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问题建模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4F”问题建模教学模式体现了“立足问题开展教学”这一核心理念,围绕问题诊断、问题探究、问题建模和问题解决四个模块进行教学。本文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Grammar and Usage板块“定语从句”的语法专题为例,展示“4F”问题建模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关键词】“4F”问题建模 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引言
  当下的教学研究中,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要素进行研究,而忽视以“问题”为纽带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课堂评价若干方面关系的辩证理解上,很难彰显出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的特色及其操作性。“4F”问题建模教学模式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于一体,将“问题”有机地融入课堂的情境之中,并体现于整个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之中。它可以拓展学生学习与思维的空间,提升思维品质与探究能力,对英语的程序性语言知识的学习大有裨益。
  二、理论基础
  “4F”问题建模教学模式的理据主要是思维认知理论。在智力活动中,特别是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称之为“智力品质”。智力品质的层次性体现在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方面;体现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反思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用智慧方式解决新问题。
  “4F”问题建模教学模式力求内容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探究化、探究反馈化,围绕问题诊断(Feeling the pulse)、问题探究(Finding out truth)、问题建模(Framing the system)和问题解决(Finishing the task)四个环节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智力品质,形成智力活动技能,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形成探究性、生成性和发展性的问题研究教学模式。
  1. 问题诊断(Feeling the pulse)
  “问题诊断”环节是教师通过汇集学生在自主预习并完成“学案”的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从中确定新授课中的重点、难点和共性问题的备课过程。在“问题诊断”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开展个性化自主预习,同时依据个人的实际在“预习单”上写出自己的个性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集中上交任课教师处。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在研读教材过程中确定的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对学生上交的个性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挑选出具有共性和价值的疑难问题,以此作为设计“教案”的主要内容和依据。
  2. 问题探究(Finding out truth)
  “问题探究”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有意创造的问题情境下,通过个体和小组探究形式,按照“兵教兵”和“官教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过程。“兵教兵”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先是组内解决疑难问题阶段,即学生对问题探究过程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已有解决问题方法的小组成员可随时发表观点,其他同伴可以补充完善、争论或辩驳;对于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间可以交换观点,进行讲解,这样借助小组之间的互动有时就可以将问题顺利解决。教师要做的工作是规范和引导,以便于整堂课的问题探究活动科学而有序地进行。
  3. 问题建模(Framing the system)
  “问题建模”环节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经过学生个体和小组之间碰撞后,学生个体对同类问题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观点或方法,并能够借此方法分析和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的活动过程。“问题建模”可以在探究教学活动过程中或之后进行,教师应该通过让学生进行问题建模,使学生逐步由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转化为智力与思维的发展。
  4. 问题解决(Finishing the task)
  “问题解决”环节关键在于任务问题和评价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好的问题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效果。因此,问题的设计要特别注重题旨的基础性、层次性、综合性、延展性和应用性。为达到上述要求,任务型问题设计时应突出“精、准、实”:“精”即题量不在多,在于问题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具有一定的张力;“准”即题目要契合所学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实”即问题选择的视角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不能脱离实际,人为地编造“怪题”。
  三、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现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Grammar and Usage板块“定语从句”的语法专题为例,展示“4F”问题建模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例。定语从句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语法项目,无论是在口语或是书面语中,该句型在英语学习中的复现率都是最高的。
  (一)问题诊断,了解学情
  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对学情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教师通过设计科学的“学案”,通过全部或抽取部分“学案”进行批阅,了解学生“学案”完成情况,再针对学生预习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设计教案,增强教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案批阅后,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制定教案,特别是解决学生在“学案”中暴露出的个性和共性问题,才能保障课上的学习活动向深度发展。
  笔者在学案中呈现了蕴含丰富语法现象的文本材料及相应的导学问题,即学生课前的学案。
  The Beauty or the Tiger?(节选)
  (故事背景:《美女还是老虎?》是美国小说家斯托克顿(Frank Richard Stocktom,1834-1902)最为经典的小说之一,发表后,反响极大,读者沉浸于扣人心弦的情节中,迫切希望了解故事的结局。)
  Long time ago,there was a king who ran a small kingdom. He ruled his kingdom in a strange way which surprised people. For one thing, the tiger that were kept in the zoo were frequently used in the court. In this kingdom, anyone who was accused of some crime would be taken to an arena.   The man was ordered to open either of the two stone doors. Behind one door was a hungry tiger that the guards had put there. The tiger would immediately jump upon the poor man whom the guards had brought to the arena.
  一、思考题(软性作业)
  1.找出文章中的定语从句。(请用下划线标出)
  2.给定语从句下定义。以上面发现的句子为例,谈谈定语从句的相关特点。
  3.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有哪些?怎样使用?
  4.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副词有哪些?怎样使用?
  二、练习题(硬性作业)
  利用定语从句合并下列分句。
  (1)There was a king. The king had a small kingdom.
  (2)The king ruled his country in a strange way. The strange way surprised people.
  (3)The two began to meet in a garden. No gardeners lived in it.
