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报纸对上海“11.15”火灾的前期报道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超级“传媒帝国”之称的美国,其新闻报道的研究值得注目。以往,笔者关注美国传媒研究,主要直面新闻价值理念、题材、视角等,对报道的文本话语,尤其是词性、语境、语用特点等,则涉及不多。本研究直面美国关于上海“11•15”火灾事故报道,尤其是美国几家主要报纸火灾前期一周的跟踪观察。
  毋庸讳言,凡事不可一概而论,美国新闻报道不是什么都好,经常会有偏颇、失真、失误等。但美国的报道,也许有值得我们关注反思之处。诚然,不同的社会制度,使中美两国具有不同政治新闻生态和各自新闻传媒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依据各自社会形态衍生的新闻体制、法规、营运模式等各自存在的自然性、差异性及社会规律性等,因而对中美新闻报道宜作辩证评价。可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关怀是新闻人所共有的,并可能共通和交融的。所以,通过美国报纸“舆情”管窥,在新闻报道品鉴中挖掘人文关怀着力点,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与启示,助力督促社会公共安全指数提升,以利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更高更好的人文精神目标,满足中国百姓对小康社会发展建设多向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因为“意识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反馈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们的行动上也无不存在反馈现象”。①本文通过上海“11•15”火灾事故美国部分报纸“舆情”管窥反思,旨在为有关方面提供某种借鉴、参考。
  公共系指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意思。②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含义。③那么,顾名思义推及开来,社会公共安全指数是指人们共同享有的没有危险、威胁、事故的公有公用设施环境等安全状况的比率或度,它可能相关恐怖事件、暴力事件、瘟疫传染病、城市火(电)、气、水灾、政治骚乱、经济(通胀)危机、食品粮油(水)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社会公共安全问题。
  不言而喻,从美国“9•11”,再到后来中国的SARS,公共安全的直面考验和挑战前所未有。而前不久上海“11•15”火灾事故的发生,再一次将人们对公共防火及其他方面的安全提升要求推到面前。
  美国主要报纸报道关键用语初探
  上海“11•15”火灾事故发生后,2010年11月16日(美国当地时间为15日)美国《纽约时报》旋即发表题为“上海火灾死亡问责”④的报道,大意为:大火起因于无证焊接工违章操作,4名焊接工已被拘留。该重大事故造成至少53人死亡,90多人受伤,是中国近年来最重大火灾事故之一。该报道还说,胶州路大火持续燃烧了4个小时,超过60辆消防车参与灭火。火灾发生时,建筑工人正在安装节能保温材料。大多数中国居民楼没有装置自动喷水灭火设施,此次火灾事故发生楼是否安装此类设施,目前尚不知晓。文中还特别提到,这一重大火灾事故引起申城居民不安,因为大多数人都居住在高层楼房。在举国大力搞建设的大环境下,中国很多建筑都在新建或修葺。比如2009年初,也曾发生火灾事故,非法燃放焰火酿成即将竣工的新央视大楼发生重大事故。
  笔者注意到,与国内各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这条报道重点用语集中如下:installing energy-saving insulation(安装节能保温材料)、lack sprinkler system.(缺少自动喷淋装置)、unlicensed welders(无上岗资格证的电焊工)。⑤
  第二天,《纽约时报》又发表一篇题为“政府面临公众质疑:全国建设高潮是否为此类事故再发埋下祸端?”⑥的报道,报道中不乏大量攻讦责难词语,大意为:政府迅速抑制民怨,抛出了高层住宅发生此类事故不可避免的托辞,并允诺将高度重视民调结果。但是公然漠视民众安全的种种迹象,使得不安感在这一高楼耸立的中心城市上海弥漫开来。市政府披露无证焊接工操作中使用的焊枪溅出火星,点燃包围外墙面的尼龙网和毛竹搭建的脚手架,大楼瞬间被大火吞噬。专家透露,上海没有强制规定居民住宅楼内需安装自动喷水防火装置,而且上海2000万居民中大多数人住在高层建筑里。8名涉案人员已被刑拘,国务院发文称将彻查此案,并下令制定强有力的防火措施。然而,一些批评者认为,火灾的根源在于中国如火如荼大力发展建设,却缺乏规范的安全标准。报道中还说,现今很多工程师认为绝大多数城市建筑质量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重大问题仍旧存在。2004年某学术报告指出,10位建筑工人中有9位没有受过相关培训。诸多报道披露偷工减料、建材伪劣、从业人员腐败等问题。中国的消防设施赶不上高楼大厦不断攀高的步伐。此次火灾发生后,消防水栓只能够到失火楼的中间楼层,2009年央视新大楼火灾时,亦出现此类现象。另外,2009年6月,上海某工地因违规挖掘地下车库,导致邻近13层楼地下塌陷,整体倒塌。伪劣建筑,忽视安全生产,酿成惨案事件屡见不鲜。如2008年汶川地震学校坍塌最多,2007年湖南大桥垮塌等。
