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维的艺术史观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艺术史教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艺术高校教育的重要板块,也是当下国家文化政策得以推进的重要学术支撑。但从客观来看,由于特殊的社会发展策略,我国艺术史教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教材、课程更新速度与时代发展不匹配,与国际学术领域的交流远远不够。因此,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率,我国高校艺术史教育应该紧紧抓住信息时代的历史契机,加快建设当代艺术史课程体系,使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当代艺术领域,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获得相应的话语权。高校当代艺术教育的改革,首先要求我们建立一个符合当代文化语境的多维艺术史观:在时间阶段上,加强冷战后世界当代艺术史的教育;在维度上,重视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新常态;在手段上,重视互联网信息化对艺术传播及思想观念的改变。
  【关键词】当代艺术史  新史观
   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中国当下社会的一种文化生态,无论从产业角度还是从生活习惯角度,当代艺术都已经成为时代表征之一。在经历了三十多年艰难成长,当代艺术已经获得了合法性和群众基础,得到了上至政府,下到民众的认同。据悉,以当代艺术为特色的北京798艺术区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符号,而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截至2014年6月,中国拍卖会机构数量由2013年春的240家增至290家;拍卖数量增加47个,拍卖专场增加235场;作品上拍294410件,成交121362件,成交率41.22%,成交总额为295亿元人民币,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当代艺术作品。这种大环境催生了当代艺术教育的繁荣——某种意义上,大学教育可以看作是时代文化结构的风向标,当某种文化形态获得社会性普遍合法性的时候,就会进入大学课程,体现在高校教育层面,当代艺术正是如此。
   然而,中国当下艺术高校的艺术史教学体系令人担忧。中国当下艺术史教育体系仍然停留在建国以后的思想体系中,指定教材诸如《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青年出版社)、《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列、国外美术史教研室)等均是完成于80年代末期的教材,更老的诸如王逊的《中国美术史》则出自一位生于上世纪的学者之手。当然,笔者在此不作优劣评判,只作客观陈述。如果按照维基百科对“当代艺术”的描述,这种1960年开始到现在21世纪的艺术形态显然不可能进入上述教材之中;而根据英国评论家朱利安·斯塔拉布拉斯在《当代艺术》作出最新思考,“当代艺术”应该是指1989年以后的艺术新形态——“伴随着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历史的终结,是全球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而全球化正是1989年之后世界文化和艺术的背景和底色。更何况,2008年以后中国进入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所导致的崭新的文化艺术生态,几乎更没有可能进入到高校艺术史教材中。
   在中国当下的艺术史教育体系里,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长久以来改变甚微的结构性缺失:第一,美术史并未与时俱进,将考古、史学的最新思想融汇进来,这造成了美术史知识结构的陈旧。试以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为例,据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显示,其称改为“后母戊鼎”更为合适,而2011年3月28日国家博物馆正式将原司母戊鼎改称“后母戊鼎”各地报刊都对此作出报道、评论。改革开放以来这样明显的成果不胜枚举,而只有极少数被更新进入指定教材。而观察国外的艺术史教学,其史学方法论非常完善,据粗略梳理,至少有如下19世纪德国鉴赏家鲁莫尔、形式主义方法(20世纪早期德国艺术史学家沃尔夫林)、象征主义史学方法(德国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社会艺术史学方法或新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20世纪晚期英国艺术史学家克拉克)、女权主义方法(20世纪女权主义学者诺克林)、精神分析学方法(20世纪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符号学方法(20世纪瑞士语言学家索叙尔)、东方主义史学方法(20世纪巴勒斯坦学者爱德华·赛义德)等;而中国美术史的书写单一而局限于知识的汇集,缺少思想史与多维角度的整体性观察。第二,从时间轴上来看,中国艺术史的时间阶段延续到民国的局部后即大篇幅减少,晚清、民国、抗战、建国后期至文革结束后近一个世纪的美术史,只有寥寥几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填充,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缺失。此外在西方美术史方面,时间延续到二战结束以后即终止,以至于冷战结束至今三十年的西方艺术史几乎呈现空白状态——而这段时间恰好正是当代艺术的重要阶段。当代艺术史教育的结构性缺失,直接影响到大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也直接影响到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学术领域的薄弱地位。由于缺失基本的艺术史实,中国大众普遍习惯于在以往的知识结构中解读当代艺术,最终难以进入、接受当代艺术这一文化新生态,因为缺失大众基础,中国的当代艺术产业也呈现出大众疏离的尴尬局面。因此,要适应文化新常态,发展当代艺术产业,必须首先在高校教育上进行课程改革,而建构完整的当代艺术史教学体系,则是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艺术”进行一个概念梳理。我们发现,“当代艺术”这一概念在开始被提及的时候,其意图主要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确认一种与传统有别的、新的艺术观念体系及表达方式,但随着历史的推进,曾经被冠以“当代”之名的艺术形态,也正在慢慢成为新的“传统”——比如我们曾将八十年代中国那种对生命、灵魂、形而上热爱的艺术称为“当代艺术”,但今天看来,它们已经不太适合被称为“当代艺术”。上述阐述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当代艺术”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与时代紧密相关的文化体系,而非一个闭合的学术概念;那么,“当代艺术史”也相应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多维的历史体系。实际上也正是传统的、闭合的史学观念,阻碍着我们对当代艺术史的书写。一直以来,我们的艺术学者们都带有一种古典史观意识,这种意识导致我们在面对重要而鲜活的历史时失去了敏感度,而呈现出一种被动等待的习惯:等待历史盖棺论定。但“新史学”观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现代史学”)早已经表明历史是书写者意志的集合,而非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我们的艺术史教育仍然运行在古典史学的范畴中,因此始终无法对当代艺术建立有效的生态建构。
   由此来看,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有着几个清晰的维度:体制与社会变革的批判、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市场经济改革中的生存状况、互联网时代文化生态的重构——当代艺术史的教学改革可从上述四个角度整体切入,由此可以建立符合时代的、有效的历史阐释体系。基于此,第一,艺术史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美术的风格变迁,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层面的思考。在这种要求下,艺术史教学应设立历史学基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历史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以此与社会学、思想史建立关联,如此,学生能够建立价值判断体系,并且真正理解艺术史实背后的思想和知识体系。第二,应该以跨界思维引入文化史的学习,将艺术史置于文化史中进行关联理解,还原到大历史中呈现价值。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诸多方向中,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是从明代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呈现一种复杂、多元、不断变化的状态,红色文化、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文化也正在变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这个问题在当代艺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我们看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点之一,就是中国古典文化如何转化为现代文明。