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寒冬的温暖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风吹彻》是我国西部散文作家刘亮程“唯一一篇写冬天的文字”。每读散文《寒风吹彻》,常从字里行间读出丝丝凉意,甚至有时有种坐在大西北的冰天雪地之中的感觉,种种况味,牵引出诸多感慨唏嘘,感叹生命的孤独之寒冷。但又恰是每次于感慨唏嘘之时,从那丝丝凉意和种种况味之中,品咂出痛极而成的旷达、悲极而生的博爱,体味出冷极而涌的炽热,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颂扬。现就这两个方面,做如下的阐述。
  一、生命的孤独之寒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生活中的普通人被“寒风”吹彻的事情。
  十四岁的“我”在一个寒冷冬日的夜晚去沙漠拉柴火,由于是一个人前往,“我”感觉到“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以致一条腿被冻僵,到家以后,面对父亲“怎么拉了这么点柴,不够两天烧的”的质疑,“我”选择了不吭声,耽误了最后的救治时间,那条冻僵的腿被永远地留在那个冬天。
  一个寒冷的早晨,作者主动让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老者进屋,递给他一杯热茶,这些并没有能够温暖这位冰冷的老者,半个时辰后,他朝我点一下头后离开了,我们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一个生命被留在了冬天。
  同样,年老多病的姑妈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每次都让我们兄弟几个带信等天热了让妈妈来喧喧,母亲每次都是望望我们,然后忙着做她的事情,她还要带着自己的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过完冬天。姑妈所说的那个天热就这样一直没有出现,她死在了一个冬天。
  这些被寒风侵蚀着的普通人握着自己余下不多的日子艰难地生活着。
  究竟是什么样的寒风吹走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是什么使得刘亮程笔下的生命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
  我们看到:十二岁的“我”顶着寒风独自一人砍来半车柴火,得到的却是父亲的不理解或者说是责备。这位无名无姓的老者,面对陌生人的善意,没有说一句话。姑妈一直希望母亲能过来喧喧,而母亲忙于自己的生活,无法顾及。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陌生的老者,“我”那条冻坏的腿和年迈的姑妈都是死于孤独的寒风。这种孤独源自于刘亮程对生命与众不同的敏感。现在的“我”拥有火炉,但是“我”无法温暖十四岁时的“我”,刚从冰窟窿里爬出来的“我”,冻僵了双脚的“我”。其实质就是说时间在不停流逝,没有什么可以永远不变。这样的个体生命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时间时就会产生一种无人对话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会从肉体开始慢慢地侵蚀一个人,直至吞噬他的整个精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二、生命的悲悯之热
  当这样的孤独来临,我们是否真的只能坐以待毙?文章中我们确实也看到了老者和姑妈的离世。刘亮程论及这篇作品时也说“那些太寒冷的文字,可能不适合孩子阅读。”难道这篇作品就只是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冰冷?
  十四岁的“我”经历了这个冬天,学会了隐藏温暖,学会了将隐深的温暖用于自己多年的爱情生活。这是作者对自己受到误解的生命产生了悲悯之情。在往后的生活中,作者突破了对自我的珍惜,由一己之痛上升至对他人痛苦的敏感。后来,作者将爱的炉火带给了一位浑身结满冰霜的陌生人。面对老者死亡的结局,作者依然相信“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他不愿意述说。姑妈的那点微薄的希望,“我们”也是一再向母亲转达。姑妈的离世让作者决定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刘亮程对自己生命的悲悯,上升至对他人,对众生的悲悯,他的作品也就不再是冰冷,而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坚韧生命的热烈,是在艰难的生存压力之下,聚积出的炽热的力量。我们从中可以读出他历经磨难后的顽强执着,遭遇坎坷后的淡定从容,遍尝辛酸后的深沉博爱。
  责之深,只因爱之切。作者在看似平淡实则炽热的叙述中告诉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自己必须面对的“寒风”,我们不是舞台上的英雄,我们做不到轰轰烈烈,我们能做的只有承担,或者是去承受生命之重,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是高贵而自尊的一群人。我们不能否认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贫穷、冷漠、忙碌等等,这些很可能会让另一个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甚至绝境。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而推断“寒风吹彻”,是讲深入骨髓的人间冷漠,恰恰相反,文章是说普通人在与时间对抗过程中,收获了那些支撑着人生的温暖。
  在文末,作者说道:“我围抱着火炉,烤热着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面对寒风,“我”和“我”的亲人们都一样,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一样怀揣悲悯之情,“我们”一样积攒着温暖,“我们”一起承担“寒风”。当“我”变成“我们”之后,孤独之寒也就渐渐消解,“我们”就是温暖的另一个名字。”在这里,作者不仅表达出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的生存况味,而且在角色上完成了“个人成为全体,刘亮程成为我们”的成功转化,让我们感受到他痛得悲怆,爱得彻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园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适应新形势,优化园区投资环境而创办的幼儿园,地处城乡集合部。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外来人口涌入开发区经商务工,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园率比较高。背井离乡的奔波、异常简陋的租住环境、语言不通的尴尬,再加上本地人对外地人或多或少的歧视,让刚刚萌生思想的孩子对自身的处境有了认识,自卑心理从此如影随形。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
期刊
语文就像是煲汤,大火过后,还需小火,慢慢熬制,急不得,否则就无法享受其中美味。语文阅读更是如此,必须要有一颗很敏感的心,能够在细微之处看出故事的变化,感知他人内心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住作者写作的意图,与之产生共鸣,从而真正读懂文章。于是很多学生在面临语文阅读的时候,总会显得信心不足,手足无措。其实,细心揣摩,仔细发现,万物总有其内在的规律,多变的语文阅读亦是如此。  仅以初中阅读题型中的赏析文题为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凝聚着教师备课劳动的心血和汗水的教案是上课的依据,是教师综合主、客观情况进行教学艺术处理的结晶,教案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只有抓住优化备课这一环节,才能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低耗高效地写出有质量的教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合理有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已成为无数教育工作者日
期刊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出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正确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针对这一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情境创设;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化学学习中的乐趣,这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九是选修教材,共设计了4个单元,每个单元版块的设计和必修的教材一样包括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Task ,Project .and Self-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品德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美”育“心”,把德育渗透在美术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课教学;德育渗透  开学初,我想尝试民主选举美术课代表,先自荐,再推荐,然后民主表决。结果,学生们沉默好大一会儿,竟无人回应,无论我把课代表的“价值”讲的多么神圣伟大,学生们总是推三让四,都不
期刊
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课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欢。因为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堂的主题使每一节体育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提高素质。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传统观念里的初中物理课堂,不少人会觉得有些沉闷和枯燥。结合笔者近年来的一线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初中物理课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变成学生快乐的驿站,妙趣横生的初中物理对于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课堂实践经历,认为快乐物理课堂的构建,需要创建和谐的物理课堂氛围。  【关键词】初中物理;和谐氛围;创建  引言  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弱势群体”对体育课的态度,得出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和潜在的问题,体育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在思想观念、教育行为、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转变,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观念;教育行为;评价方式;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个班级(按50人计算)接受教学能力较强的学生约占用15%~20%左右,50%~60%是属于可塑性较强的,而余下的15%~20%则被称之为体
期刊
班级是培养学生和锻炼学生能力的摇篮。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学生成长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他们的性格、爱好、特长和学习能力也各有千秋,若要想把他们组织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要做好繁琐而细致的工作。结合多年的班主任经历,笔者认为要想建设优良的班集体,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