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中的视唱练耳教学与应用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舞蹈和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及提高舞蹈者素质两方面说明了视唱练耳课程在舞蹈专业中的重要性,简单分析了视唱练耳普遍在舞蹈专业中开展得不够好的原因,从而深入的分析舞蹈专业中视唱练耳教学该如何开展和应用的论述。
  [关键词]舞蹈 视唱练耳 音乐欣赏 旋律 节奏
  一、舞蹈专业中学习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蹈,中国民间歌舞,还是国外舞蹈,舞蹈和音乐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舞蹈是人身体连续性运动通过肢体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必须在音乐背景下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认为:“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中国舞蹈家吴晓邦:“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舞蹈中音乐的重要性。
  而视唱练耳课程就是帮助舞蹈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把握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一门课程,它分为视唱和听觉训练两大部分。“视唱”就是看见乐谱就能唱的技能,“练耳”就是听觉的训练,靠听觉分辨音乐中的音程、和弦、节奏,还包括对各种乐器音色的辨别能力。一般人会认为:对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乐谱唱奏的能力和听辨能力不是舞蹈专业中视唱练耳教学的重点,重点是对节奏、节拍的感知、应和能力,是对音乐风格、内容的感悟和体验能力。其实不然,如果想把握好节奏节拍,体验和领悟到音乐风格、内容就必须把练耳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掌握好才行。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变得越来越丰富,涉猎的面也越来越广阔。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舞蹈也越来越高。因此,视唱练耳在舞蹈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视唱练耳的学习是通过弹、唱、读、听、写等形式,在视唱练耳课堂上训练、培养和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感知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同时训练他们主动的将这些能力应用到舞蹈创作与舞蹈表演中。
  二,舞蹈专业中视唱练耳的现状
  舞蹈专业的学生视唱练耳水平普遍不太乐观,有些舞蹈专业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视唱练耳,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 招考生源方面。部分舞蹈专业招考地区根本不考乐理和视唱练耳,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甚至没有接触过视唱练耳。2.主观不够重视。无论是舞蹈老师还是舞蹈学生,对视唱练耳在主观上就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跳舞把舞跳好就可以了,忽略了对视唱练耳的学习。3.任课老师对如何上好舞蹈专业的音乐课认识不够深刻。一般会认为,只要讲授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唱一些简短的视唱就够用了。
  三、舞蹈专业中视唱练耳的教学
  1,音乐理论基础的教学
  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是所有学习音乐的基本课程,它教会学音乐的学生如何分析和理解音乐的基础。既然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舞蹈专业学生也必然要充分重视。单音、音程、和弦、听觉敏锐度、听觉想象力与辨别力都是舞蹈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这样舞蹈专业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体会和把握舞蹈与音乐完美结合的至关重要性。
  例如从音乐中和弦的色彩变化程度、张力度、和谐程度等方面着手:小三和弦的色彩是暗淡的,大三和弦的色彩是明亮的,属七、减七和弦的紧张度较强、张力较大等。如何让舞蹈专业学生学会体会、感受、判断、理解和把握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并能够与舞蹈动作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舞蹈与音乐一体性,都可以通过对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活获得。
  2,舞蹈中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最大共同点,同时节奏也是联系舞蹈作品、音乐、与舞蹈者三者的纽带。音乐节奏是指舞蹈音乐中时值长短变化,强弱转化,快慢的变化。一首舞蹈配乐有它独特的旋律节奏和风格特点,不同的强、弱、快、慢节奏表现不同的情绪,舞蹈者需要用不同的动作来体现与音乐相匹配的不同的情感和风格,例如依靠舞蹈动作的幅度大小、运动频率的快慢手段来配合音乐的节奏长度快慢,用柔美或者强有力的动作来表达音乐中的强弱变化,用循环重复旋转的动作来表达音乐中的周期循环。
  老师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音乐的节奏、旋律、节拍,让他们能在音乐起时起舞,音乐停时停止,更加能听出鼓点并且每一步都跳在鼓点上,踩着鼓点走,同时还要教他们跳出快、慢步,提高节奏感和协调能力,通过音乐节奏、节拍限定舞蹈动作的时值和速度,把每一节拍的时值都跳满。帮助学生熟悉音乐、驾驭音乐,要让学生明白:音乐的作用不只是给舞蹈演员打拍子,重要的是懂得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在音乐的旋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3、旋律