  该报道为掩盖明显的某些偏见以示公正,最后援引《人民日报》观点称:高层建筑着火,消防人员很有可能无能为力,如同“9•11”事件中,美国救援人员束手无策一样。该报道重点用语有:disregard for safety(漠视安全)、sprinkler systems(自动喷淋装置)、more rigorous fire pr
  evention measures(更加严格的防火安全措施 )、lack of safety standards(安全标准缺失)、an absence of earthquake- or fire-safety rules(缺乏地震或火灾安全条例)、training(培训)、shoddy materials(假冒的伪劣材料) 等。⑦
  2010年11月21日,《纽约时报》又登载题为上海“11•15”火灾事故死难者亲人悼“头七”相关报道,大意为:本周日是“11•15”重大事故中丧生的58位死难者的头七日,数千市民赶到火灾事发楼前,祭拜死难者,警方和志愿者一同维持现场秩序。文中还称:为尽快抚慰民众焦虑,有关部门已刑拘包括项目监理、建设经理、物业管理在内的12人。上海市政府下令全城彻查防火安全设施,中央政府机关允诺将对全国主要城市的建筑工地和公共区域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现象,予以严惩。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向全民安全提出了挑战。报道重点用语主要有:lax oversight(疏于监管)、illegal work practices(非法施工)、fire-control(消防安全)、safety inspections(安全监督)、lax safety practices(安全措施松散)等。⑧
  此间,美国《国际先驱论坛》不曾间断报道。2010年11月16日(当地时间)该媒体发表了上海“11•15”火灾新闻图片报道,其他文字报道内容与《纽约时报》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报道多次提及专家观点称:在美国,很多大城市都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标准,并要求新建高层建筑内需安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但约拥有15000幢高楼的上海却没有制定相关政策。受灾者说,火灾事故楼内没有安装自动喷水装置。这一装置对减缓火势蔓延、使更多人得以逃生有很大作用。这一重大火灾引起了民众的担忧。因为国家发展城市化的加快,很多大型城市都在大力搞建设。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住在市区,其中绝大多数人住在高层建筑里。⑨
  《国际先驱论坛》还有报道称:中国房地产业兴盛,开发商争抢拿地,快建快销,尽管许多工程师认为近些年来建筑质量有所提高,但不少问题依然存在。报道重点词语是:the safety of high-rise apartment buildings(高层公寓建筑安全)、stringent fire-safety codes(严格的消防安全规范);require that sprinklers be installed (要求安装自动喷淋灭火装置); residential buildings(住宅)等。⑩《今日美国》的报道,与美国其他媒体报道内容基本一致,重点词语主要有prevent and curb(防控)、stricter controls(更加严控)、implement full
  safety measures(全面落实安全指标)、insulation(保温材料)、lacked a sprinkler system(缺少自动喷水设施)、emergency escape doors(紧急逃生门)、fire prevention(火灾预防)、raise public awareness about
  fire safety(提升民众公共安全防火意识)[11] 等。其中在2010年11月19日至21日期间,报道重点主要体现为如下意旨:这一重大事故直接暴露了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建筑工程赶进度、偷工减料、监查机制腐败等问题。尽管中国政府已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防范火灾设施安全大检查,并承诺将加大审查力度,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但建筑行业内人员等认为,只有严格执行贯彻法规条例,才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12]
  重点用语内涵的反思与督促
  事实上,当代美国高层建筑防火措施的实行与立法,未曾离开新闻媒体督促的推力。
  原来,美国高层建筑防火、救火长效机制的实施建立,与美国百年内两次巨型火灾密切相关。1911年,美国华盛顿广场大楼内衣厂起火,伤亡、损失惨重。当时,媒体接连不断的报道蕴藏批评意旨,不仅唤醒美国人的防火意识,而且督促美国防火法规陆续出台。[13] 其中,反复出现的重点关键用词主要有:fire prevention(防火)、legislation(立法)、safety(安全)、workwoman(女工)等。
