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回忆是我今天的作业”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原野、流冰,孕育了细腻感受力的北海道的自然与风土。
  病历、手术刀、无影灯,培养了冷彻洞察力的医疗现场。
  樱花、和歌、古都、京腔,不禁为之倾倒的美丽日本的四季与文化。
  北海道、东京、京都,在作家笔下,人物内心波澜壮阔的叙事、男女之间华丽的情爱纠葛,就诞生于这样的舞台。
  作家渡边淳一,来自雪之北国,“一言以蔽之,我对北海道的感情,爱恨参半。”“对我而言,北海道既非东京人所认为的那样偏远之处,也非旅行的目的地。并非他人或客体,而是我自身。”当他弃医从文、怀揣一支笔独闯文坛之时,东京给他的文化冲击是巨大的。而在崭露头角之后,经常出入东京银座或京都祗园的渡边,屡次提到日本最古的城市京都与最新的城市北海道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人们在语言表达上的暧昧或直接,他都淋漓尽致地融入了作品。身着和服或是西服礼帽,这些装束在他身上都是如此得体,而融入夜幕中的他的身影与银座的闪闪霓虹、祗园的青青石阶也显得十分和谐……
  4月30日,作家安静地走了,80岁,或许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医学与文学——肉体与精神之间
  渡边淳一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随后留校担任整形外科讲师。其人生的一个转机发生在1968年8月。他所工作的大学进行了日本首例、世界第30例心脏移植手术,由胸部外科教授和田寿郎主刀。随着了解到手术前前后后的实际情况,渡边发现在脑死判定上存在问题。于是,他果敢地对手术进行批判,并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部小说之后挥袖而去。对他而言,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但也以此为契机,渡边在其后的创作中,重新审视临床医学的宿命、生命伦理的界限等问题,创作了一系列的医学小说。其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冷彻与明晰,来自何处?来自医学。或许如此。
  从医学转向文学、从医生转行作家的人并不少见。乍看来,冷静的手术与浪漫的创造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医学作为科学所表现出的理则与非情,与活生生的人所拥有的充满矛盾的感情的相克,厉然地存在着。但是,在凝视人的存在、生与死上,又可以说两者的姿态是相通的。渡边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自己会在写小说写得不顺畅的时候摊开人体解剖图鉴来看。“大家都同样有着血管、筋肉、神经,但是却在头脑的好坏、步伐的快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真是不可思议,我这样思考着,就想写下点什么。”他将思绪拉入为科学视点所忽视的个人的能力与感情之中,重新燃起对人的兴趣,并为之吸引,从而最终走向人性的世界。
  渡边又说:“医学与文学本质上发自于‘所谓人是什么’这一询问,在这一点上似乎可以说是相同的。只是医学是从肉体层面,文学是从精神层面,在接近的方法上,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但是,因为最终追求的是‘人’,所以两者并非相异之物。”因而,在渡边的小说中,既有作为医师审视对象的现实主义的透彻之眼,又有作为作家以畅达的笔致多视角地描绘人生百态的练达之眼。近年来,担任着各项重要文学奖评委的他对新人作家们表现出强烈不满,因为他觉得作品中没有真正地描绘出“人”这一存在。
