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杯子控”的自白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杯子控”,这不仅是自我定义,身边的朋友也是这样说。杯子控的症状是无论在现实还是网络,不论是三次元还是二次元,不论价格几何、有什么功能,只要看到喜欢的杯子、心生“我好钟意它”,就会想办法将其收入囊中。这是不是有点任性?但是自我感觉很开心、很满足啊!若说这是一种病,那么想必我已经病入膏肓。
  


  如果要明确我何时成为一个杯子控的,其实真的很难。但是任何执念的产生,似乎都应该有个契机。我只是记得,在大二的某一天,无意点开某宝的一条连接,一个波光潋滟的小玻璃杯就出现在眼前。卖家告诉我,这是由日本工艺师松田将吾纯手工吹制、描画的杯子,容量有200ml,要价350元。“天了噜!”我内心大喊,这对于一个穷学生而言简直是奢侈品!果断关掉网页,关掉电脑!
  


  可是,这小杯子的身影在我脑海中就像生了根,吃饭的时候、看书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它都会偶尔冒出来一下,似乎在引诱我。我甚至可以想像得到,在温暖的阳光下,我握着杯子,清水在其中摇曳生姿,水面荡漾着细碎的金光。微风拂面、花香袭人,我端起杯子小酌一口,真是说不尽的惬意享受。就是这样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促使我再次打开那个链接,忍着肉痛买下了这个磨人的小“妖杯”。
  由于是日本代购,杯子君要漂洋过海,而且玻璃易碎,运输途中能否保证它完好无损,真是让人担心。于是我几乎每天都去刷运单跟踪,心里默念祝它平安。就这样煎熬地等待了半月有余,快递哥终于将它送入我怀中。当我打开包裹看到它的那一刻,我的心才踏实下来,它不仅完好无损,而且比照片上更迷人。此时,“杯子控”的自我意识才觉醒了。
  随后的生活里,我不断收集着杯子,逛家居店首先要冲到餐具区去看杯子,在手工陶瓷市场逛最重视的也是杯子,看到影视作品中出现喜欢的杯子也会想方设法找到。其实说收集也不算恰当,因为世上的杯子何止千万种,是无法收集齐全的。我只不过跟随自己的心,将路上遇到的喜爱的杯子买下来,不错过每一个缘分罢了。
  时至今日,从材质上说我家里有塑料杯、不锈钢杯、玻璃杯、瓷杯、紫砂杯等,功能上也是喝水、牛奶、咖啡、茶、酒等齐全。朋友们曾问过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杯子?我总是说:“因为就是喜欢啊!”其实,还有更多的原因是无法说清楚的。首先,从实用角度来说,杯子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杯子,这就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其次,因为人有审美上的追求,就赋予了日常都会使用的杯子多种多样的变化,这也是古往今来人类的美学演变往往都在杯子上有所体现的原因。抛开古董杯子不说,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批量生产,当我们选购现代出产的杯子时,我们不单单只是选择了一件器皿,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选择了当代美学的一种体现方式。在我们观察杯子时可以发现,有些杯子传承了古老的风韵却融入现代技法,有些杯子创新而简洁、更适合使用,还有些杯子被绘制成抽象派画风。它的千变万化也成为让我迷恋的原因。
  其实,像我这样的杯子控并不少见,身边就有好几个。一个朋友从欧洲游历一圈回来,第一时间发微信给我,不是讲述他的旅行经历或者邀约聚餐,而是跟我晒一对杯子。那是一对水晶高脚杯,鎏金浮雕的新艺术风格,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他得意洋洋地对我说:“怎么样?漂亮吧?这可是我从威尼斯买的,又带着它们游历了法国然后再回国。”我难以想像,一个粗枝大叶的男人如何小心翼翼地将一对水晶杯包进柔软的衣物中、塞进行李箱,然后拖着这个时时刻刻悬心的箱子玩遍法国,再将它们飞越半个地球带回国内。我想,这就是真爱吧!因为喜欢,所以不论将面对何种困难,都要得到的真爱。
  


  有时候看到有人对一个杯子爱不释手,嘴里碎碎念“好漂亮”、“好想买”等词语时,我就会在心里暗笑:看吧,又是一个杯子控。我们这一“杯控候群”其实很庞大,只是有些人将杯子视为习以为常,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杯控”潜质。若仔细回想的话,总会有一个小理由、小感动促使你将某个杯子带回家。看看你的家和办公桌吧,没准也能整理出各式各样的杯子,它们形制不同、功能不同,但会告诉你:其实你很可能也是个“杯子控”哟!
