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真心”\“用心”和“苦心”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in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几年前,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先生就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对“三农”关注缺失的问题。他说,中国十二亿人口,九亿是农民,但是真正服务农民的媒体很少,媒体有关“三农”的报道分量很轻,篇幅有限。做好“三农”工作,离不开“三农”报道。做好“三农”报道,需要提高报道数量,还需改进报道质量。近日,有幸阅读了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訾红旗先生的新闻报道集《农事沧桑》一书,感到收获很多。作者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长期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之一,前后从事“三农”报道二十余年之久。在二十年如一日的新闻实践中,作者从未停止步伐,常年奔走在中原大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聚焦“三农”的方方面面,记录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透过该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事“三农”报道的“真心”、“用心”和“苦心”。
  有一颗“真心”。从新闻体裁看,该书既有消息、评论,又有通讯和深度调研报道。从报道方式看,既有日常报道,又有重大配合性、战役性报道;从表现内容看,既有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性报道,又有关于农民家长里短、喜怒哀乐的生活报道。全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但都是围绕“三农”主题展开,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三农”情结和深厚的爱农情怀。通读全书,看得出作者有一颗赤诚的爱农之心。他是捧着这颗“真心”,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从事“三农”报道工作的。正如他在后序中所说:“由于自己出身农门,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天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因此每年的春种夏收、防汛抗旱,我都会来到报道的第一线:接到加重农民负担的举报,我会排除一切干扰为农民鼓与呼;当发现新农村建设有了起色,我会走村串户,与农民一起分享发展的喜悦……正是因为对‘三农’问题的关心和热爱,20年间,我基本走访了河南100多个市县,也结交了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兄弟。”正是因为这颗“真心”,作者才能够长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怕吃苦、不怕重担,写出一篇篇受到读者好评的精品力作来。比如《看看农民的钱袋子》、《农民收入增速为何连年下降》等深度调研报道,还有《四个文盲办学校》、《电脑种菜》、《万北农家无围墙》等主题鲜活的农村民生报道。正是因为这颗“真心”,作者写新闻才能够总是立场鲜明,视角独特;总是能够从农民角度出发,把别人看来习以为常的“小问题”写成深入农民心坎里的“大文章”来,比如《瓜农何时不进城》一文,针对农民进城卖瓜难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提出党和政府应该重视农业小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市场如何衔接这一重大问题。再比如《“反哺农村”不妨从稳定农资价格入手》一文,不仅反映了农民的诉求,而且提出了支农惠农的好思路。
  肯于“用心”。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用“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一语,称赞大画家曹霸画马的匠心独运。入选本书的每一篇作品,部堪称精品佳作,同样体现了作者新闻写作“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精品意识。第一部分消息,主题突出,内容简要。第三部分新闻评论,观点鲜明,角度创新,读后令人深思。第四部分调研报道,题材重大、深刻,报道深入独到。最值得称赞的是第二部分现场新闻与通讯。该部分的每一篇报道都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极富现场感,极具可读性,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新闻写作风格。例如《粮农争夸政策好》这篇消息,有这样一个片段:“王行庄村的赵连军刚卖过粮食。他光着双脚,不紧不慢地走到一片树荫下,就地一坐,把手里的两捆钱又清点一遍。看着他那得意样儿,记者走过去问:‘今天卖了不少钱吧!’‘才两千多块,比起俺的邻居来,这还是少的!’赵连军答道。记者又问:‘比市场价呢?’赵连军拿起一根树枝,一边在地上划,一边给记者算账:‘现在市场价五毛多一斤,而粮管所按一斤六毛八分收,要高出市场价近两毛,国家这样为农民着想,俺咋不高兴呀!’”这个片段将粮农卖粮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生动传神,淋漓尽致。对采访对象赵连军的描写具体入微,生动细致:“光着双脚”的形象真实自然,“不紧不慢”一词逼真形象,且富有味道,准确地写出了他卖粮后的踏实心理,“就地一坐”这个细节性动作则传神地表现出了他卖粮后的快乐心情。整篇新闻读来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诸如此类生动活泼的新闻,在第二部分现场新闻与通讯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如《大米富原阳》、《麦田未开镰 小麦已卖完》、《农民心坎上的小红屋》、《教授春来梨花桥》等作品,不仅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而且极富表现力、感染力,把农民生活的细节和农民的精神风貌展现得细致入微、生动活泼。