  在媒体报道督促下,1912年美国立法规定,在7层以上超过200名工作人员的楼层,必须安装自动防火喷淋装置。而在任何一个超过两层、雇员超过25名的工作场所,都必须安装自动火警系统。正因有很多严格规定,毫无预警的“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有1.5万多人从世贸大楼中逃生,两栋110层高的大楼基本实现有序撤离,堪称现代史上之最。而且,自从2001年“9•11”世贸双子塔被恐怖分子袭击后,美国再次加强了高层建筑防火避险措施的法律法规及执行细化。本来,“9•11”之前,美国各级政府对高楼的防火要求就有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其中包括烟雾警报器设置,逃生门位置、数量、距离,中央警报装置的定期更换等,都有严格规范。此后,美国对高楼安全防火进行全部重检,从严从高从速要求做好安全防范,对高层建筑的火灾防范意识,细化到室内烟灰垃圾桶的设计。[14]
  美国记者对上海“11•15”火灾事故进行报道时这样写道:“初到中国时,我惊奇地发现在美国住宅里常见的烟雾监测器,在中国很多新建的高楼里却很少见。这一简易、价廉的设备能在第一时间防控火灾。美国民众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教导要经常检查火灾监测器电器,确保时刻保持检测状态。”[15]
  美国高层防火原理是这样的:棚上有防火报警器,有烟就响;楼道里有喷水装置和排烟器,有烟会自动喷水自动排烟;楼里有火警报警器,一处冒烟,警铃大作。美国扑救高楼火灾经验表明,真正能为商用或住宅用高楼提供安全保障的措施,就是安装自动喷淋灭火装置,以及一个供及时排走自动灭火装置灭火时产生的烟雾的排烟系统。因此,美国防火法规规定:凡是高层民用建筑都必须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装置、紧急照明设备、紧急排烟设备和安全疏散设施。美国对楼宇进行施工,除一些必要审批环节外,还必须到所在区消防部门、英文缩写为ZF部门报批,像上海这样一边动焊枪一边住人,绝不会获批。美国很多高楼内,会安排防火安全专职负责人,监管安全条例落实情况。?輥?輴?訛
  近年,为强化防火安全指数提升,美国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白宫公寓,都禁止可燃性材料应用。从室内柜(台),到床垫、床具等,都要求由阻燃材料制成。对此,美国洛杉矶一位消防队长告诫民众说:家里摆设有用可燃性泡沫海绵作衬垫的沙发,就如同放置了一个毒气弹。万一发生火灾,它所产生的烟雾和毒气,足以使主人中毒身亡。美国法律还规定,老人和孩子的床具、衣饰,必须是阻燃的。美国加州政府在2004年通过了床垫新的阻燃规格标准。因为床垫着火时会变成一个火球,它使人们从火灾中逃生的时间几乎为零。[17]
  用语特征体现的“缺位”认知
  综观上述美国报纸报道情况,相关上海“11•15”火灾事故报道,虽然有一定客观性,但也不乏故意攻讦和偏激的无端指责,更多有臆断指责。比如,《全球时报》的报道有这样的话语: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加强建筑防火安全标准,却难以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和责任制,使任何法规条例都成了一纸空文。?[18] 美国的很多高楼内,会安排防火安全专职负责人,监管安全条例的落实情况。
  综合上海“11•15”火灾事故发生后近一周时间美国主要报纸的部分报道“舆情”,反思中国现存防范火灾事故“缺位”现实,也许是有益而无弊的,诚如严于解剖勇于割下毒瘤一样。下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从中可得到的警示要点:(1)公共安全设施水准是否到位;(2)相关法规是否健全;(3)执行力度是否适宜到位;(4)居民火灾避险常识是否普及;(5)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是否接受过正规培训及安全教育;(6)家具用品是否具有一定的阻燃性,等等。
  与此同时,不能不注意到这些报纸对美国相关方面状况的提及,侧重突出介绍推广美国高层防火及逃生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置专门公共防火安全电梯、缩放式滑道、缓降器、避难层等,每个住户都安装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家用床铺则采用耐火阻燃材料等,建筑维修采用耐火、阻燃尼龙材料和高强度金属圈骨架等,同时普及到位各种防火逃生自救方法,比如试温、避烟、避火、走楼梯、爬行,等等。
  美国媒体还非常注意强调督促提高消防人员的事前行为能力,强化消防救灾时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提高消防设备装备科技含量,等等。比如,消防车的升高能力、消防管子的举高和远射能力,等等。诚如美国记者报道所指出的,在美国很多大城市都制定了严格的防火安全标准,并要求新建高层建筑内安装自动喷淋灭火装置等。但约拥有15000幢高楼的上海却没有制定相关政策。[19] 也许,从媒体角度而言,督促高层楼宇防火设备设施加强,呼吁救援技术不断提高,强化公民自救能力等都具有一定道理。但是,笔者认为,媒体最重要的是督促对高楼防火上升到法律层面的落实普及。美国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对美国建筑防范火灾事故发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参考借鉴。