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投入待补血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公共财政投入占GDP比例依旧偏低。未来医改投入将加大,社保投入面临多重压力,教育经费投入依然有争议,基础研究经费比例暂难大幅提高
  
  《财经》记者 王晨
  
  
  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09年1月至11月,中国教育支出增长1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2.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7%。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针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引人瞩目,但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公共财政投入占GDP比例依旧偏低。
  
  新医改投入悬疑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各方对方案中提到的“各级政府在三年内将为医改投入8500亿元”均表关注。
  
  2009年4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详解新医改资金投向时表示,增加8500亿元的投入是测算数,至于每年的实际投入数,要通过各级政府的预算来进行安排,经过法定的程序予以确认。
  
  在增加的8500亿元投入当中,中央和地方的比例为4∶6。同时王军还提到,过去三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比例分别为27%和73%,相比之下,显然未来三年中央政府投入的比重在明显加大。
  
  此外,王军明确提出,8500亿元的投入是增量。但时至今日,8500亿元究竟是纯粹增量还是包含存量,争议未休。据知情人士介绍,对此问题,卫生部与财政部也存在争议。前者认为8500亿元应该是增量,财政部对此却不认同。
  
  8500亿元是增量还是存量,差别巨大:目前中国每年用于补需方(主要是医保)的财政投入约1000亿元,卫生事业经费800多亿元,两项相加可得出卫生领域年度财政投入约为2000亿元,三年下来就是6000亿元;如果8500亿元新医改投入包含存量的概念,则2009年-2011年新增的医改投入仅为2500亿元(中央财政加地方政府配套)左右。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团向《财经》记者表示:“8500亿元如果不是增量,它的提法是政府取悦于民的一种语言游戏。”她认为,政府对医疗投入的提法较为科学的应该是占GDP的百分比,以及按照GDP的发展速度,明确提出一年增加百分之几。“虽然这个百分比也许不会太大,但确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各级政府拟投入的8500亿元当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也就是说,今后三年,中央政府平均每年投入约为1106亿元,地方财政平均每年约需配套1727亿元。
  
  山东省医院协会会长、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董先雨认为,地方政府投入能否到位并不乐观。不少地方政府负责人私下向他表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许多民生领域的事情需要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事事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社保如何普惠众生
  
  今年1月22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2009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指出,在2009年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最为严峻的一年里”,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2393.6亿元,同比增长24.9%。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达51.3%(199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为37.5%,2007年为49.9%)。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社保专家郑秉文据此认为:“尽管近三年国家财政每年都加大社保投入,但国民高储蓄率创历史新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社保制度的不完善。”
  
  比如,虽然新医改加大了医疗保障投入,扩大了覆盖面,但2009年中国居民的自费卫生支出平均比率依然为38%,为世界最高。其中,各基本人群的医疗自费比率分别为:城镇职工30%,城镇居民50%,农村人口62%。与此相较,美国居民的自费卫生支出比率仅为14.3%。
  
  在缴费型的五个险种里,国家财政进行补贴的只有养老保险。2008年中央、地方两级财政投入共1437亿元,相比2007年的1157亿元,增加了280亿元。
  
  非缴费型保险方面,2008年城镇低保投入比2007年提高了38%。城镇低保2007年的支出为274亿元,2008年提高到385亿元,人均补偿额由2007年的102元提至2008年的141元。但隨着经济回暖,2009年低保投入为461亿元,增速降为17%。
  
  近几年低保投入一直持续增长,但受益人口覆盖率及农村补偿额并不高。据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底,低保受益人口为7100万,比2008年增长了500万,增长率仅为6%。相较于美国社会救助的受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中国低保受益人口比例仅为0.5%。
  
  此外,2008年农村低保补偿额为49元,2009年补偿额提高至64元,相较于城镇水平,这一数字实属偏低。
  
  郑秉文认为,社保制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应作为“长期投入的生产要素,应为扩内需、促增长、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做出贡献”。
  
  教育再提“保四”
  
  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了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其中包括“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 这已经是第17次被提出了。
  
  早在199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有一条明确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在2000年达到4%。
  
  但是,这一目标并未实现。2004年3月24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承诺,要在2008年实现这一目标。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5%,为历史新高,却依然没有达到政府自己设定的目标。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谈到,1991年以来,中国教育总费用呈现逐年递增之势,占GDP比重超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公共教育经费在中国教育总费用的比重却逐年下降。
  
  中国教育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3.4%提高到2007年的6.6%,超过经合组织(OECD)的5.9%和中等收入国家(WEI)的5.6%。与此同时,中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基本上在3%左右,不仅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OECD国家平均水平为5%左右),而且落后于中等收入国家(WEI国家平均水平为4%)。
  
  对一直没有实现占GDP4%的原因,财政部认为该目标设置首先是不合理的。政府的税收约占GDP的20%,如果教育投入为4%,那么仅教育经费就占税收总量的五分之一。财政部还认为财政投钱不是教育能否办好的重要原因,学校需要体制改革,花好每一分钱更为重要。
  