  


  ▏其他“杯子控”的自白▕
  陶舜(《经济观察报》评论员):
  我喜欢美美的生活小物件,不为收藏,只想为生活的“这一刻”增加一点美与爱。我用过很多杯子,印象最深的却只有一个。2005年,那时我还在上大学,买过一个双层透明玻璃杯,它的身材和iphone5类似,略带一些性感。我经常拿着它泡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那时喝的都是白开水,却总觉得有滋有味。然而,因为外表太光滑,又没有把手,有一天我走在半路上,不小心杯子掉地上摔碎了。我曾为此整整难过了一下午。
  现在毕业七八年了,走过了许多路,用过了许多杯,杯中物从水到茶再到咖啡,丰富了起来。旅行、出差时,我会在行李箱里放一只身材健硕的中口透明玻璃杯,泡一杯龙井,闻闻、看看、喝喝,够我赶完一篇时文。
  我现在办公室有好多个杯子,最爱的那个是去年在西湖博物馆买的,浅绿颜色,有一个弯弯的耳朵一样的把手,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细细的太阳花纹路。有了这个杯以后,其他的杯子就被我清洗闲置起来,朋友来了我就拿出来泡茶或手冲咖啡招待他们。浮生若梦,有美好的杯子陪伴,我珍惜这样的美好时光。
  颜杨(品牌公关):
  从小,我就对杯子充满爱意——大大小小,各式各样,颜色不同的杯子。说“爱意”,毫不夸张,用我妈的话来说,“小小的,热乎乎的杯子,就这么被你两只小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口一口地嘬。普通的白水,也能被你喝得津津有味,一丝不苟。
  所以我常常怀疑,上辈子自己一定是个杯托。
  工作之后,我的公寓里也摆满了杯子,它们来自我的家人、朋友、学生和同事,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但要说我最“宠幸”的,要属读书时候教过的一个孩子亲手给我烧制的一个泥塑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还来不及上色,花花就着急巴拉地要给颜老师”孩子的妈妈说。
  实际上,这是一个“毛坯”杯子,泥制的表皮甚至还藏着花花小手揉捏过的痕迹,轻微的指纹,一个一个印在上面。但这只杯子,却满足了我对于杯子的所有幻想和执着。
  长大后,我常想,为什么会这么热爱杯子,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不过是个盛水的器皿罢了。
  对于杯子的想像,总让我沉醉不已。原始蛮荒的年代,杯子就是安全。它可能是一片柔软的叶子,被一根根粗糙的手指小心包拢,成为各种形状,水液在其中晶莹剔透,杯子在部落之间传递,注入干渴的喉咙,将生命润养壮大。也可能是一个动物的头骨,一声不吭地接着来自上天的雨夜,灌入干涸龟裂的大地……
  花花5岁,患有自闭症,不懂颜色。
  一个学期里,花花都没怎么和同学老师说过话,直到期末,她才愿意告诉我她的名字不叫花花,叫欢欢。三年,我们终于成为了朋友,但她的心,还是像一片蓝黑的大海一样,静谧而纯粹,没有完全打开。
  我想她的话,都装在那个杯子里,丰富而纯净,永不褪色。
  花花的杯子,让我解开了这个谜团,为什么我会这么这么喜欢杯子,因为它是无声的话语,来自没有语言的年代,未经刻意肇始地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之中,源于生命对安全的渴望。
其他文献
煮茶、焚香、挂画、插花,被宋人合称为“四艺”(也称为“四事”),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位的生活态度极为一致,亦与当今的东方美学主流意识不谋而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以茶器和香器为代表的“艺术消费品”越来越受到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香器关注“四大金刚”
期刊
或许当地球上有了人类时便有了储蓄活动,最早的储蓄是人类将雷电劈中的燃木储存起来,使其成为火种。其后,人类便积存谷物、牲畜之类的食物用于抵御灾害。  在我国,“储蓄”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据《后汉书·章帝记》中说:“古者耕种之业,致耒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南北朝时,吴均写的《西京杂记》中提到了汉武帝时已经流行的“扑满”储钱方法。而另一种形式是“窖藏”,把钱币埋于地下或墙壁内。此时的储蓄尚处在萌芽
期刊
