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一份报告中列出了在过去十年来于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所发现的三百五十多个新物种。然而WWF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威胁。一种绚丽的会随温度而变色的深蓝色花、一种飞蛙,还有保存在琥珀内的世上最古老的蘑菇,这些都位列过去十年内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发现的三百五十个新物种之中。但专家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一份报告中列出了在过去十年来于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所发现的三百五十多个新物种。然而WWF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威胁。一种绚丽的会随温度而变色的深蓝色花、一种飞蛙,还有保存在琥珀内的世上最古老的蘑菇,这些都位列过去十年内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发现的三百五十个新物种之中。但专家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压力。
由于该地区位于两个大陆板块交汇的生物地理性的十字路口,它拥有两个大陆千姿百态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印度一马来亚低地居住着亚洲象、云豹、野水牛、白肢野牛、犀鸟、眼镜蛇及壁虎。北部抬高的古北区则是豹、小猫熊、黑熊及狼的栖息地。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环保科学顾问马克·赖特(Mark Wright)说:“这些令人振奋的发现足见我们对周围世界还知之甚少。东喜马拉雅山是个非常美丽的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也是气候变化之下最危险的一个地区,证据就是那里迅速缩减的冰川,而且只有时间才知道,这些物种会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如果它们能适应的话。
目前,WWF要求不丹,印度及尼泊尔三国政府积极合作,对这片跨越三国边界的地理区域实施保护措施,以保护自然景现以及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居民的生计,该报告指出,人口增长采伐森林,过度放牧,偷猎,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采矿,污染以及水电开发都给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压力。该地区只有25%的原始栖息地完好无损,163种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东部的物种被定为全球范围内受威胁的物种。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代让语文课堂都变得浮躁起来了,一味地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高分,忽视了学生自身情感的需要,个性与灵魂日益缺失。对此,大家呼吁: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与灵魂的课堂,语文课就应该是精神花园里的一缕清风、一阵花香,扑面而来,让人毛孔张开、通体舒畅,精神和灵魂得到洗礼。试从若干角度力求让课堂诗意起来,让学生在美的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居”。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我们生活在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阵地,而班主任是所在班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引导者,担负着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灵魂的使命。要想完成这个使命,班主任要在班级建设中必须以德育人,建立威信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引导整个班级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威信是影响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作为班主任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印象;素质;以身作则;威信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阵地,而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直接引
如果问问你身边的人,你能过一天没有手机的生活么?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警惕地握紧手中的手机,摇摇头。是啊,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谁能真正放得下手中的手机呢? 我们用手机完成各种各样的支付,刷微信和远在天南地北的朋友们聊天,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和平台跟某位大神“勾搭”上或者成为大神,点开美颜APP给自己来一张“美美哒”的自拍,更不要提很多人习惯在手机上处理邮件、维护客户,打发各种零碎无聊的时间……早有一种
困 惑 高二学年,语文选修课占据了教学内容的主体。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是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教学究竟有什么不同?怎样的教学才能体现选修课的特色呢? 通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我认为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在于必修是基础,要稳打稳扎要普及;选修是发展和提高,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然而由于高中必修课的教学时间不多,教学任务太紧凑,有些教学目标尚未落到实处,学生的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习题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不会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且教学方式单一,比较僵化,信息量少,加之物理对学生而言本来就是难度较大的学科。因此,传统的习题教学耗时费力,效果却不佳。而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和互动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午,期中考试结束了,走出教室,我发现外面正下着雪,只是这小雪花我无心观赏,因为前天刚刚下过雪,落在地上一会儿就融化了,或许今天也是如此。 走出校门口,飘落的雪花并未减少,反而越下越大了。“这次的雪不会再融化了!”我兴奋地对着在车内等我的妈妈喊着。行驶在路上,我发现路面的层层积雪被风吹动着,仿佛一条条可爱的小蛇,来回地扭动着,真是雪舞銀蛇。 雪已经下近三十分钟了,路上的积雪也多了起来,在风的吹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许浑,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他善于写律诗,多写登临怀古和寄情山水的作品,以文辞工丽、属对精切、格律整密著称于世。这首诗的意思是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织者与实施者,而情感教育又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教育手段之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利用情感教育的各项功能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鞭策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明确作用是情感教育的前提 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
历史学科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历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入手进行一些探索,凡是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讨论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包办,而是将他们置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由“学会”历史变“会学”历史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历
“言”指语言,“意”指精神,语言与精神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精神的语言缺乏灵气,离开了语言的精神空洞乏味。刘玲玲老师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咀嚼语言文字,进行言意兼得的阅读对话教学,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与人文精神滋养的双落实。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