当然,媒体人文关怀的督促力度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督促催生新产业新产品的诞生或发展壮大,包括督促商贸流通物品的发展。因为一定程度而言,美国高层楼宇几乎普遍安装应用自动喷淋灭火装置、烟感器、排烟器等,家用防火耐燃、阻燃沙发垫和床垫等也很普及。总之,媒体新闻关怀督促社会公共安全指数提升,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这不仅需要我们媒体敢于担当责任与义务,更需要每个新闻人做有“心”人。因为,当代社会不能不面对的是,当代受众获取信息的自由度越来越强,同时欲望指数的随意性不受限定要求也越来越高。[20]
  综上所述,公共安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督促提升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搞好公共安全指数提升媒体义不容辞。因为,倘若一个偌大的城市楼宇,其公共安全只维系在几个电焊工是否有证、无证,或者守规违规与否的操作上,那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讽刺。这也等于说,中国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指数有问题,人们几乎处于巨大风险之中。我国虽于1995年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但时至今日,在很多方面却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切实落实执行,在实际生活中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另外,随着中国国际步伐加快,很多规范应予以提升加强改进,并使之真正上升到法律层面。其实,具有“传媒帝国”之称的美国,其高层建筑防火法规的权威性,也是建立在大量历史教训、反思、研究基础上的。因为媒体的“情境”与“型塑”来自现实生活存在于现实生活,而从“情境”论到“型塑”论再到新闻信息整合的张力则对应并折射“系统”。[21]我们对上海“11•15”火灾痛定思痛,就应该因地制宜,按照中国国情,制定更加完善并得到立法执行的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只有如此,中国高层建筑防火薄弱的现状才会改观,某些法律空白才能被填补,社会公共安全防火指数才会真正得以提升。也只有如此,中国高层建筑包括普通民用建筑防火,才会有坚实的法律保障,中国社会公共安全指数提升才会落到实处。那么,由于电焊工违规操作引发的上海“11•15”火灾事故悲剧,才不会重演。
  
  注 释:
  ①苏常浚:《基础心理学讲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页。
  ②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1版,第435页,第7页。
  ④⑤David Barboza:Workers Detained as Toll Hits 53 in Shanghai fire,The New York Times,2010-11-16,A4.
  ⑥⑦David Barboza & Michael Wines: Fire T
  rips Alarms About china's Building Boom; censors Respond,The New York Times,2010-11-17,A6.
  ⑧⑨ Michael Martina :Thousands Mourn Victims of Shanghai Apartment Blaze ,The New York Times,2010-11-21.A4.
  ⑩11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2010-11-(17-21),p3、p4.
  [11] [12] Calum Macleod,USA Today,2010-11-(19-21)(5A).
  [13] The New York Times,1911-3-26,p1.
  [14] 毛玉西:2010年11月18日《北京晚报》。
  [15] [16] [18] Justin Ward:Authorities Discover No
   Smoke without Fire,Global Times,2010-11-19,p11.
  [17] 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Deadly Shan ghai Blaz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2010-11-16,p3.
  [19]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2010-11-(16-21),p3、p4.
  [20] John Morton:Transforming a Newspaper,AJR,April /May 2006,p76.
  [21 ]McQuail,D.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p132.