第三,由于当代艺术的发展核心动力之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时间点上来看,中国当代艺术正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而产生的,其本质实际上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中国社会生存状态在艺术中的表现。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史教学中,几乎不会涉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艺术生态——这造成了两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一是学生几乎无法解读产生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艺术现象,二是始终无法造就艺术市场的专业人才,在中国需要大量艺术市场人才的时候,艺术市场跨界人才极为匮乏,也证明传统艺术史教学存在的问题。第四,中国当下正经历着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这个时代转型的深层动力来自于互联网对中国思想生态的巨大改变。艺术史应该关注“当下历史”,学习艺术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锻炼一种以历史的眼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史教育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信息化带来的开放的、动态的历史体系,艺术史成为“云历史”,成为大众可以共同参与建构的观念体系;互联网时代的当代艺术史教学必须正视这种时代特征,从观念和途径上建立适应时代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领略《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篇著作的风采,探究美国梦的缘起缘灭,从美国梦的大背景和历史演变开始,解读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体现和表达,结合对主人公盖茨比的简介和故事分析,以及著作所要阐述的对美国梦的领会,与读者一起共勉。  【关键词】美国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物质诱惑  前 言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其文学代表作——《了不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当代艺术教育发展存在弊端的分析及环境艺术专业自身特点的多元性特点的阐述,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知识结构“跨界”的必然性及美术院校隐性文化对环境艺术专业“跨界”的影响,指出“跨界”将成为环境艺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跨界”使美术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成为可能,也成为其办学优势。  【关键词】创新人才 跨界 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该论文为2013年度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学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教育管理工作者及任课教师两个主体角度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实现途径,以共同促进学风建设。  【关键词】学风 学风建设 教师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要回顾了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概况,简析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与我国新形势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需求相结合,提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建构主义理论的近维度相似性。重点探讨了以旅游英语为例的复合型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复合型外语教学 建构主义 文化导入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N005);陕西省十二五规划项目(项
期刊
【摘 要】《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技能课,结合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开展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项目化课程实施中的课程评价体系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评价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程造价 课程评价  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3547),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4JK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学报的发展应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服务于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功能。文章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对职业院校学报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职业院校学报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符合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的特色化学报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促进职业院校学报发展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报 发展 现状 问题 对策  高校学报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
期刊
本刊讯(杨希 孔祥娜)7月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学位证书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印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制的学位证书不再使用。此次办法所指学位证书为博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通知指出,学位证书是学位获得者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证明,由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简称“学位授予单位”)
期刊
【摘 要】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就业形势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在新形势的引导下建筑学专业的就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通过对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建筑学专业学生就业的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就业形势 就业去向 培养方式  建筑行业中建筑学专业是最大的一个学科门类,其地位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在高校各个专业中也是就业形势非常好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陕南地区为例,对汉水流域民间民俗传统体育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概括,充分认识了陕南地区民间传统体育的现时状况。文章从传统民俗体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南地区民间体育的发展现状,发现陕南区域民俗传统体育发展中存在传承性不佳、现代适应性不强、社会支持保护力度薄弱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汉水流域 陕南地区 民俗体育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高校文科生就业率低是不争的事实,而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大学生就业更是艰难。除了客观因素以外,其主要原因是文科生在社会上缺乏显性核心竞争力,没有就业抓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今后还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发展的危机,为促进文科生顺利就业,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大学所肩负的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西安工程大学对文科学生以文字写作、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和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