  也有很多以医学为主业、以文学为副业的人,但是,渡边在职业上并未追求两者的两立,而是毅然决然地放下手术刀,完全投身于文学。因为在渡边看来,生与死是相连的,而文学是对抗死之虚无的最后依靠。正像年轻的外科医生在一例又一例的手术现场中不断磨练其技术一样,作为作家的渡边,在创作的舞台上从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构想力、描写力、素材的扩大等各个层面,拾阶而上,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男与女——敏锐与钝感之间
  1933年10月24日清晨,在北海道空知郡砂川町的社员住宅里,一个男婴出生了。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寡言笃实,而母亲则开朗坚强。出生百日,双亲在八卦上占卜他的未来,说是这个孩子将会成为相当有名的人物,只是有“女难之相”(命犯桃花之意)。关于作家渡边淳一的传说,就由此开始了。
  综观渡边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医学小说、历史传记小说、恋爱小说(作家本人喜欢称之为男女小说)、随笔几类,其中最引人关注、甚或成为时代的流行语、社会现象的无疑是恋爱小说,代表作《失乐园》《爱的流放地》等。对于男女之间的强烈爱欲及随之而有的动摇、嫉妒、憎恨等复杂纠结的感情,渡边采用浓密的官能描写来进行着色。
  说到恋爱小说,不得不提到下面这部小说。渡边的爱情原点,起始于与一位叫加清纯子的少女的相遇。这位在札幌南高等学校实际存在过的人,是渡边的初恋对象,也成为20年后小说《魂断阿寒》中登场的天才少女画家时任纯子的原型。在《我的履历书》中,渡边描述说:“《魂断阿寒》在我的作品中很少见,是自传色彩比较浓的作品。女主人公纯子实有其人,是我高中二年级时的恋爱对象。正像这部小说写的那样,高中三年级的冬天,她在冰雪的阿寒湖自杀了。她本名叫纯子,姐姐叫兰子。一般用实在的人物做模特都避免真名,但惟有这部小说,我要用真名。为此,动笔之前去她家恳请她母亲,得到慨允。”
  渡边保存着他和纯子两人惟一的合影,纯子的面容看上去很成熟,而渡边则像一个傻小子。“对于我来说,纯子的存在是重大的。常听说‘女人是男人制造的’这句话,但有时男人是女人制造的。她和我的关系就的确如此。正因为是青春期感受性最锐敏的时候,所以日后的我身上也浓重地留有她的影响。那种沉湎于略为堕落的游乐,迷恋女性,又有点醒着,那种被人早晚要死掉的厌倦情绪所笼罩,可以说都是和她相恋带来的。”女人纯子在多大程度上“制造”了渡边这个男人呢?纯子的自杀在渡边内心留下了明显的伤痕,纯子的死使他知道了恋爱、专一等的虚无与危险。与纯子的相恋与分别,使其完成了从青涩单纯的少年成长为青年的最初蜕变。或许纯子这个女主人公身上,更多的是作家人生与心态的投影。
  渡边的恋爱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大都不是传统意义上英武强势、豪迈大气、男人味十足的角色。作者将男性的弱点不加掩饰地展现在作品中,或温柔脆弱,或嫉妒心强,或暧昧而优柔寡断,或有着中年的傲慢老成,也带着些许的疲惫与寂寥……各种各样的情感复杂矛盾地交错在一起。作者通过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对人心的移情别恋、生命的无常、爱的脆弱、轮回转生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同时,渡边小说的另一个特质在于其描写的不仅是男女的色恋,而是将日本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贯穿于抒情的文体中。可以说正是巧妙的构成、出色的笔力、平易的文体才使得渡边的作品区别于一般的情爱小说而得以经久不衰。   作为作家,理应是有着敏锐感受力的人,但是1997年,渡边的《钝感力》成为畅销书,作家在书中向人们提倡要钝感地生活,无论是工作还是恋爱。
  村上春树与渡边淳一——两位最具人气作家
