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巴勒斯坦人建国梦的推动者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i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巴勒斯坦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公布“中东和平新计划”,即巴以问题“世纪协议”政治部分方案,引发国际社会和国内舆论的广泛质疑。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宣布,将断绝与美国和以色列的一切关系。未来巴以和谈进程和中东地区安全稳定将面临更大挫折。

被赶走的自家人


  在地中海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荒漠中,有一条狭长而肥沃的地带,那里有茂盛的植被,有平原旷野,山脉峡谷,也有河流和湖泊,北面和叙利亚相接,南面毗邻埃及和沙漠。早期,人们把这片土地称为迦南,大约两千年前,罗马人开始统治这里,将之称为巴勒斯坦。1935年,一个男孩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山区小镇萨法德出生,取名马哈茂德·阿巴斯。
  当时的萨法德混居着两万多阿拉伯人和一千多犹太人,但在十几年后,成为这片土地主人的却是犹太人。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1948年5月,犹太国以色列如期成立。几个小时后,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军力更强的以色列轻易获胜。此后,凭借武力和美国的支持,以色列夺取了联合国决议中阿拉伯的大片土地。而早在这次战争之前,就有大约30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驱逐。阿巴斯一家背井离乡,他们逃亡到叙利亚,生活在难民营的帐篷里,开始了数十年的流亡生涯。而在阿巴斯一家和数十万阿拉伯人被从巴勒斯坦赶走之后,阿拉伯人又与以色列进行了三次中东战争,但结果是更多的土地被以色列占领,更多的巴勒斯坦人被驱逐。

换种方式死磕


  在难民营的前两年中,阿巴斯是一名终日辛苦做工、帮助爸妈养家糊口的懂事男孩。但他绝不会只是甘于做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懂事男孩,和那个时代许多巴勒斯坦年轻人一样,他也希望重新回到巴勒斯坦、回到萨法德,从犹太人那里夺回自己失去的家園。15岁那年,阿巴斯开始参加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并由此结识了阿拉法特。初入革命的年轻人总是血脉偾张,“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甚至家人”,这就是当时的阿巴斯,在绝不放弃斗争的同时,他还在坚持另一件事——学习,而这件事不仅决定了他的格局,也决定着日后巴勒斯坦的命运。
  阿巴斯先是通过自学考入大马士革大学,并于1958年取得法律学士学位。随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直至1961年辞去在卡塔尔一家石油公司的高薪工作,正式加入阿拉法特创立的巴解组织法塔赫。这是一段出生入死的旅程,整整九年,阿巴斯和阿拉法特先后转战约旦、黎巴嫩和突尼斯,这也是一场巴勒斯坦人用自制炸药和火箭去对付以色列的F-16战机、精确激光制导导弹的战斗,越来越多无谓的牺牲让阿巴斯意识到,他们必须换一种方式和以色列人死磕。
  1970年,阿巴斯决定去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攻读历史博士学位。他开始全面了解以色列,潜心研究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了解以色列社会形态,探寻其民族渊源,寻找它的弱点及其之所以强大的原因。“巴勒斯坦最终必须学会和以色列和平共处才能解开现有的死结”,在结束学业的博士论文中,阿巴斯如此写道。
  事实证明了阿巴斯的远见。1974年11月13日,阿拉法特代表巴解组织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大会上,“我今天来到你们之中,我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握着革命的枪,你们不要看着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这是阿拉法特在那届联大会议上说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而那个将他双枪中的其中一支换成橄榄枝的正是阿巴斯。