能做到这一点,是与作者肯于“用心”,善于雕琢,追求卓越的新闻精品意识分不开的。作者有很强的历史感,具有新闻精品意识,善于打磨作品。因此,书中新闻作品的标题、结构和语言,都精益求精,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下得“苦心”。阅读该书,不能不令人感叹,较之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其他新闻类别,农村新闻采写起来要更为艰难,记者需要付出的辛劳更大。农村新闻都是在田间地头、乡村巷陌,甚至是穷乡僻壤“跑”出来的,记者需要“长途跋涉”、“马不停蹄”。这且不说,在农村采访,“三夏”时节顶着烈日是常事,秋收时分迎着暴雨不鲜见。因此,费力费时、长工慢活是农村新闻采写的最大特点。采写农村新闻,还要学会与农民兄弟打交道、交朋友。这些都是要下得“苦心”,吃尽“苦头”的。该书中有一篇《农机畅销驻马店》,写了农民兄弟杨毛蛋买小四轮的故事。该故事对杨毛蛋买小四轮的过程有着鞭辟入里的描写,其中写道:“为了去买拖拉机,杨毛蛋一夜未合眼。元旦前的一天,天还没亮,驻马店市刘阁乡农民杨毛蛋父子俩蹬上自行车,直奔地区农机销售中心。买台小四轮,是杨毛蛋多年的愿望。近几年,每到农忙季节,全村有1/3的农户用的全是自己的农机。‘突突突’一阵轰鸣,七天的活儿三天就完,一不累人二不误工。农忙一过,小四轮走村串巷,四处拉货……”“杨毛蛋一夜未合眼”,是个非常生动的细节描写;“天还没亮,杨毛蛋父子俩蹬上自行车,直奔地区农机销售中心”,又是一个现场感极强的细节展现。通过这样的描述,作者把杨毛蛋买小四轮的过程和急切心理刻画得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但是,要知道这个简短描述的背后,却是作者与采访对象的深入相处,细致观察。通观全书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在新闻写作中进行细节描写,长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新闻人物,叙述新闻事件。正是这一点,使得作者的新闻作品读来总是朴实生动,富有趣味,引人入胜。需要注意的是,如此精彩生动的新闻写作、如此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是离不开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的,更是离不开作者长期深入基层、勇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性的。如果没有放下身架、与农民兄弟心心相通的深入交往,没有与农民兄弟零距离的感同身受,没有踩着泥泞流着大汗的扎实采访,是不可能写出如此精彩生动的细节的。所以,阅读本书的精品佳作,也是在品味、学习作者的吃苦耐劳精神。
  做好“三农”报道,意义重大;做好“三农”报道,则殊为不易。在笔者看来,《农事沧桑》是一本生动活泼的“三农”报道教科书,集中了作者丰富的采写经验,显现了深厚的新闻写作功底,展现了独特的新闻风格。阅读这本书,会让我们深切地感到,作者从事“三农”报道所具有的“真心”、“用心”和“苦心”。“真心”是一种“三农”情怀,是一种精神守望;“用心”是一种精品意识,是扎实细致的新闻采写作风;“苦心”是一种精神风貌,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离开了“真心”、“用心”和“苦心”中的任何一颗“心”,恐怕都难以写出无愧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来。需要指出的是,作者的新闻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他注意语言锤炼,讲究语言艺术,善于将生动质朴的生活语言用到新闻稿件中来,长于让基层干部群众直接在新闻中“说话”。比如,在《干部“不像话”与群众“不听话”——透视农村干群关系冲突》一文中,用顺口溜“老办法不适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来总结不少农村干部不适应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状况。再如,在《叶柏林种粮:从“填肚子”到“挣票子”》一文中,作者把农村的习语、俚语用得活灵活现,如“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等。作者的新闻语言表达鲜活、生动,这源于他重视从生活中提炼语言,重视从基层群众身上吸收语言的营养。由此,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记者写好新闻、创作精品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和一条规律。
  (郭奇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訾谦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摘要:新闻报道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从文本的生成、传播,还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解读,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舟曲泥石流灾难事件的报道,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新闻报道,探讨新闻报道之得失。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新闻报道 媒体    随着西方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不断冲突、对立和融合,中国的新闻报道和受众对新闻的解读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但从中国新闻身上,仍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将地区特色文化与《古代汉语》教学结合起来,是西南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周及徐教授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新编》),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系统传授古代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古籍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提高语言文化修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
