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指向月亮的手指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k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海量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课外阅读呢?经典的课外书籍是一轮明月,教师要做智者,做指向月亮的手指,引领学生进行有价值的阅读。本文阐述了经典阅读的一些有效途径:采取多样形式去亲近古诗,日有所诵国学经典,让文化墙壁会说话,利用媒体网络竞赛答题,文本辐射,“裙带”阅读。让我们重温经典,浸润诗韵书香。
  关键词:经典 晨诵课堂 文本辐射 “裙带”阅读
  学好语文需要海量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何谓经典?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这样评价经典,他说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最智慧的头脑向你保证过的作品,那些没有价值的书,早已在时间稠密的丝网中被过滤掉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所在学校以及我个人的实践,谈谈经典阅读的一些有效途径。
  一、亲近古诗,诗意积淀
  众所周知,古诗意境幽远,语言隽永。作为经典,它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智慧。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毫无疑问,唐诗宋词就是一剂良药,善读之受益匪浅。
  1.每周一诗,古诗吟唱
  我们学校重视书香文化建设,重视经典文化的浸润。周一在黑板的一角写下诗词经典,有专人领读,及时更新。与此同时,我们班的孩子还背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千家诗》等。每星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古诗背诵比赛、古诗相关知识比赛。三年级时,我利用班班通下载了“古诗吟唱”。每天下午课前静息十分钟,孩子们就打开“班班通”自觉跟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很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古诗词与音乐舞蹈联系起来,在元旦、六一等大型联欢会上以及学科活动中,孩子们唱唱跳跳背背,这些都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
  2.流派主题,齐名一说
  誠然,古诗读诵要讲究方法,若模式一成不变,学生便会有枯燥乏味之感。每隔一段时间,我如期在班上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古诗”活动。例如:齐名说、流派说、主题说。顾名思义,“齐名说”是指在文坛上享有齐名的作者。如此,学生就会在比一比中求同存异,领略名家大师的风范。同学们在课下收集两大词派的代表作品,并摘录在自备的“采蜜集”本上,课堂上或豪放、或婉约地读一读,背一背。
  “主题说”就是同一个主题内容的诗词集会。例如送别诗、边塞诗、怀乡诗、咏月诗、田园诗、山水诗等。我曾听过我们学校一位教师亲近古诗的语文实践课,感觉清风拂面。这位老师以“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浪漫的意象贯穿整个课堂,像是用一根耀眼的红绳串起五颗珍珠,色彩斑斓,温馨圆润。整个教学过程仿佛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学生颂春、说江、赏花、演月、唱夜,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古代诗歌无穷的魅力。
  3.诗词大会,才情共赏
  信息时代,通向诗词的媒介很多。电视上有一些大型的文化类节目,如王凯主持的《中华好诗词》、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等。每季的节目一开始,我便转发到班级家长微信群里,通知孩子和父母一起欣赏。孩子们不仅领略了古诗词的美轮美奂,还一睹点评嘉宾和主持人的才情风采。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犹如高山大海,如似一片沉睡的田野。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漫游在古诗所营造的精神世界中,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意义的提升。
  二、经典诵读,厚积薄发
  1.晨诵课堂,日有所诵
  每天清晨,当我行色匆匆地赶到教室,班里的孩子已陆续端坐桌旁,拉开了一天学习的序幕……他们手捧《笠翁对韵》,摇头晃脑地吟诵着,那些还略带稚嫩的声音,似鸟鸣一般清亮……
  在传统文化复兴、“孔子学院”世界林立的文化环境下,我校增设了“经典晨诵”的课堂。孩子们数典不忘祖,在日有所诵中,与仁者贤人倾心交流,挖出了许多宝藏:祖逖闻鸡起舞,季布一诺千金,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
  现如今,我们学校晨诵课堂统一使用了地方语文专家编选的《国学经典诵读》一书。这套国学经典读本除古诗词外,还有“三”“百”“千”及《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蒙学读本,还有“四书五经”以及历代名文选辑、楹联集锦、皖江地方文化典籍等。
  2.文化墙壁,网络答题
  我们学校的文化墙上,也有《千字文》《三字经》、成语典故。作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大地,有三孝文化、王祥卧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墙壁上还有类似的典故,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骨、韦编三绝、牛角挂书、手不释卷。在班级里,我会出主题为“我为书狂”的专场板报。本学期,“安徽经典诵读”公众号平台曾举行过优秀文化知识竞赛,我让学生把小学组每期题库打印下来,进行模拟竟赛,分组PK,随后学生踊跃地在网上参赛答题。最近,学校又倡导每个学生创建“少年号”,走进新时代,从小学用典。
  古人云“文以载道”,透过文字的背后,昭示着许多待人之道、处世原则和善恶判断……孩子们懂事了,勤劳了,爱学习了……他们的精神回到了故乡,这是件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情。
  三、文本辐射,“裙带”阅读
  1.学完一文,了解一书
  学完课文《杨氏之子》后,我推荐同学们购买了《世说新语》一书。我的目的是要诱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能读顺简短的文言文,能读懂故事的大意。学生在平时自由阅读,每周一节的课外指导课专门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看注释、了解时代背景、查找资料、切磋讨论等。
  我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恰巧我看到复旦大学刘强老师作客《百家讲坛》,讲授“竹林七贤”,我就让同学们回家收看。为此,我还专门上了一节《世说新说》公开课。通过指导阅读,学生知道了《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著的志人小说集,篇幅短小,三言两语刻画人物,有德行、言语、故事、巧艺等16门。对于这本被鲁讯称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学生了解到它是中国最早的小说,我们可以称它为“微型小说”。读阅后,学生知道许多成语佳句都出自此书。   此书共有1130个故事,课堂上,我让学生叙述人物故事。除著名的“竹林七贤”外,还有许多名人,如谢安、刘伶、王凝之等。我还联系刘禹锡的诗告知学生,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便是王导、谢安两大名门望族。此外,爱奇艺视频上还有《世说新语》的动漫视频,学生通过观赏,也会逐渐了解这部书。
  尽管对小学生来说,读起此书会似懂非懂,但我想,孩子们吃力地啃过了这本文言文故事,起码能唤起学生的古典情怀和文化乡愁。
  2.学完一文,了解一人。
  学完《忆江南》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我让学生搜集白居易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为此,我还上了一节《走近白居易》的课外指导课。大致流程如下:
  (1)知悉“顾况戏白居易”的典故,学生明白了让白居易年少一举成名的“句”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典故:顾况见文前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见文后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
  (2)回顾以前学过的白居易的诗(《忆江南》三首、《暮江吟》《池上》《问刘十九》《大林寺桃花》)。
  (3)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平白如话、老妪能解、诗魔诗王、诗坛偶像)。
  (4)学习白居易的两首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片段。这两首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巅峰之作,唐朝皇帝有话为证:儿童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于是,我选取两篇中的名句让学生赏析。如《长恨歌》中的爱情悲歌,《琵琶行》中琵琶女出场和描写琵琶声的诗句。
