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动态地控制工程成本,有益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对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确保建筑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影响。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来讲,加快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立足的根本,也是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
1、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工程资金常常高达数个亿甚至数十个亿,必然对应一定的风险系数。要想将工程系数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工程造价的数额,并对建筑工程所需的人财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在工程造价环节,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竣工验收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工作,让项目投资始终处于可控性的轨道上。
2、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都开始迅速增加。但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却导致建筑工程的收益受到影响。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
2.1管理理念的落后及政府干预过多
建筑工程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没有立足于全局的角度来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把握,没有随着市场经济形势格局的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策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型,政府早已不再直接插手材料市场的定价工作,材料价格基本上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控制。而材料市场对材料价格的调控是呈动态状的,在价格的制定上也要充分跟结合各地的具体物价水平。然而市场调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政府的调控手段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政府的调控作用跟计划经济时期的调控又是有区别的,不可能将价格管“死”,而是要因势利导,以“疏”为主,“疏”“堵”结合。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一定干预,来避免工程造价出现混乱。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受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盲目迷信行政干预手段,导致材料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2.2造价工程师业务能力不足
造价工程师的业务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业务能力不过关,造成他们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控时难免出现问题。不少建筑工程报价单位和人员因循守旧,采取的仍然是老一套的模式基于工程定额为中心,虽然也会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的。此外,还有的造价工程师不善于面对工程技术经济问题,也难以对施工项目不同主体之间方方面面的关系进行协调。例如在工程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控制,在整个工程施工环节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旦造价工程师的专业技能不过硬,很难透彻地把握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的要点,那么在造价管控方面就很难保证不出现失误。另外,还有一些造价工程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要么出于利益熏心而丧失原则,要么在各种势力的威逼下放弃原则,从而给一些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开绿灯”,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性、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更有甚者在造价管控的环节中捞取“油水”,都会给建筑工程造价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2.3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及执行力度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也先后出台了有关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多部法律法规。然而这些法律法规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滞后性,很难应对当代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这导致了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覆盖范围出现死角,最终给一些非法牟利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法律法規的执行力度上也不够理想,执行地不够严谨。例如对合同签订后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不足,不少工程合同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却没能真正意义上付诸实施。在对一些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往往出现“盲区”,要么执行地不够,要么对徇私舞弊的行为听之任之。可以说,法律法规的不够健全及执行力度上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的效果。
3、解决措施
为了有效地改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严格遵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对于建筑工程的基本建设而言,其基本程序不能脱离建筑工程所赖以依靠的各方面规律。它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高效性、优质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来说,由于建设所需的时间较长,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其风险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反复进行计价,对不同阶段的造价都进行合理安排,使建筑工程项目充分符合程序化的原则。
3.2积极实施工程量清单报价
工程量清单报价,专指在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环节,遵循国家规定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人将工程量数量呈送给投标人,并由投标人全权报价,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手段。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招标环节出现盲目和随意的状况,使评标委员会的工作受到制约。它不仅能体现工程的个别成本,而且能让业主与建筑企业在造价的控制上更具可靠性,使招投标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使工程造价更具公平性。
3.3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市场的管理
现阶段,在有关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实施上,主要是通过监管与自律相结合的手段。然而在监管力度上常有不足的地方,而自律更是很难完全实现。因此除了对于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邀请政府有关部门来进行掌控之外,对于那些工程造价项目都可实现市场化,由市场进行调控。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促进建筑工程造价市场的有序运作。
4、结束语
现在,我国的建筑业正日渐兴旺。但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容易损害建筑市场在社会上的声誉,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避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彦麟,刘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78.
[2]朱斯诺.CY集团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陈晓陵: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101.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来讲,加快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立足的根本,也是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
1、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工程资金常常高达数个亿甚至数十个亿,必然对应一定的风险系数。要想将工程系数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工程造价的数额,并对建筑工程所需的人财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在工程造价环节,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竣工验收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工作,让项目投资始终处于可控性的轨道上。
2、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都开始迅速增加。但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却导致建筑工程的收益受到影响。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
2.1管理理念的落后及政府干预过多
建筑工程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没有立足于全局的角度来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把握,没有随着市场经济形势格局的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策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型,政府早已不再直接插手材料市场的定价工作,材料价格基本上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控制。而材料市场对材料价格的调控是呈动态状的,在价格的制定上也要充分跟结合各地的具体物价水平。然而市场调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政府的调控手段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政府的调控作用跟计划经济时期的调控又是有区别的,不可能将价格管“死”,而是要因势利导,以“疏”为主,“疏”“堵”结合。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一定干预,来避免工程造价出现混乱。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受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盲目迷信行政干预手段,导致材料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2.2造价工程师业务能力不足
造价工程师的业务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业务能力不过关,造成他们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控时难免出现问题。不少建筑工程报价单位和人员因循守旧,采取的仍然是老一套的模式基于工程定额为中心,虽然也会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的。此外,还有的造价工程师不善于面对工程技术经济问题,也难以对施工项目不同主体之间方方面面的关系进行协调。例如在工程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控制,在整个工程施工环节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旦造价工程师的专业技能不过硬,很难透彻地把握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的要点,那么在造价管控方面就很难保证不出现失误。另外,还有一些造价工程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要么出于利益熏心而丧失原则,要么在各种势力的威逼下放弃原则,从而给一些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开绿灯”,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性、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更有甚者在造价管控的环节中捞取“油水”,都会给建筑工程造价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2.3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及执行力度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也先后出台了有关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多部法律法规。然而这些法律法规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滞后性,很难应对当代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这导致了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覆盖范围出现死角,最终给一些非法牟利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法律法規的执行力度上也不够理想,执行地不够严谨。例如对合同签订后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不足,不少工程合同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却没能真正意义上付诸实施。在对一些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往往出现“盲区”,要么执行地不够,要么对徇私舞弊的行为听之任之。可以说,法律法规的不够健全及执行力度上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的效果。
3、解决措施
为了有效地改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严格遵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对于建筑工程的基本建设而言,其基本程序不能脱离建筑工程所赖以依靠的各方面规律。它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高效性、优质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来说,由于建设所需的时间较长,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其风险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反复进行计价,对不同阶段的造价都进行合理安排,使建筑工程项目充分符合程序化的原则。
3.2积极实施工程量清单报价
工程量清单报价,专指在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环节,遵循国家规定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人将工程量数量呈送给投标人,并由投标人全权报价,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手段。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招标环节出现盲目和随意的状况,使评标委员会的工作受到制约。它不仅能体现工程的个别成本,而且能让业主与建筑企业在造价的控制上更具可靠性,使招投标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使工程造价更具公平性。
3.3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市场的管理
现阶段,在有关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实施上,主要是通过监管与自律相结合的手段。然而在监管力度上常有不足的地方,而自律更是很难完全实现。因此除了对于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邀请政府有关部门来进行掌控之外,对于那些工程造价项目都可实现市场化,由市场进行调控。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促进建筑工程造价市场的有序运作。
4、结束语
现在,我国的建筑业正日渐兴旺。但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容易损害建筑市场在社会上的声誉,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避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彦麟,刘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78.
[2]朱斯诺.CY集团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陈晓陵: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