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美育实施策略的多样化分析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517441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将美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即用美的思想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衡量语文教育的价值所在。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依托,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纵点出发,将美育思想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育渗透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实施策略
  20世纪20年代,王国维先生首次在國内提倡美育教育,第一次明确了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他主张人应接受三种教育:智育、德育、美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提出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美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开始被教育者重视起来的一次有力彰显。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自此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而列之,并作为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为素质教育、全面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语文美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是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是换一种新的思想即美的思想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衡量语文教育的价值所在。小学语文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语文教科书中语言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培养小学生初步地运用和创造语言的能力,同时还培养儿童初步爱美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感,美化他们的心灵。语文教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语句优美、文图并茂、层次清晰、语言训练资源丰富、环保教育性极强、且便于学生朗读、有助于启迪学生思考的好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村民们无环保意识,滥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环境,最后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极深的道理,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读后,会让人痛心疾首,故事以此警示后人: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情感美育目标的体现,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情感。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美育意识,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对推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课堂多样化的美育方式的渗透,以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素质的目的,这与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并不矛盾,甚至还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由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那么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这种多样化的美育方式呢?
  一、课前发现“美”——备课角度多样化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无论是什么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应该脚踏实地,并结合教材、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①语言中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心境、态度,我们只有通过语言这座桥梁才能真正读懂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怎样的观点或者情感。语文教材选文中的语言美可谓异彩纷呈,它们或文辞优美,或用字精炼传神,句式优美多样,或对话富有个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的第一段,作者就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村庄图: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些四字词语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朗读感悟的同时眼前也浮现了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然而文章开头用了“早先”一词,它告诉读者,小村庄的这种美丽景色,人们生存的这种怡人环境,是“早先”有的,是过去的“胜景”,那么现在的小村庄是更美了呢?还是不存在了呢?文字背后潜藏的内容,令人深思。读到小村庄被利斧所毁,不!是被村民所毁!这又是令人感到何等的痛惜!文章先讲山村之美,再讲小村庄美景被毁。这种铺垫,便是首段文字的魅力与价值。在课本教材中,配合文本一起的还有两幅插图,分别展现了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和洪水席卷而来的小村庄,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线条简洁、寓意深刻的插图展示,既辅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了解小学生的美育心理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挖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因美育人,正是适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并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语文美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既是对象,也是主体,因为在整个美育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美的灌输,而是怀着一种内心的要求和潜在的审美期待,积极地参与审美的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②作为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加以分析,确立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所以本课备课时我收集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图片或者影音资料,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影像展示,学生能快速了解环境变化的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的现状。
  (三)发挥教师的美育知识储备优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想教好学生,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先要去调动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发挥自身的知识储备优势,给学生拓展相关的知识。对于本课,教师能拓展的资料可以有地理知识,如山洪的成因、森林的作用、中国的沙漠化,也可以推荐关于环境的纪实片,如《正在消逝的绿洲》、《地球》、《不能忽视的真相等》等。 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寻找多样化的备课角度,为多样化的语文课堂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美育和语文教育成功结合的基础。   二、课中激发“美”——授课环节多样化
  语文美育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育观,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将枯燥的知识、技能教育转化为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生动的想象,把师生之间单方面的灌输关系变为平等交流的和谐关系,而是通过文学语言艺术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借鉴古今中外各种“美”的语言材料和“美”的文化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爱美的思想,识美和创美的能力。③教学方法,旨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激趣导入,开启高效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否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开头,即课堂导入。如果课堂导入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韦志成在《语文教学艺术论》里提到了七种开讲的艺术,即“由释题开讲、由作者时代开讲、由文章的风格价值开讲、由故事趣事开讲、由制造悬念开讲、由诗词格言谜语开讲、由复习旧课开讲”,④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方法。《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跟环境主题相关,所以我采用的是一例新闻视频——长江沿岸的工业用水排放不达标,导致农田的水稻受污染和减产的新闻事实,让学生观看后发表一下新闻评论,引起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共鸣。通过与课堂主题相关的情境导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完成了情感美育的成功迁移。
  (二)深情朗读,感悟教材文本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⑤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汉语文化的传播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汉语,挖掘课文中美的东西,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能力,并使小学语文教材不单单成为汉语的一个载体,更是美的一种载体。课文为学生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村庄图;一幅是山洪暴发,吞没小村庄的画面。欣赏第一幅画面之后,再让学生伴着优美舒缓的轻音乐朗读第一段文字,“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搬的小村庄就在缓缓的音乐声中,在娓娓的朗读中出现了。第二幅画面描绘了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吞没村庄、房屋倒塌的惨景。看到这样的画面,不禁令人痛心疾首,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昔日美丽的小村庄一去不复返呢?“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当学生们读到这些句子时,他们的内心也在跟着小村庄一起呻吟痛哭,谴责人们不顾后果的乱砍滥伐,最终引发惨重后果,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深入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积累审美观念,陶冶情操,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启蒙审美意识。深情并茂的朗读艺术是一门欣赏词句的艺术,调动情感的艺术,拨动心弦的艺术,有利于语文美育的激发和培养。
  (三)读写结合,构建自我意识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四大支柱,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让读、写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慨收获。蔡元培说,凡学校所有的课堂,没有与美育无关的。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激发除了深情并茂的朗读之外,重要的还少不了写作。三年级的学生是可以用语言文字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所以我在课堂上趁学生朗读激发出保护环境的情感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写小练笔,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既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
  (四)启迪思维,总结升华主题
  “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结束时再次回顾最后一段,有感情的朗读“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教师顺势牵引:洪水过后,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学生接读6个“没有了”。最后以问题“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点什么?”启迪学生思考交流,小結升华。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性。
  三、课后延续“美”——作业形式多样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围绕本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如:设计一幅“环保主题”的海报,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美育与德育、语文教育融合,绘出美感,设计出自己的环保标语。还可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的环境做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通过这种多样化的作业,让课堂的美延续到课后,这才是美育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的终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重视小学语文美育教育,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个性化体验,个性化想象以及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从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我们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从课堂的整体出发,把握课堂的美育意识:结合教材、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多样化备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深情并茂的朗读艺术、读写结合的感悟方法和启迪式小结丰富授课环节;布置主观性、创造性强的作业延续深化课堂的美。美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阅读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文素养。在今后的美育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发掘、努力创造,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注释
  ①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②(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③曹建芳.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文的美育内容研究[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4.5.