  文如其人。就这样,孩子们通过知作品而知人,知人后更加了解作品,更加感激白居易这位伟大的作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时间流过,我们班学生阅读经典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他们的书包里每天至少装有一本经典书籍。班上成立了图书角,孩子们相互借阅。当经典走进课外阅读,孩子们不再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花边新闻,而是阅读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有精神震撼的经典之作。渐渐地,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提升了,写作文和发言时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了。孩子们在书籍的丛林中穿梭,游走在唐诗宋词之中。在书香漫溢的氛圍中,他们耳濡目染,心智日渐成熟。
  最是书香能致远。“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经典书籍就是一轮明月,教师要做智者,要做指向月亮的手指,指引孩子去领略月亮的美丽。居芝兰之室而闻其香,让我们重温经典,浸润诗韵书香。
  参考文献:
  [1] 丁海玲《班级国学经典阅读指导策略谈》,《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30期。
  [2] 于晓彦《多元化阅读:向经典阅读深处漫溯》,《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年10期。
  [3] 王丽娜《民国时期国学经典的教育观念变迁研究—兼论当下中小学之国学教育问题》,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的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写作学习变得生动且有趣,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带来了支持。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生活化的写作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始终致力于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近年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写作课堂上有较多应用,这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然而,
摘 要:在互文性理论的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构建起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通过拓展相关作品,挖掘文本的意义空间,引领学生在有深度、有广度的阅读中开阔文学视野,获得阅读审美体验。  关键词:互文性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读者因个人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的不同,对文本有着不同的理解與体悟,读者既是文本内容的接受者又是文本意义的创造者。为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阅读教学
摘 要:语文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全面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开放性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运用多维、创新和发展的视角。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好奇发问,引导学生科学质疑,指导学生逆向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创新、发展。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 初中语文 培养策略  思维是复杂而高级的精神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增加明显。学生不仅需要对大量的古诗词进行背诵记忆,还要对作品的遣词造句、典故运用、写作背景、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与体会,从而全面增强自身的古诗词素养。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学生对于古诗词都能够进行熟练的背诵,但还不能从传统文化的层面进行系统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拓展古诗词的教学形式,创新古诗词的教学
提升学生们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其成长的关键所在。语文素养包含的范围较广,包括学习能力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另外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也都属于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扎实有效的训练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这里说的训练主要包含语文作业、课堂练习以及实践活动等,换言之,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技巧
摘 要: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并能有效运用,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精彩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海量阅读、依托活动、相互评价等方法收集、拓展、丰富作文素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为写出佳作提供丰厚的“粮草给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素材 积累 策略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公认的难点。学生经常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组织素材,即使最后勉强写
摘 要: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力求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小学阶段是系统了解语文知识、构建母语体系的重要时期,阅读作为获取信息以及提升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关键,必须受到重视。因此,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以“识记—理解—探究—评价—创造”教学模式为例,探究具体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学 阅读
摘 要:当下,中职生知识面较窄,社会实践较少,这对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写作中,常有“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现象,语言描写成了一件难事。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作文教学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中,笔者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人物语言为例,谈谈语言描写如何才能更有效。  关键词:语言描写 写作教学  2019年的暑期我们迎来了一部称为“国漫之光”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影片的
摘 要: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语言运用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分析了日记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日记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写作教学 日记写作 写作能力  语文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向世界宣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尤其要重视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为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发挥积极作
摘 要: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一直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经典之作《中国石拱桥》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研究价值。宁鸿彬和钱梦龙都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们执教的《中国石拱桥》各有千秋,本文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入手,分析两位名师的课例,发掘名师执教《中国石拱桥》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中国石拱桥》 课例比较 说明文教学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