历史性时刻


  1976年11月,第31届联大通过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决议。1988年,阿拉法特在阿尔及利亚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然而,没有对领土的有效管理,没有联合国正式成员资格,巴勒斯坦国仍是徒有虚名。
  转机仍然来自阿巴斯。1993年,他与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在挪威奥斯陆附近的一处庄园进行了14轮秘密谈判,当年9月13日,巴以历史上第一个和平协议《奥斯陆协议》诞生。根据协议,巴勒斯坦将在加沙地区实行有限自治,那个徒有虚名的巴勒斯坦国也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土。但根据《奥斯陆协议》,阿巴斯的家乡、萨法德小镇被永久划归以色列。
  2015年1月13日,在政治上长期保持谨慎温和作风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他上任10周年之际突然大转姿态,签署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法案,为控告以色列因侵占巴方领土犯下“战争罪”开辟了国际司法路径。阿巴斯此举被许多人认为是对抗以色列的最后手段。巴勒斯坦采取新政策,希望国际力量介入向以色列施压,为将来巴以谈判和巴勒斯坦顺利建国增加砝码,而诉诸国际法庭则是新政策中的一部分。
  2015年9月30日,联合国总部举行仪式,首次升起巴勒斯坦国旗。阿巴斯发表简短讲话:“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我要对世界各地的巴勒斯坦人说:高高地升起巴勒斯坦国旗,因为这是我们身份的象征。”发言后,阿巴斯亲吻国旗。随着巴勒斯坦国旗在微风吹拂下升起,人群爆发出欢呼声。一些人高喊:“和平!和平!巴勒斯坦!”
  (摘自《人物周刊》)
其他文献
有意见选择保留,有不满私下“吐槽”,有怨气藏在心里……笔者在基层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在职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谨守“為官不言”原则,由此产生的干部“失语”现象在基层抬头,值得引起重视。真话、实话、心里话,因何都成“稀缺品”  “这个话题我们就不谈了吧,不好说,说不好。”新春时节,笔者在基层和一名副镇长交流时,言及上级政府部门的部分政策,这名干部选择了回避。这样的现象并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是西汉末年一个没落的远房皇族,公元23年被更始帝刘玄派去招抚河北。他“单车临河北”,仅一年时间便发展为占据黄河以北的全国最强大军事集团,又逐次消灭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统一中国。毛泽东点评《东观记》时说,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表率作用  会用人,先要人愿为所用;要人愿为所用,领导人就须先为表率。刘秀去河北时既无兵又无地,身边却很快聚集了一个优秀的人才集团
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被称为“全球第一CEO”,不仅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领导者,他的很多观点让员工获益匪浅。诚信不仅仅是守法  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什么样的?杰克·韦尔奇说:“公司以及所有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诚信。有人问过我最担心公司的什么事,什么会让我夜不能寐?我担心的不是大家的业务,而是有人会做出违法的蠢事,玷污了公司的声誉,并且毁了自己的前途和家人的幸福。
之前,一篇报道《花400万留学8年,海归后月薪仅万元!家长看了都应该反思》,引发关注与热议。  正方:“花400万留学8年,海归后月薪仅万元”,对比确实很强烈,但挺标题党的。首先,吴凯(该报道主角)只是个案,未必能够反映留学归国人员群体的整体收入状况。要找反例很容易,留在美国进入金融业或做软件工程师拿高薪的不乏其例。其次,吴凯27岁就月薪过万元,这个薪酬不算低,以后还会不断增长。2015年高校毕业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继位之后,于政务之暇,降九五之尊,躬身登台讲法,还于本朝十一年,亲自编纂宣传佛法知识的禅宗语录集《雍正御选语录》。  该语录中一则讲道,一次,王子问禅师:“食肉者是?不食肉者是?”师曰:“食肉是王爷的禄,不食肉是王爷的福。”  妙哉斯言!  妙其一,问得好。清室来自游牧民族,过去以肉食为主,那时在马背上打天下,常年征戰不息,能量耗费多,多吃一点肉,于健康无碍。但自入关得
古代的将军,即便不擅长作战,也会在别的地方为士兵做出表率,这样做,士兵才会信任他,愿意跟随他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如果一个人拥有举世无双的本领,却凡事缩在后面,那么他有沒有本领又有什么区别呢?团队管理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团队想开创一番事业,都要有一个身先士卒的领导。  21世纪,硅谷孕育了无数伟大的团队,特斯拉、脸书、亚马逊、苹果、英特尔、谷歌……这些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领袖同样家喻户晓。不管是在科技爱
安得海的出名与得势,在于他跟对了主子,并能讨得主子的欢心,他的主子就是慈禧。慈禧对他的宠爱,也使围绕安得海的各种传闻在京师发酵,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太监突然成了公众关注的对象,自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由于安得海与恭亲王奕訢的冲突。  当时流传着诸多安得海为难恭亲王奕訢的说法。同治四年(1865年),奕訢、慈禧叔嫂失和,奕訢一度去职。据说此次事件中,安得海出力最多,也更得慈禧宠幸。又
有一种社会流行病,患者颇众。一般症状,眼睛上翻,对上仰视,一心盯天,口中念念有词:“是是是!”“诺诺诺!”“好好好!”“明白,马上办!”“请您放心,坚决执行!”凡事以“上”马首是瞻,表面似乎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正确与否,从不辨别,操那份闲心干吗?是否口是心非,有待考证。  “上”者,上峰之谓也;“唯上”者,唯上峰眼色是从也。一事当前,把取悦上峰置于首位,至于百姓是否满意,根本不放在心上。对上峰满脸
古代一些官员在为官过程中,尤其是在基层为官过程中,非常重视民情。他们秉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在任职期间,了解存在问题、解决疑难杂症、化解各种纠纷、注重民生问题,积极做一些打基础、作铺垫、利长远的事情,最终做出了政绩,赢得了百姓爱戴。  注重“潜绩”  严象祖在宋理宗绍定五年被授吉州判官。上任之后,面临盗寇猖獗的现实情况,有人提出“清野”之策。严象祖认为这样做不可以,并给出了理由:“寇未逼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特点分外突出。大国关系发生许多新情况,地缘政治出现许多新变数,世界经济面临许多新问题,人类和平与发展遭遇许多新挑战。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并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征程,也由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值此世界格局全面改组、力量对比深刻变化、五洲四海风云激荡之际,本刊特约记者就当前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举措,采访了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