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同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带领本专业同学走进市场营销专业的任务,通过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以及影响购买决策的三大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营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同学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实践环节来应用各种消费者行为研究方法,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充分研究、分析,通过市场调研过程的亲身参与,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达到提升。
1传统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特点
1.1课程理论性强、学科交叉、知识点多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而选择、获取、使用和处置产品、服务的活动和过程。课程内容包含消费者行为学概念、研究方法、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三大因素。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在营销学中,对于这种复杂性定义了消费者“黑箱”,所谓“黑箱”是经营者并不了解消费者购买自己经营的商品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决策过程是什么样子的、究竟是哪一个方面打动了消费者。因为消费者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多,理论性强,同时消费者行为學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包含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是一个综合学科。多学科交叉,使得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多,理论性强,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掌握知识有难度。
1.2课程长,理论性强,学生参与度低
以我院的市场营销(服装品牌管理)专业为例,消费者行为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是本专业学生最早了解专业的一门学科,由于其理论性强,教学计划一般为2x18,周课时为2,一般18教学周。由于理论性强,学时少,课程长,使得学生们很难掌握课程精髓,同时由于学时少,课堂教学仍主要以教师主讲为主,侧重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较低,学生很难理解晦涩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下降,恶性循环,对课程失去兴趣。
2基于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改革
2.1学生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选题调研
高职学生的来源较本科层次来说多一些,学生来源包括统招高中毕业生、单招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等。从成绩上看,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层次。所以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于理论性强的专业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同学学习兴趣,结合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用消费者行为学主要研究方法,让学生自己组队,小组共同讨论选题,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研究。实习起来效果很好,同学们结合自己本身特点,选题范围广,包括大学生选择饮品调研、大学生旅游观念调研、大学生阅读情况调研、大学生购买手机、电脑、服装等调研,选题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调研人群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等,对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在购买产品时的心理诉求,通过设计问卷以和制定访谈提纲对消费者进行调研,并查询二手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讲解,最重要的过程应该是讲解过程,通过讲解,同学们清晰的理解了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所调研题目中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影响因素,深入彻底地掌握了营销消费者购买的因素,要比纯理论教学的效果好很多。
2.2线上学习,课程内连续学习,巩固知识点。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学时少,课程长,为避免学生对课程内容遗忘,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在学院的泛雅平台上建立网络课程,要求同学在课下自主学习,熟悉课程内容,并完成相应教学点作业。课程作业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减少了理论课程的枯燥感,同时增加同学互动,培养同学的团队意识。除完成上一教学任务点作业外,同学还要完成预习环节,对下一知识点熟悉。
2.3线下互动,角色互换,课堂双主讲。
为调动同学的课堂积极性和增加同学的课堂参与度,消费者行为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实行线下互动角色互换,小组同学集体选取知识点一起备课准备PPT,到课堂上讲解教师补充实行课堂双主讲。在线上预习环节,知识点讲解同学可以参照老师的讲解PPT,避免知识点漏掉,同时,其他同学也已经预习这个知识点,对讲解同学起到监督作用,使得担当讲解团队会更加认真的准备。同学们在准备知识点讲解过程中,要查阅大量资料,集体讨论知识点课外资料,查找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加强,整体专业素质得到提升。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团队凝聚力提升,教师针对同学的讲解进行知识点补充,教学效果非常好。
3课程改革实效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潜能被激发,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技能显著增强。
1传统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特点
1.1课程理论性强、学科交叉、知识点多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而选择、获取、使用和处置产品、服务的活动和过程。课程内容包含消费者行为学概念、研究方法、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三大因素。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在营销学中,对于这种复杂性定义了消费者“黑箱”,所谓“黑箱”是经营者并不了解消费者购买自己经营的商品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决策过程是什么样子的、究竟是哪一个方面打动了消费者。因为消费者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多,理论性强,同时消费者行为學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包含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是一个综合学科。多学科交叉,使得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多,理论性强,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掌握知识有难度。
1.2课程长,理论性强,学生参与度低
以我院的市场营销(服装品牌管理)专业为例,消费者行为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是本专业学生最早了解专业的一门学科,由于其理论性强,教学计划一般为2x18,周课时为2,一般18教学周。由于理论性强,学时少,课程长,使得学生们很难掌握课程精髓,同时由于学时少,课堂教学仍主要以教师主讲为主,侧重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较低,学生很难理解晦涩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下降,恶性循环,对课程失去兴趣。
2基于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改革
2.1学生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选题调研
高职学生的来源较本科层次来说多一些,学生来源包括统招高中毕业生、单招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等。从成绩上看,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层次。所以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于理论性强的专业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同学学习兴趣,结合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用消费者行为学主要研究方法,让学生自己组队,小组共同讨论选题,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研究。实习起来效果很好,同学们结合自己本身特点,选题范围广,包括大学生选择饮品调研、大学生旅游观念调研、大学生阅读情况调研、大学生购买手机、电脑、服装等调研,选题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调研人群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等,对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在购买产品时的心理诉求,通过设计问卷以和制定访谈提纲对消费者进行调研,并查询二手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讲解,最重要的过程应该是讲解过程,通过讲解,同学们清晰的理解了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所调研题目中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影响因素,深入彻底地掌握了营销消费者购买的因素,要比纯理论教学的效果好很多。
2.2线上学习,课程内连续学习,巩固知识点。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学时少,课程长,为避免学生对课程内容遗忘,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在学院的泛雅平台上建立网络课程,要求同学在课下自主学习,熟悉课程内容,并完成相应教学点作业。课程作业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减少了理论课程的枯燥感,同时增加同学互动,培养同学的团队意识。除完成上一教学任务点作业外,同学还要完成预习环节,对下一知识点熟悉。
2.3线下互动,角色互换,课堂双主讲。
为调动同学的课堂积极性和增加同学的课堂参与度,消费者行为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实行线下互动角色互换,小组同学集体选取知识点一起备课准备PPT,到课堂上讲解教师补充实行课堂双主讲。在线上预习环节,知识点讲解同学可以参照老师的讲解PPT,避免知识点漏掉,同时,其他同学也已经预习这个知识点,对讲解同学起到监督作用,使得担当讲解团队会更加认真的准备。同学们在准备知识点讲解过程中,要查阅大量资料,集体讨论知识点课外资料,查找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加强,整体专业素质得到提升。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团队凝聚力提升,教师针对同学的讲解进行知识点补充,教学效果非常好。
3课程改革实效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潜能被激发,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技能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