  要说在中国被翻译得最多、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日本当代作家,那要数村上春树与渡边淳一了。两位的作品在中国极具人气,这与现代中国的社会进程也不无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高快速增长、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反面,城市化、信息社会化、消费社会化等使得家族的纽带变得稀薄,作为精神支柱的家庭逐步开始瓦解,而年轻人的精神空虚、孤独彷徨以及中年人所面临的感情危机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人们对大量翻译过来的村上与渡边的小说产生了心灵上的强烈共鸣。如果说村上的小说是青春恋爱小说的的话,渡边的小说则是熟年恋爱小说。
  1986年,渡边的《光和影》首先被翻译成中文,1998年的《失乐园》之后,总计有50多部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一度刮起“渡边旋风”。世纪之交也正值中国的恋爱结婚观、家庭家族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池莉的《来来往往》、王海鸰的《牵手》《中国式离婚》等以婚外恋为题材的类似作品,体现了“围城”内外人们对现实的空虚感、失落感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不安感。
  渡边说:“所谓小说,书写什么内容都可以,但是,我认为最终是在书写人……既然是书写人,那里没有心不行。无论是良心还是恶心,我们阅读小说所感动的,是因为那里描写了人心。人是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怪存在。并非稍加接触就可明白的东西。越思考越觉得很难把握而不可理解,很多连自身也不明白。‘人,这个不可理解的东西’,由此小说开始了,我认为对巨大障碍进行挑战的工作,即为书写小说这一行为本身。”人性,尤其是人心的不可思议,是渡边作品的永恒主题,而在男与女之间,这就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于是就有了渡边所谓的“男女小说”。
  一个时代的结束
  北海道札幌中岛公园,绿色葱郁,那里有条叫鸭鸭川的小河,渡边还是高中生时就常沿着这条小河散步,在此留下很多青春足迹。在紧邻的幽静的住宅区的一角,有一个现代建筑——渡边淳一文学馆。据说这是以单足立于雪面的天鹅的优雅姿态为设计理念的,而设计者在则是以独创思维引领现代建筑界的著名建筑家安藤忠雄。
  从展示的企划到整体的构成,文学馆都浓厚地反映出作家自身的想法。馆中既有作家几经推敲的亲笔原稿和各个时期的照片,也有作家爱穿的和服以及爱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展示,并附设有阅览室与咖啡厅,参观者可在此一边喝着咖啡悠闲地小憩,一边翻阅渡边的各种作品或观看相关的介绍录像,从而向渡边淳一的世界靠近一步。
  有人笑称渡边淳一大约十年一次地让《日本经济新闻》文化版热闹一下。1995年的《失乐园》、2004年的《爱的流放地》、2013年的《我的履历书》。《我的履历书》可以看成是作家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其最后一次连载是这样开头的:
  以上,我写了《我的履历书》,由此以后,不必再写了。为什么?因为你若读了这之后所写的我的作品,这之后的事情几乎都明白了。在这个意义上,我或许是私小说作家。
  听到作家去世的消息,粉丝们有些吃惊,有些悲伤,但或许更多的是寂寥之感,因为以后再也读不到渡边的新作了。
  曾主演过电影《失乐园》的黑木瞳,在接到渡边淳一的讣告时,发表了以下的评论:
  我所热爱的渡边淳一先生。
  最后一起喝的红酒是玛歌酒庄。那种招待,就在不久以前。翌日,收到邮件说,因为80岁的生日聚会,出不来,对不起。那时候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但是先生直到最后都是绅士,在他的帅气中,我感受到男人的美学。
  现在,得知讣告,我一个人在哭泣。我想起了自初次邂逅先生以来的事情。因为那是28年前。说渡边先生于我而言是命运之人也不为过。说不尽的回忆是我今天的作业。
  无论是谢谢还是再见,我现在似乎还没整理好说出,渡边先生。????????????????????????????