  (薛中军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陈琳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生)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摘要】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在发生灾难的同时谣言四起,人们把碘盐同碘片混为一谈,认为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核辐射。基于这种态度,我国一些地方爆发了大规模的食盐抢购。此次谣言事件中“碘盐防辐射”这一信息始终围绕着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条路线展开,这两种传播方式对谣言的传播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谣言;大众传播;人际传播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3月1
期刊
2008年12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湖北荆州电视台成立垄上频道,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的农村专业频道从此诞生。垄上频道于2009年1月8日正式开播,频道全年共制作节目时长43800分钟,策划组织各项活动80多场次,短信互动量50多万条,真正成为江汉平原2000万农民自己的电视频道。①频道成立仅一年就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视栏目奖、新中国60周年60个精品栏目等诸多殊荣。荆州电视台垄上频道在获得良
期刊
非常设性电视体育专栏直播节目是一种临时性体育赛事专栏直播节目,是伴随大型体育赛事进行期间而制作、播出的,它是电视体育报道中一种连续报道的节目形态,具有整体连贯、报道及时、时效性高、传播力强、衔接紧凑、夹叙夹议、震撼力大、多重角度、突出本质等一般性特点。这种节目是专门为了一个盛会所设置的,包括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比赛结束了,它们也就不存在了,其内容多是传递前方赛场内外的新闻及花絮,使观众及时知
期刊
传播主体在现代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信息源的承载者和表达者,而且还担负着与媒体、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的责任,能够在双向传播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媒体和受众的接受与认可。传播主体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传播载体将信息覆盖到相应的目标人群,实现对公众的信息覆盖与及时沟通。政府传播主体实现了政府传播的基本诉求。这一点,在现代媒体生态下的新闻全流通时代尤为重要。从“10·24”河南周口地震,可以看出河南省有关政
期刊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视频摄录设备的家电化,使得拍客博客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颠覆了传统新闻学上独家新闻、抢新闻的意义。海量的信息,各家媒体基本上是“你有我有全都有”,而如何“横看成岭侧成峰”地解读信息,各家媒体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相比较而言,“说什么”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关键是“怎么说”、“谁来说”。一句话,解读事实,正成为媒体出奇制胜的独门法器。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没有评论
期刊
早在几年前,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先生就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对“三农”关注缺失的问题。他说,中国十二亿人口,九亿是农民,但是真正服务农民的媒体很少,媒体有关“三农”的报道分量很轻,篇幅有限。做好“三农”工作,离不开“三农”报道。做好“三农”报道,需要提高报道数量,还需改进报道质量。近日,有幸阅读了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訾红旗先生的新闻报道集《农事沧桑》一书,感到收获很
期刊
《对话中原》是河南卫视2006年精心打造并全力推介的一档大型新闻类访谈节目,也是目前河南卫视唯一一档访谈类节目。几年来,该栏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致力于构建党和政府与百姓交流的平台。既注意高端、权威、理论,又注重沟通、碰撞、贴近。它以独特的媒介视角受到了受众的关注和专家的好评。然而随着栏目的深入开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弥补不足和缺陷,实现新的自我突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节目的受
期刊
党报应对挑战的一大“法宝”就是改版。我国三级党报约700家,很多党报用“再次”、“经常”、“新一轮”等词来描述改版之频繁,可谓“大改年年有,小改三六九”,《人民日报》史上就经历了13次改版。现在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没有哪一家媒体具有“全能”功力,党报往日“独领风骚”的时光不复存在,文化产业属性日益凸显,对受众的争夺势在必然。综观党报改版,首在“招客”,次为“留客”,终要“增客”,在这三个维度中
期刊
摘要:“厚报”时代,地市报业广告额稳中有升,但一直难有突破性的发展。本文以泉州地区的报业为例,探讨地市报如何抓住机会,寻找广告出路,这也是许多地市报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厚报 广告经营 整合资源    所谓“厚报”,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关于报纸篇幅唯一决定的数量称谓,而是相对于人们有限的阅读时间可以阅读的报纸篇幅数的一个概念。①   20世纪90年代,报纸步入“厚报”时代。究其字面意思来说
期刊
近几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河南省的大众传媒不遗余力,积极配合行动,运用多种形式宣传中原文化,推动中原文化尽快“走出去”,为河南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传媒界对于受众接受效果的调查总是滞后于传播力度,河南省大众传媒对于中原文化的大力传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受众有什么样的反应、传播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等等,目前还没有人做过调查研究,而这些问题对今后继续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