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热”农行IPO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ki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能创下全球最大IPO发行交易记录的农行上市项目,已经进入向全球投资人询价的前期工作
  
  《财经》记者 胡采苹 张曼
  
  
  5月18日一整天,香港各大投资机构里,金融股分析师们的办公室座位都空空荡荡。
  
  在即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的邀请下,农行A股、H股承销券商中,专攻中国金融股的分析师于当日齐聚京城,参加农行召开的“分析师简报”会议(analyst briefing)。
  
  询价程序启动
  
  分析师简报是农行准备向全球投资人询价的开始。通常在IPO程序中,承销投行所属的研究团队,是第一批能听取即将上市企业最新财务报告的分析师。在听取简报过后,分析师将花费约一个月时间撰写研究报告,并带着自己的报告会见全球投资人。
  
  根据全球投资人的反映,分析师会给投行人员汇报一个价格区间,投行与农行再就各家分析师汇报的价格区间,进一步敲定将刊登在招股书上的定价区间。
  
  按照农行内部的预定计划,农行将于6月17日进行投资人询价,并在6月24日正式进行发行路演,希望能在7月7日顺利定价。这是农行在5月4日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表(A1)后,最为明确的IPO程序。
  
  “我太佩服农行,万分佩服!”一位在农行H股承销团中的投行业者表示,他在投资银行产业执业近十年,第一次见到农行这样超大规模的企业能在两个多星期内,就准备好港交所A1申请书。
  
  有投行人士形容,从4月14日选出承销团后,A股、H股的每一家承销商各自派出接近20名精英人员进驻农行,与农行方面人员一起,几乎不眠不休准备上市资料,“都是为了cook(炒热)农行。”投行人士希望,能一举将农行顺利送上全球第一大IPO记录的宝座。
  
  此前许多媒体报道农行董事长项俊波亲自前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进行推介,同时会见多名香港富商,希望增加IPO认购的“底气”。上周甚至传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已经表达认购意愿。经过《财经》记者多方询问,农行与投行人士皆不愿证实前述消息。
  
  一位投行人士说,目前农行的每股区间尚未定出,不可能有投资人现在就确定认购。
  
  “如果农行定价一股10块钱,他们还要买吗?”投行人士坦承,真正的认购行动必须等农行确认招股价格后才能明朗化,就目前的公开资料而言,潜在投资人还无法判定农行的投资价值,因此不可能在现阶段就给出承诺,“就算是中投,他们也有股东要交代”。
  
  发行定价悬念
  
  现在最牵动股市人心的,是农行本身对于发行股价的期望。
  
  此前农行高层曾经公开表示,希望农行IPO的市净率(股价/净资产)能达到2倍以上。这使得各家投行在竞标承销商席位时,多半以市净率的两倍作为选秀时的建议发行价格。尽管各界纷纷评论2倍市净率过高,但是农行内部会有此期待。
  
  目前投行与农行均将每股发行价格列为最高机密,小心翼翼保护,不肯透露风声。就《财经》记者此前得到的讯息,农行曾经以发行总金额与发行股数相比(发行总金额/发行股数),作为计算每股价格的公式。
  
  据了解,在发行总金额方面,农行倾向定在人民币1700亿元左右,约合250亿美元;而发行股数可能会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5%到20%左右比例,16%是比较能够获得初步共识的比例。然而消息人士强调,上述公式仅是农行可能的定价模式举例,并且需要农行最新的内部财报预估作为计算基础。《财经》记者进一步向农行核实所需数据时,农行内部不愿发表评论。根据农行公布的2008年度财报,农行股本为2600亿元。
  
  “三农” 解套
  
  此前金融股分析师最为担心的“三农事业部”问题,也在近期获得解决方案。
  
  农行是目前惟一仍留守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国有银行。2007年底成立“三农事业部”后,农行提出县城蓝海战略。对“三农”颇有疑虑的外界认为:此类业务的“道德色彩”过高,盈余偏低,可能成为农行上市的最大绊脚石。
  
  但根据农行对分析师的说明,目前“三农事业部”已经跨出狭义的“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范围,改将“县域市场”作为主要内容,只要是以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客户,无论是否为农业、农村、农民,皆划分在“三农事业部”服务范围。例如县市中建设广播站、电信基地台等基础设施,就算是“三农事业部”的业务。
  
  农行内部认为,在县域市场中,仍有大批优质客户基础可以选择,业务拓展空间仍大;同时,从包括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在内的其他国家 “微型金融”实证经验观察,小型客户的信贷风险反而比较容易获得控制,农行在湖北地区的一个县域支行,甚至长达十年没有出现过一笔坏账。
  
  此外,高利差弥补了三农的业务劣势。“三农事业部”的信息显示:三农业务的利差远高于城市业务。在城市业务中,大型企业议价能力高,在贷款时,利率条件一般为基准利率下浮10%左右水准;小型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准,则在基准利率上浮10%左右。而“三农业务”的正常水准,一般是上浮到基准利率50%左右。
  
  农行内部认为,目前“三农事业部”已经完成基层网点铺设,未来将利用现成的基层网点,扎实打好“三农事业部”基础,不会再大规模补开网点,最多是在较为优质的县域市场地点新设少量服务网点,并把目前网点内的优质客户发掘出来。
  
  许多客观环境的证据表明,三农业务的利差潜力,远高于城市地区。农行未来发展的主要难度在于,如何利用现有已知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三农事业部”盈余。
  
  投行人士评论,经由前述包装过程,“三农事业部”反而成为农行迥异于其他三家大型国有银行的“蓝海市场”,较容易在投资人心目中留下较为鲜明的印象。
  
  排挤效应?
  