  生前的忘年交作家林真理子评论说:“渡边先生可称为文坛的King(国王),他的离世,我感到这个业界的一个时代的结束。”
  或许真是如此,一个时代离我们远去,但希望这也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其他文献
1  2013年溽暑,北京郊区顺义。少有的清凉中,诗刊社常务副主编商震和我说到明年正好是“青春诗会”举办整整三十届。他说诗刊社要做出一些大举动,其中包括编一部诗选。两个白羊座的男人在夜色微曛中走过正在盛开的荷花池塘。我知道,这是重新进入和叙述诗歌史的一个开始。  被称为“诗坛黄埔军校”的“青春诗会”,最初的名称是“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1982、1983、1984年三届诗会改名为“青年诗作者改稿
在当今的英语世界出版的众多讨论现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批评的著作中,《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批评》无疑是最具权威性和最全面的史书之一,同时也是文森特·里奇教授的一部重要的学术理论著作。这部著作以史的叙述为纵轴,亦史亦论,史论结合,充分体现了里奇作为一位文学理论家的著述风格。就该书所含的信息量而言,确实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作者虽然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描述和讨论,但上限却涉及了一些战前的文学和
/一/  近几年来,随着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国际各类主流文学奖项,中国文学越来越得到世界的高度认可与广泛赞誉。应该看到,中国作家的世界声誉的极大提高,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崛起密不可分的,中国文学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日益显示其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这也同时给中国的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我们的作家而言,这一“历史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写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
在外敌侵略面前,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抵抗,就是还击,这样才显得血性,才显得爱国。但是,读了《蒋廷黻文存》之后,你就会同情、理解并支持蒋廷黻当年提出的抗日主张,就会认识到,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计后果地逞一时的血性之勇、匹夫之勇完全可能无济于事,唱爱国高调也完全可能误国害民,唯有以理性、智慧做出的冷静决策才更有利于民族长远的发展,战胜民族的敌人,取得最后的胜利。  蒋廷黻这个名字,曾经由于政治的原因,被遗
要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不能不谈到胡风事件。要谈胡风事件,必定会谈到舒芜。舒芜在胡风事件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许多人都是根据当年《人民日报》连续刊出的三批“材料”来立论,对他不乏道义的谴责,称之为出卖耶稣的犹大,称之为“始作俑者”,似乎是舒芜促成了胡风事件的发生,假如没有他写那篇《关于胡风小集团的一些材料》,就不会有后来“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这一大冤狱了。事情是不是真的如此简单呢?至于“事件”发生
按理说,一个大学英文系的老学究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人,学校的生活是非常规律的,终日与枯燥晦涩的各种古代语言打交道的工作更不会发生什么故事。然而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他的生活中拥有很多的不幸和幸运。  《斯通纳》的作者约翰·威廉斯是美国作家、诗人、学者,除了学术著作和小说,还出版过诗集。他辍过学,当过电台播音,从过军。退役后入大学就读并获博士学位,此后留校任教于英文系。这本书是他任教20年的时候出版的,难免
历史是什么?有人说,历史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往事,它与按照时间顺序来编写时事的新闻报纸的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一大堆人名、日期和事件的集合。有人说,历史是一个解释框架,史学家们通过这个解释框架来组织、解释人类的经验。而且,这个解释框架常常依据那些由史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来建构的。因此,研究历史不仅仅是简单地寻找历史事实,“更是一个在对历史事实进行追溯和叙述的过程中发现意义,并将人物、事件和解释
《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文弱的书生皇帝朱允炆卷》马渭源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35.00元  明代第二个皇帝惠帝朱允炆是个值得人们同情的皇帝,如果不是他的四叔朱棣篡夺了他的帝位,他也许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唐太宗”。可是他毕竟是一位文弱的书生皇帝,又没有从政经验,加之心地善良,哪能斗得过如狼似虎野心勃勃嗜杀逞勇的叔父朱棣呢?  朱棣的军队攻破南京后,皇宫一片火海,朱允炆下落不明。尽管朱棣
吾窃以为,一本内容有趣或题材新颖的书尚且称得上可看之书,一本传授知识阐明道理的书可以称之为可读之书,一本引人思考启迪心智的书方可被誉为可品之书,《肯尼迪:信仰在风中飘扬》一书,就是这样一本值得探索和品味的上好之书。  这本书由第35届美国总统肯尼迪写于其刚刚踏入美国参议院不久的日子,此书仅仅讲述了包括肯尼迪自己在内的九位参议员坚持信仰的故事,更是作者在踏入政坛以后的深入思考和信仰探索,它给我们展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六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