  ④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⑥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其他文献
语法是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英语知识学习质量与效率教育直接影响。而保证语义与句子结构相符至关重要。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注重从开发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注重语义,将语义与结构相结合。认知语言学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对学习英语者出现的各种疑问可以进行有效、合理、正确的解答,能够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教育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摘要:女性的命运,在特洛伊战争中并不太受到关注——我们常常被那些英雄所吸引,却忽略了女性在这场战争中受到的压迫摧残以及在这些苦难中表现出的独特品质。特洛伊妇女让我们走近了这些自苦难中“重生”的妇女,让我们对战争的解读更进一层。  关键词:海伦;特洛伊战争;女性;悲剧  《特洛伊妇女》主要围绕着特洛伊妇女在希腊与特洛伊十年战争之中悲剧性的命运展开。这场战争,满足的是男性们对于掠夺财富、美色与满足征服
期刊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同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带领本专业同学走进市场营销专业的任务,通过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以及影响购买决策的三大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营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同学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实践环节来应用各种消费者行为研究方法,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充分研究、分析,通过市场调研过程的亲身参与,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达到提升。  1传统消费者行为学
期刊
摘要:苏格兰艺术家彼得.多伊格,是当代知名艺术家,作品独特的绘画方法,在唤起浪漫主义山水画传统的作品中,注意到将抽象元素元素与普通的超物质结合在画布上作画的行为。绘画取材于摄影作品和参其他的大师作品,例如他自己的风景画、电影剧照以及报纸和杂志上的图片。通过对当代生活的有力而感人的快照,如小时候的外出滑雪经历,或所见到的红色的独木舟。  关键词:彼得.多伊格;绘画;抽象元素  彼得·多伊格,是当代苏
期刊
高等职业教育从最初的“高等实业学堂”发展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 “三改一补”“三教统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占有一定的比重,基本上形成了每个地区至少设有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发展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随着“双一流”建设的落地明确,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双一流”建设的对接方案,或与之相关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通过
期刊
摘要: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小学教育也逐渐被社会各阶层重视起来。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中,课堂是单调的板书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但是近阶段,多媒体教学技术理念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教学意义。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种非常前沿的教学理念,并将逐步取代以往的教学模式,如何精英化地去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理念特点、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注重细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关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
期刊
摘要:名词化现象在英汉语中都非常的常见,但是其构成方式与语法功能并不相同,其后所传达的英汉思维也有所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名词化现象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也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不同语言的理解。  关键词:名词化;英汉对比; 思维差异  在不同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名词。但是对这些名词的使用频率在不同的语言中却呈现不同的趋势。英语中通常倾向使用名词,使叙述成静态。而汉语则倾向于用
期刊
摘要:高校统计工作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在统计实务中普遍存在高校重视性不足、统计人员专业性不高、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限制了统计工作参谋助手作用的发挥。为更好地发挥高校统计工作的作用,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本文从大数据背景下的新视角出发,提出了完善统计工作管理架构、加强统计人才培养,健全统计制度、强化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高校统计的基础性、应用型和导向性作用。  关
期刊
在信息科技的驱动下,网络用户身份出现了变化,借助于社交网络,用户从以往的信息获得者成为内容创造者与分享者,而其承载平台便是社交网络,社交化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提高了用户的忠诚度与满意度,有了更多的盈利空间。本文针对社交化电子商务模式的运用模式进行阐述与分析。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下,电商企业传统以广告宣传为主的模式很难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为了提高交易额,需要采取全新的方式来培育顾客忠诚度。在这一背景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作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游戏教学的兴起和应用,渐渐地游戏教学成为了主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作者就以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开展策略探究为题,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趣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