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农科所玉米杂交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分析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feng_1986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其他文献
利用60Co-γ射线对崮体透明质酸进行辐射,探讨60Co-γ射线对固体透明质酸分子量和黏度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和黏度特性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羟
建立了生物组织的球状分形结构模型,对生物组织的散射系数、各向异性因子、散射相函数进行了数值计算,提出了利用散射系数和各项异性因子的双等高线反演分形维数和相对折射率的
目的:探讨ALA—PDT抑制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的可行性和最佳效果。方法:新鲜包皮组织经两次酶消化法进行KC分离与培养,分设对照组、单纯ALA组、单纯照光组及0.1mmol/L、0.6mmol/L、1.2m
通过叶龄移栽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水稻在3~8叶之间移栽,以4叶处理产量最高,达10374kg/hm2,比8叶期移栽增产11.0%,方差分析结果,3~6叶之间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比8叶期移栽显著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马铃薯套作玉米产量为目标,以套作的玉米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套作玉米产量与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间关
采用5因素5水平正交施转回归设计,对陕西水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密度、肥料、缩节胺等5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密度>缩节胺>尿素>硫酸钾
菜豆炭疽病抗病育种工作重中之重是抗原亲本的筛选。抗性鉴定多采用苗期接种鉴定,国内外业已有报道,为使抗性鉴定更准确,更简便易操作,在相关报道的基础上,针对炭疽病菌不同
以白灵菇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的条件下产木聚糖酶活力大小.从中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通过测量菌丝干重,采用DNS法测定白灵菇产木聚糖酶活性大小,并
Zn超积累植物具有地上部超量富集Zn的能力。一般认为,Zn超积累植物体内可能存在一种解毒机制,并通过独特的生理代谢过程使Zn得以吸收、运输和富集。这个过程包括Zn在植物体内跨根细胞膜运输、根共质体内运输及区室化、木质部长距离运输等重要环节。在此,总结了国内外迄今所报道的Zn超积累植物;同时从耐性、吸收、运输三个方面阐述了植物超富集Zn的生物学机制,并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几点展望。
以常规中籼滇屯502和中粳合系39两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灌浆结实期减源疏库对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下,减源处理使水稻剑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