期刊
摘要: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极大,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尤其以物质主义为主。该篇论文主要通过对CCTV少儿频道的调查和二手资料的收集、分析,从广告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主等外部环境和家庭等内部环境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一些儿童物质主义的产生原因,希望能够通过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达到减少儿童过多地追求物质主义的目的。  关键词:儿童 电视广告 物质主义    新经济
期刊
政府网络传播为何要有娱乐功能  关于传播的功能,国内外研究者众多,成果丰富,由于视角相异,分类的方法不同,所以提法也各不相同,但是,究其本质还是大同小异。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的三个基本功能:环境监察、社会协调、社会文化遗产传承。此后,赖特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主要增加了传播的娱乐功能。后来,被誉为“传播学之父”的威
期刊
现代社会中,电子技术变成了人们期待的社会变革的动力、重建人道主义社会的关键所在和回归珍贵的自然乐园的途径。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技术介入现代影视艺术,使得这种印记更为明显。按照惯有认识,纪录片中“画面加解说”的叙事模式,“由于逐渐演变为自以为是的说教,似乎早就失宠了”。①但据中央电视台索福瑞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纪录片《大国崛起》在播出时,收视率曾一度和名牌栏目《经济半小时》持平,引发社会各阶
期刊
【摘要】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在发生灾难的同时谣言四起,人们把碘盐同碘片混为一谈,认为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核辐射。基于这种态度,我国一些地方爆发了大规模的食盐抢购。此次谣言事件中“碘盐防辐射”这一信息始终围绕着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条路线展开,这两种传播方式对谣言的传播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谣言;大众传播;人际传播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3月1
期刊
2008年12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湖北荆州电视台成立垄上频道,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的农村专业频道从此诞生。垄上频道于2009年1月8日正式开播,频道全年共制作节目时长43800分钟,策划组织各项活动80多场次,短信互动量50多万条,真正成为江汉平原2000万农民自己的电视频道。①频道成立仅一年就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视栏目奖、新中国60周年60个精品栏目等诸多殊荣。荆州电视台垄上频道在获得良
期刊
非常设性电视体育专栏直播节目是一种临时性体育赛事专栏直播节目,是伴随大型体育赛事进行期间而制作、播出的,它是电视体育报道中一种连续报道的节目形态,具有整体连贯、报道及时、时效性高、传播力强、衔接紧凑、夹叙夹议、震撼力大、多重角度、突出本质等一般性特点。这种节目是专门为了一个盛会所设置的,包括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比赛结束了,它们也就不存在了,其内容多是传递前方赛场内外的新闻及花絮,使观众及时知
期刊
传播主体在现代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信息源的承载者和表达者,而且还担负着与媒体、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的责任,能够在双向传播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媒体和受众的接受与认可。传播主体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传播载体将信息覆盖到相应的目标人群,实现对公众的信息覆盖与及时沟通。政府传播主体实现了政府传播的基本诉求。这一点,在现代媒体生态下的新闻全流通时代尤为重要。从“10·24”河南周口地震,可以看出河南省有关政
期刊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视频摄录设备的家电化,使得拍客博客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颠覆了传统新闻学上独家新闻、抢新闻的意义。海量的信息,各家媒体基本上是“你有我有全都有”,而如何“横看成岭侧成峰”地解读信息,各家媒体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相比较而言,“说什么”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关键是“怎么说”、“谁来说”。一句话,解读事实,正成为媒体出奇制胜的独门法器。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没有评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