  旋律就好像小说中的情节一样,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进程中具有陈述、展开、结束的基本轮廓,相当于视觉中的线条。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旋律的各种起伏变化对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动作提示,内心情绪的变化都有这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培养舞蹈学生视唱识谱能力,音准、节奏、音乐感受能力,但是乐句、乐段的划分,把握速度、理解音乐的强弱对比,听懂音乐伴奏的能力训练更是不可忽视。对简单的旋律发展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舞蹈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内在情绪层次变化,以便他们更深刻地表现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舞蹈学生对旋律在舞蹈中的应用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呼吸,能够分清不同长短的乐句,处理好乐句之间的关系,这对演绎好舞蹈作品非常重要。音乐的呼吸体现在乐句的划分、语气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诸多方面,而舞蹈的呼吸则体 现在形体动作的力度变化、幅度变化、神韵的传递等方面。
  4、听辨
  听辨包含乐理、视唱练耳中训练的一切知识,强调的是对节奏、节拍、音乐表现判断的敏感度。对舞蹈专业学生来说,音乐的听辨能力训练极其重要,只有具备了此项能力,才能将音乐与自身的审美感知理念结合在一起,从而进行二度的舞蹈创作。想要完成这个环节,必须要求舞蹈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冲动。一切训练都是为了能够准确理解舞蹈音乐所表现的的艺术形象,能够真正听懂音乐,这才是舞蹈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最终着陆点。   四、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的应用
  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视唱练耳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音乐在舞蹈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等对舞蹈本体的韵律和风格起着决定作用。
  在舞蹈初级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节拍和常规节奏。可先从四分、八分、二分音符的简单音乐开始,让学生听音乐做即兴表演。在舞蹈基本训练中,学生 的站立、踢腿等基本动作都应在音乐中完成,在音乐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体会音乐。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开的,体会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要想学 好舞蹈就应加强对音乐的学习以及注意与其他艺术形式形成配合。因此,学习舞蹈也是体会、理解音乐的好机会。在舞蹈初级班的基础训练中,可以用钢琴弹奏音 乐,也可以用录音。所用音乐应节奏鲜明、曲调优美、简单、流畅,让学生感受到舞蹈动作能够随着音乐去完成,从而调动他们的听觉、视觉功能,达到提高音乐素 质的目的。
  加强音乐基础课的学习,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音乐是听觉艺术,不像舞蹈艺术那样一目了然。所以有些舞蹈专业的学生认为音乐就是听听而已,不需 要太投入,这是错误的认识。舞蹈动作需要在音乐中进行,借助音乐表达舞者的内心情感。这样就要求按照舞蹈训练设立有关音乐基础课程,使舞蹈专业的学生逐渐 能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
  让学生听懂舞蹈音乐,加强欣赏课的教学。舞蹈欣赏与音乐欣赏是高年级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和舞蹈的关键,要让音乐为舞蹈教学服务。音乐有预备、 开始和结束。预备、开始是音乐的引子与主题,使舞蹈者进入规定的音乐情境中去。音乐结束时,学生能够完成好每一个舞蹈动作,让他们从听觉、视觉中体会到音 乐与舞蹈动作的协调统一。
  当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后,要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会音乐与舞蹈的相互配合,使 他们自觉加强音乐与舞蹈的感情处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并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舞蹈课程中音乐与舞蹈的相互结合,正是对学生这种想象力的培养 与实践。音乐可以通过严密的逻辑,丰富的织体、曲式和感人的旋律来深化人的思想和感情,舞蹈可以把音乐化为可见的动作形象,通过形体动作、表情等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包美荣.论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内蒙古艺术, 2012年01期;