  而教育部认为,政府可以扩大其财政收入,而不能以教育支出占现有税收总量过大为名,作为迟迟不实现目标的理由。教育部希望规定一个达到投入目标的具体时限,但两部门对达成目标投入的具体时限方面并未达成共识。
  
  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中,教育经费投入依然是部门之间争议的焦点。参与《纲要》制定的知情者向《财经》记者透露,“关于教育财政投入要占GDP的4%、2020年要占5%的提法可能不会出现在《纲要》里。”
  
  基础研究投入偏低
  
  据知情人士介绍,即将提交“两会”审议的报告中,2010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有望比去年增加30%,但基础研究经费比例将不会有大幅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5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占GDP的1.6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72亿元,占总支出的5%,总投入及所占科研经费的比例均较2008年有所增加——2008年基础研究经费为220.8亿元,占科技总投入的4.8%。
  
  但相较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例依旧偏低。2007年-2008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所占科技投入经费的比例分别为4.7%、13.3%、82%和4.8%、12.5%、82.8%。
  
  2001年-2009年,基础研究所占总支出比例最高年度为2004年6.0%,这比创新型国家所占R&D15%的平均比例相去甚远。
  
  国家自然基金委政策局局长韩宇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研究经费比例所占总支出不高的情况原因有三:一是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包括国家投入和企业投入,国家投入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领域,企业投入更多集中于应用领域。近年,来源于企业的经费最高已达70%,增长速度较快,但极少投入基础研究领域。即便国家不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但增速远不及企业投入;二是地方政府的投入集中于应用技术研究;三是重大专项研究里,基础科学研究所占比例依然不多。
  
  为提高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国家也做了相应努力,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财政部在统计口径上也有过是否将此领域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并入基础科研投入的考虑。
  
  “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重大科技专项研究里,有的项目目标是应用研究,但在进展的过程中,回到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找答案的例子也有。”韩宇认为,下一步引导企业投入基础科学研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但据自然科学基金委近年来和企业合作的情况看,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如宝钢,曾与其基础科技投入研究领域有过合作,其余企业做此项工作的几乎没有。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副所长郭戎表示,从世界各国来看,让企业投基础科学研究,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都很难。“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还是要靠政府。”■
  
其他文献
有效沟通是病人安全的有力保障,标准化沟通模式因其快速、准确、有效的特点,逐渐成为临床重要的沟通模式。本研究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简介、应用现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几方面进
媒体巨头时代华纳(Time Warner Inc.)11月16日宣布将在12月9日剥离旗下美国在线业务,这意味着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企业并购案在达成的九年后宣告结束。按照分拆的计划,11月27日,时
6月19日闭幕的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定,免去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所担任的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撤销其第十一届全国政
对于危机,为什么经济学家一次又一次地没有发出预警?结论非常简单:傲慢和忽视。
”征信管理条例》现已搁浅,目前正在酝酿重大调整。”自2009年10月《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征求意见以来,来自各方的信息显示,《条例》近期推出无望。  “《条例》实施难度非常大,存在的问题很突出。”6月1日,接近该条例修改的国务院法制办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他透露,经过公开征求意见和后续调研,吸取前期立法经验教训,新的《征信管理条例》草案处于研究、起草阶段,将涉及一些重大调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12月11日宣布了一项新措施,个人从此再无可能注册自己的域名了。当然,这项限制只能在其可控的范围之内,就是“.CN”域名。为什么要出台这项措施?这和央视
土地财政、刺激经济主旋律不改,地方政府始终缺乏平抑房价的动力,也就难以走出“调控一次,房价涨一次”的怪圈    《财经》记者 慈冰 张旻    2009年最后一个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网络表达了对高房价的担忧。在房价连续上涨九个月之后,中南海传出的信号明确而坚定: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再度收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迅速得以部署。1月10日,新华社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1月7日下发的《国
4月9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发表演说,称美国经济“自由落体”式下坠将在几个月内结束,但他同时承认,经济何时触底尚难预计。
在业务范围上,小榄村镇保险公司将兼营财产险和人身险,但能否突破《保险法》分业规定,成为第一家产寿险兼营的保险公司,值得关注    《财经》记者 谢小亮    在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三年之后,村镇保险公司曙光初现。    4月21日,在广东中山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筹建小榄村镇保险公司被列为该市金融支持重点。据当地媒体披露,会议提出将支持小榄镇探索成立以服务中小企业、“三农”、社区经济、群众创业为主营
央行可能通过总量监控,允许与贸易有关的人民币购售、融通、拆借,以部分解决当前人民币缺乏投资渠道的问题    《财经》记者 胡敬艳 实习记者 王培成    一份涉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及配套措施的文件(下称新办法),近期已上报决策高层。    据接近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人士透露,如果文件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将扩大至20多个省份,其中包括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以及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