  另一个外界认为可能牵动农行股价的因素,是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下称工行)、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下称中行)、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下称建行)的再融资计划。
  
  由于2009年银行业放贷凶猛,各家银行很快将资本金用罄,导致今年纷纷公布再融资计划。市场一度担心,体制类似的中国大型金融股不断向市场伸手,会造成主要认购族群——大型基金经理人的资金疲弱状态,拖累所有银行的新股发行价格。
  
  “可是你不觉得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吗?”投行人士说明,其实目前的融资计划,并没有外界盛传的“挤破头”现象,反而异常有序地各自进行中。“排挤效应”之说并不确实。
  
  据了解,今年最早向市场伸手的,可能是最早提出融资计划的中行。中行在今年1月22日夜间公布,将在A股市场发行不超过40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并在H股市场增发或配股。H股方面承销商目前的准备方向,可能是在6月进行“加速簿记建档”(accelerated book-building,不需经过证交所买卖,无需制作招股书,机构投资人直接向承销商下订单,双方价格合意后立即售出股票),在取得银监会、证监会国际部的审批之后,选择股价较高而稳定的时间点,在几个小时内快速向市场增发新股。然而具体筹资方式,究竟是否选择增发,仍需中行确认。
  
  工行则在5月中迅速选出H股承销商,并且在5月18日股东大会上通过A股发行不超过25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方案。虽然H股的筹资方案并不明确,投行人士认为,工行仍然可能经过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审批时间,然后选择在九、十月间增发或配股。建行、交行方面则将以配股方式筹资,由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认购新发股权。
  
  在农行、中行、工行三大国有银行征选承销商的过程中,很巧妙的达成了“雨露均沾”结果。三家国有银行的承销商各不相同。以H股承销商为例,农行选出了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麦格理银行和农银国际;中行选出了瑞信、美银美林、中银国际、工银国际和建银国际;工行则选出瑞士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工银国际、中银国际作为承销商。
  
  外资投行方面几乎没有重复名单,而中行与工行方面,更巧妙地以在香港地区的子公司中银国际、工银国际互相交换发行额度。一位投行人士更直言:“Merrill(美银美林)跟中行彻头彻尾没有关系,倒是跟建行比较近!”
  
  中行过去交易从未选择过美银美林作为顾问,而美银美林却是建行10.93%股权的战略投资人,而中行又是最早选出承销商的银行。投行人士认为,几大国有银行之间,很可能早在决定融资计划前,针对今年的连番融资进行过沟通,才能达到目前分配均匀的“和谐”状态。
  
  也因此,外界所质疑的“发行窗口争夺战”,可能无戏可唱,而各家银行融资交易,最终会在井然有序的气氛下渐次完成。
  
  农行多年来在“三农事业部”上的经营擘划,以及这两个月来紧锣密鼓的筹资工作,究竟会得到市场上何种评价?全世界投资人或许能在7月7日当天得到最终答案。■
  
  本刊记者白晓鸥对此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4月9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发表演说,称美国经济“自由落体”式下坠将在几个月内结束,但他同时承认,经济何时触底尚难预计。
在业务范围上,小榄村镇保险公司将兼营财产险和人身险,但能否突破《保险法》分业规定,成为第一家产寿险兼营的保险公司,值得关注    《财经》记者 谢小亮    在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三年之后,村镇保险公司曙光初现。    4月21日,在广东中山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筹建小榄村镇保险公司被列为该市金融支持重点。据当地媒体披露,会议提出将支持小榄镇探索成立以服务中小企业、“三农”、社区经济、群众创业为主营
央行可能通过总量监控,允许与贸易有关的人民币购售、融通、拆借,以部分解决当前人民币缺乏投资渠道的问题    《财经》记者 胡敬艳 实习记者 王培成    一份涉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及配套措施的文件(下称新办法),近期已上报决策高层。    据接近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人士透露,如果文件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将扩大至20多个省份,其中包括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以及浙
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公共财政投入占GDP比例依旧偏低。未来医改投入将加大,社保投入面临多重压力,教育经费投入依然有争议,基础研究经费比例暂难大幅提高    《财经》记者 王晨      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09年1月至11月,中国教育支出增长1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2.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7%。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针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低成本的融资供给直接导致了投机性需求的旺盛。政府主导的投资也让经济在短期内企稳回暖。而尽管通胀预期增强,但其真正到来还尚需时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月4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重要意见,其中谈到,“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议题是开放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
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如何综合运用宏观政策工具,挖掘金融调控潜力,发挥政策协同效应,有效引导和促进经济转型进程,成为经济决策的重中之重。  从国际上看,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更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出口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来看,中国已进入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转型期,正处在国际经济周期与中国自身发展周期重叠的困难时期,宏观政策的抉择面临众多“两难”,甚至“多难”困
760亿元公众捐赠款物绝大部分集中于政府之手,凸显政府垄断慈善资源而社会民间慈善组织发育不良。政府必须开放慈善资源,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
外资战投在中资银行不得已的撤退潮来临,银行改革需要寻找下一步的方向    《财经》记者 凌华薇 温秀 陈慧颖    2009年的钟声刚过,银行外资持股解禁后的集体减持,已如潮水。  瑞银集团(UB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减持中国银行的股份,美国银行减持建设银行股份,已然先后变现。在未来一年中,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上市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亦将迎来解禁期。  无论是出自自身财务状况的需要
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正从西方移向亚洲,新兴亚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比2009年数据,美国GDP增速-2.4%,欧洲-4.8%;印度7.3%,中国高达8.7%。  世界经济格局将由此改变,这一模式至少会持续到下一个五年。同时,亚洲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转换引人瞩目。金融危机骤然降低了亚洲输往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流量;作为回应,亚洲地区间贸易往来得以加强。  世界经济格局推动亚洲向明天的全球经济中心移动,但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