  (二)问题探究,引导思考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越来越少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合理、辩证和深刻的方向发展。在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型语法练习的过程中,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只需在“引导”上下功夫,作为一位提供启发性建议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或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人,而不是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对或错的判断,成为答案的直接提供者。
  针对上述“预习案”的反馈情况,笔者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一些探究型练习(版面所限,略),增强学生对目标语法的认识。具有梯度的探究问题既代表一种思考方式,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目标语法的语言运用技能。笔者还立足语境,设计了找(蕴含目标语法的)句子、造句等探究活动(版面所限,略) ,加深学生对语法结构表意功能的理解。
  (三)问题建模,提炼梳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语法规则进行建模的过程中,需要围绕一个总的框架在思路或体系上进行梳理,使枯燥而凌乱的语法规则体系化、形象化。因此,教师应依据不同语法项目自身的性质,而非遵循统一的要求或标准建模,还应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有关语法的经典教辅资料,总结并提炼相同专题的不同见解,并通过归类、图示、分解等方法,对特定项目的知识体系进行科学梳理、加工与研究。
  语法项目在学习中历来显得复杂、零乱,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少困难和负担,学生平时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难形成一个轮廓分明的印象。为帮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理清思路,笔者在各个语法项目学习之后的“问题建模”环节呈现了一张脉络图(见下图)。
  学生只需按照逻辑顺序按此图示结构顺藤摸瓜,该专题的各个部分关系及前后联系便一目了然。
  (四)问题解决,形成技能
  经历“问题建模”环节之后,学生对特定语法项目的内容和内涵本质有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实现了从知识掌握到形成技能的跃迁。“问题解决”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为目标,应设计既具有智力挑战又要依据表达需要恰当运用目标语法项目中不同变式句型的任务型问题,以引发学生的系统思考,特别是运用所学策略和方法,全面运用所学目标句式,并在同伴中展示和分享任务成果。
  Project Work: Writing Competition
  Try to introduce your favorite Chinese pop star to a foreign friend in English. Please use as many adjectival clauses modifying a noun as possible. What word would you use as the connector(who,whose,which,etc.)?Is your clause restrictive or non-restrictive? Then compare your version with your partner’s.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ow many attributive clauses your partner use.
  According to your introduction, we will choose who our favorite pop star is. The author will have a chance to present his or her writing. (120 words or so)
  1)对该人物的简单介绍; 2)喜欢该人物的理由(人生目标、发展历程、取得成就);3)从该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四、结束语
  以上四个环节构成了“4F” 问题建模教学模式的整个学习过程,该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以及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这与当下“建构式生态课堂”倡导的理论依据相吻合。“4F” 问题建模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培养,不仅使学习的效率提高了,而且使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也加快发展;“4F” 问题建模教学模式还提供了一种教学思路,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无序等现象。
  当然,在组织教学时,本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加以调整,灵活应用,以逐步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问题教学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实施“4F” 问题建模教学模式,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教学中的问题,有效利用问题提炼的策略开展深化研究,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叶廷武.思维课堂:意蕴与实践 [J].教育研究,2012(07).
  [3]有宝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总结和反思中学英语十年课改的得失,人们在看到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中考、高考命题改革所带来的对课堂教学的反拨、引导效应的同时,也不难发现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及专业学养尚有大幅度提高的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对于更好地落实修订后的《课标》不无裨益。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程改革 主要成绩 问题反思 努力方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
[摘要] 毕Ⅱ式吻合术后输出袢梗阻,常需手术进行治疗,本科室1例输出袢入口梗阻患者行Braun氏吻合术,使食物、胃液、胆汁及胰液均通过该吻合口进入远端空肠,成功治愈。因为食物完全进入输入袢再经Braun氏吻合进入远端空肠是一种非常规路径,对于类似病例有一定借鉴意义,现予报告。  [关键词] 远端胃切除;毕Ⅱ式吻合;输出袢梗阻;Braun吻合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一、教学过程   译林新版《英语(八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A charity walk,阅读标题为We need your support─Oxfam Trailwalker,内容是关于香港乐施会的“毅行”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第一步(Pre-reading):引入文本,激活情感  1.值日报告。   执教本课时恰逢雅安地震,教师和当天轮值进行Daily
调研综述  为了真实了解新课改以来我省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情况,省教研室在全省13个省辖市组织了2011年普通高中音乐教学情况调研。调研的重点是课程和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主要采用问卷方式,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课堂听课、重点调研、组织专家研讨等方式,力求对我省高中的课程规范发展以及教师的师德表现、教学理念与能力、教学研究和专业进修等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  一、师资  江苏省现有普通高中781
【设计理念】  《小石潭记》是苏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游记散文,它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本次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都比较浅显,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也非常有限,如何让初一学生在一节课上既看懂文意,又学会作者抓住特点写景和寓情于景的写法,理解作者的乐与忧,理解
[摘要]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
【摘 要】语文课堂是讲究艺术之美的殿堂。在黄厚江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充分领略到他高超的“课堂推进”的艺术。他老老实实地遵循着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进退自如地调控着课堂的进程,引领学生用心触摸丰美厚重的中国文字,走进风光旖旎的母语世界。此可谓“循序渐进入佳境”。  【关键词】黄厚江 课堂推进 循序渐进 佳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凭借自己的智慧,把课堂不断推向深入,使之呈现出一种移步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行MRI检查,病程中均有MRA及CT检查资料。 结果 36例患者均见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较大片状T1WI低、T2WI及FLAIR高信号、DWI高、ADC低信号,以DWI序列显示最佳。4例FLA
[摘要] 目的 探討建设信息化协作诊疗研究平台对中医“阳痿病”管理水平的影响性,以期提高“阳痿病”诊疗研究水平。 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在我院男科门诊就诊的阳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阳痿病”协作诊疗研究平台管理组140例(研究组),电子病历 纸质档案管理组140例(对照组),分析比较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资料完整度、首诊时间、复诊时间、复诊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摘要] 目的 分析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癌(UCE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种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将4种MMR蛋白中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全部阳性则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MMR)。检测UCEC患者MMR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