  [2]赵易山.视唱练耳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4]薛明镜.视唱练耳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作者简介:廖曼宏(1975—),女,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2003年至今在广东舞蹈戏剧学院任教,主要负责舞蹈专业的音乐课和音乐舞蹈专业的乐理、视唱练耳课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201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始对俄罗斯联邦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俄罗斯女青年向习近平敬献面包和盐。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用面包蘸盐迎贵宾  在2013年9月3日的电视新闻中,观众们注意到一个镜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在飞机舷梯旁,习近平接过土库曼斯坦儿童递上的面包,蘸盐品尝。  在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原苏联国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地方博物馆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广泛收集和科学管理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和根本任务。因此,在新形势下,文物保管员为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在思想意识、管理方法、保存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练好内功,以实现对文物藏品的科学有效管理。  [关键词]文物藏品 保管人员 保管法规 科学管理  博物馆是文化教
期刊
活活临江水,流丹落晚霞。波光归海曲,日色近毗耶。  列坐蹲危石,衔标瞩锦沙。不堪频北望,万里帝阍赊。  ——明·王佐《临江晚眺》  高山岭古称毗耶山,海拔193米,位于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西北4公里处,“临高八景”之首的“毗耶灵石”便在其上。  “毗耶”一词源自佛教,亦作“毗邪”、“毘耶”。其意有三种解释:一是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二是指维摩诘菩萨,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三是指《维摩
期刊
她本来可以凭着更多才气横溢的诗作留名于世,她本可以凭着二十五岁的流芳年华再觅夫婿,她本可以不给后世人们留下这惋之不尽的叹息,可是,偏偏地,她走得那么果敢,只遗落一首诗作在人世,传达着她曾经的气息。而这仅存于世的一首诗歌,也宛若黛玉的焚稿,是被分外爱惜她的人,于炎炎烈火中,抢出来的零星片语,所以,后世的我们,才能窥见她的一二芳踪。但我们只知其姓氏为曲,只知她曾生活在烟台市牟平区这块千年古州大地上……
期刊
[摘 要]粤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产生于粤曲之前、有唱腔特色及独特艺术魅力的本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粤讴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为保护和抢救民间艺术,作者经过细致的调查走访,梳理出对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认识及建议。  [关键词]民间艺术 现状 保护措施  粤讴,又名越讴,是一种广东民间音乐曲艺,与木鱼、龙舟、南音、板眼被称为粤调。它创始于清朝嘉庆末年,时约公元1820年左右。粤讴的创始人是招子庸。招
期刊
[摘 要]婚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溯可追寻至周代,古籍记载为“昏礼”。《释名》给婚姻的定义是“婚,昏时之礼也;姻,女因媒也。”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婚嫁程序就已确定,基本框架定有“六礼”:纳采(提亲)、问名(问姓名、请八字)、纳吉(订婚)、纳征(收受聘礼)、请期(定嫁娶之日)、亲迎(婚礼)。旧时南京的婚礼习俗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基本上承袭明代的仪式,从婚前到婚后,
期刊
[摘 要]民俗文化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质,这是由于他历史的悠久性、受众的广泛性、传承的自发性和发展的进步性所决定的。因此如何对待优秀的民俗文化,对于民族文化建设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提升来说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活动 城市多元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差异性,往往突出地表现在民俗文化的不同上。一个民族的文化,其魅力价值或者
期刊
[摘 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培育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实力。  [关键字]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 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继
期刊
陕西“面花之镇”大荔县阿寿村制作的各种“花馍”,相传是古代金石礼品演化的产物,是流行于黄河流域麦产区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当地能工巧匠以面团的可塑性为基础结合传统民间故事创造出与民俗生活紧紧相关的造型艺术,质朴大方人见人爱,从清朝盛行至今。  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庙会的日子,村民们都要提前三五天,靠巧手揉捏有关纪念药王孙思邈的面花,如药王洞、药葫芦、花轿、蜗牛山、药王戏楼、牌楼、狮
期刊
[摘 要]山茱萸与吴茱萸不同科、属,并非一个家族。吴茱萸叶和果具腺点含挥发性油,成为杀菌驱虫、逐寒祛风、去秽辟邪的材料,因而与重阳结缘;山茱萸不具此特点,不为重阳所用。吴茱萸本是茱萸所产地域的专指,与茱萸同义;古代医书和重阳诗词文章中所述茱萸乃吴茱萸,绝非山茱萸。食茱萸与吴茱萸同科异属是近亲,有类似特点和性质,唐以前两者并无严格区分。史载吴茱萸分布北沿曾达北纬39度线,有无吴茱萸或山茱萸要看当时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