值的评价结果可知,道路交通条件为优秀。武汉市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同时沙湖公园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公园内部有环湖绿道,路线简单、道路平整宽阔,且有沙湖大桥横亘湖面,连接湖的南北两岸,游览方便。资源要素种类、游憩配套设施、适游时长、休闲价值、美学价值均为良好,而资源稀有程度、资源规模状况、安全卫生保障、旅游环境容量和生态价值均为一般。主要受制于沙湖公园面积较小、湿地区生态脆弱,不宜承载过多的人流量、不适宜作大型研学场所。园内的植物景观和种类及规模一般,稀有性较弱,且园区内的安全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设施等有待完善。
  四、结论与讨论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方式,理应需要相应的评价体系以给予客观准确的反馈,也需要对城市公园的价值做出合适的评价。本文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影响城市公园研学旅行价值的评价指标,分为研学价值和旅游价值两个方面,其中教学价值和开发条件是影响研学旅行价值的两个主要因素。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公园的研学旅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检验。运用此评价体系对武汉市沙湖公园的研学旅行价值进行评价,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各因素的价值,总体评价结果为良好,表明该公园适合作为研学旅行场所。评分结果与公园实际情况吻合,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本文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评价指标因子的选择上还可进一步优化完善。随着研学旅行活动的不断发展,其评价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将来的研究可以从更多方面去探索,将影响因素考虑得更全面,保障研学旅行的质量,以促进研学旅行活动有效展开,承担起发展学生能力素质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EB/OL].(2017-01-10)[2021-05-16].https://www.youxue.com.cn/xinxi/html/2017/5/911.htm.
  [2] 闫淑君,曹辉.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园林,2018,34(05):48-51.
  [3] 陈丽红,张璞,武法东,等.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及其旅游地学意义[J].地球学报,2015,36(04):500-506.
  [4] 刘春燕,李兆智,毛端谦.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庐山自然地理研学旅行设计[J].地理教育,2019(03):55-57.
  [5] 李福,刘明娅,罗文攀,等.“黔山秀水”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J].地理教育,2020(09):57-60.
其他文献
这里所读的,是云南三位小说家,杨昭、包倬和伍世云三篇中短篇小说。  之一:杨昭《日蚀》(见《大家》2005年第5期)  如果小说有色调的话,那么,杨昭中篇小说《日蚀》什么色调呢?  是一种复合色调:漆黑、铁灰、血红。  无论在哪里,时至今日,日蚀都不是毁灭性灾难,它压根儿就不是灾难。但永康镇那场日蚀,却带来一个世界末日,笼罩一座人间地狱。漆黑,铁灰,血红,这种复合色调,就是世界末日、人间地狱的色调
期刊
摘 要: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主要有模拟实验、户外考察、社会调查三种方式。本文以“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为例,通过开展指向地理实践力的模拟实验、户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实施及反思,探索提升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模拟实验;户外考察;社会调查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在地理核心素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护士角色职责近几年来受到各级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各学者应用不同种类的测量工具对护士角色职责进行研究.测量工具的科学性是测量不同文化背景下护士及服务对象对角色职责感知的关键.笔者在回顾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测量护士角色职责的测量工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综述如下.一、护士角色职责研究工具的发展现状及应用1.角色职责问卷(Role Responsibility Questionnaire,R
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泵针的方法对保持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换泵针过程中药物泵入的间断可导致患者血压的波动,不利于患者治疗.通过介绍现有的泵针更换方法,包括单泵法(改良更换法、改良法、管对泵更换法、快速更换法、orchestra组合微量泵更换法)及双泵法(DP、DI、改良的DI),并阐述单泵法及双泵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提出对于儿科重症患者使用快速更换法,对成人重症患者选择
摘 要:教师专业素养是开展地理户外教育的基本保障。本文通过预设地理户外教育教师专业素养量表,结合因子分析建构地理户外教育教师专业素养体系,并实施问卷调查,以获取地理户外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现状特征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从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两方面提出策略与建议,以期推动地理户外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户外教育;地理师范生;教師专业素养  一、地理户外教育研究进展  地理户外教育是指在教室以外的场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慢性病门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采用强化式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6个月后,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及遵医行为、中医临床症状及糖尿病各项指标控制情况均优于健康教育前;其中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知晓率从教育前的37.5%提高到教育后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
摘 要:乡土地理环境是学生熟悉的小区域综合环境,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趣味性等特点。依托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符合学生认知且具有加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等优势。本文以湛江市为区域案例,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确定研学目标,围绕目标选择乡土研学资源,开展研究内容和活动设计及实施,并进行研学评价设计,以期为各级学校开展乡土地理研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核心素养;研学课程  
目的 探讨辰时中药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PIDS)患者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PI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于辰时(7:00~9:00),对照组于常规时间(戌时,19:00~21:00)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灌肠前排便率、灌肠前后便意感及保留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灌肠前便意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1,P>0.05);灌肠后实
目的 总结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产妇围生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例产妇进行严密的围生期护理,全过程贯穿心理护理,并针对淋巴瘤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失声、吞咽困难、呛咳、发绀、恐惧、母亲角色转换进行对症护理.结果 产妇顺利分娩健康男婴,没有发生产科相关并发症,为顺利完成后续治疗提供必要的身体条件.结论 精细的对症护理和全程心理护理对合并淋巴瘤产妇预防出现产后相关并发症及焦虑恐惧情绪的缓解有显著效果。
目的 探讨马斯洛需要理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访谈方法对产妇进行心理需求调查,预测患者的需要.根据对产妇的调查结果,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中应用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实施护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产妇对护士母乳喂养指导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家属及月嫂陪护情况,产妇奶涨、乳头皲裂的情况.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服务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