筌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应胡风东渐之势传入中国的新型坐具。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发现的佛教造像窖藏中,有一尊北齐时代的贴金彩绘思维菩萨坐像,菩萨半跏倚坐于一件束腰座上,此束腰坐具即为筌蹄。通过观察这尊略残的菩萨坐像,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筌蹄的基本形制—其上下两端各有一圆面,上端是供人坐之处,下端则接地,两圆面间以线条连接,中部留有束腰。    奇怪的名字  “筌蹄”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其文曰:
期刊
近日,浙江温州瓯海法院先后两次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上公开拍卖了一批落款为现当代名人的书画。而这批公开拍卖的书画作品中有一部分在拍前就已被鉴定为赝品。  这两次一共有包括9件真迹和13件赝品在内的22件书画作品在淘宝网司法平台上拍卖,其中不乏现当代名家的赝品。最终19件成交,成交率达86.3%,总成交额为39万余元。根据相关网站的数据显示,当时单笔拍卖围观人数最多达5572人次,出价次数最多达44次
期刊
这几天父亲要搬到新居,对于爱书人来讲,搬家就是“搬书”。父亲已九十三高龄,一辈子积聚的图书,所剩无多,但搬起来还是显得很大的量,单是一部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就有小三百本!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说过一句感叹之语:“这么多书没人接班呀!”现在父亲又老调重谈,他说自己岁数大了,眼睛也不好,书肯定是要散的,但不能全散光,他还是要留一些书在身边“娱老”,所以在布置新居所添新家具里有一项是书柜。  搬书之累,甚
期刊
自拍本是一件好玩的事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喜爱自拍的人也越来越多。手臂长度不够,拍不到全景没关系,只要举一根长长的自拍杆,自然就能解决。从风靡欧美至国内流行,如今“自拍神器”着实有着越来越火的趋势。不过,最近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陆续对自拍杆下“禁令”,让不少人开始重视起这一“神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据悉,现在在南京的一些景区内,常常能看到自拍杆的身影。例如在总
期刊
要说杯子的妙处,有一本书推荐读者不妨再仔细看看——金庸的《笑傲江湖》。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杯子能和武侠、江湖有什么关系呢?这正是《笑傲江湖》的独到之处。血雨腥风、明争暗斗,这不过是寻常的江湖事,浪漫潇洒、风情万种,才讲得出真正的江湖味。正如第十四章《论杯》,祖千秋和令狐冲就小小的杯子便有着一番精彩对话。要说杯中趣,此段文字不可不读。  祖千秋见令狐冲递过酒碗,却不便接,说道:“令狐兄虽有好酒,却无
期刊
杯子,一个装水、装茶、装酒的容器,有什么可说的呢?  其实,这种感觉就好比我们看见自己的手和脚一样,它就在那里,彼此太熟悉了,以至于常常忽略它的存在。但突然有一天,没了它,或是它生病了,我们才意识到它是多么重要,才发现它原来是这样美。  杯子就是这样的存在。  好,当你重视了杯子的存在,便会发现杯子的奥妙与趣味。  先从格调高的说起。从哲学角度来看,每一个杯子都体现了人们对自我和外物关系的一种认知
期刊
探究中国古代杯子的形态,造型是最直观的一个要素。什么样的杯子适合喝酒,什么样的适合饮茶?什么样的入口舒适,什么样的握着称手?什么样的端庄可赏,什么样的最耐把玩?什么样的形制古雅,什么样的奇巧取胜?……一个杯子的造型,可不仅仅是口、身、底、足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要素的随意罗列,而是一门集实用、审美、礼仪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  一个杯子的造型设计同样离不开相应时代的审美、风尚和礼俗,而每一个经典的造型又
期刊
近日有消息称,山东省青州书画市场的“艺术金融风险正在迅速发酵,即将迎来断崖崩盘”。据悉,青州在国内现当代书画市场被誉为“中国书画第一乡”,素来有着占据市场“半壁江山”之说,因而这一“变故”传出后,立即引起了业界的震动。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青州书画市场未来的走向是没落,还是会迎来洗牌调整后的新转型?  市场表现萧条  “我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歇业状态了。没办法,现在市场特别不景气,手里的作品出不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