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5813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特点。为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诗词需要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要想加强学生对一首古诗词作深刻的理解,需加强其鉴赏古诗词能力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古诗词中的精髓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G633.3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里的瑰丽珍宝,凝聚了我国文学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他们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本文过不断探索、实践,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 注入课堂教学新活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进行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在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使课堂变成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舞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思维,有利于对整首诗词的内容、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这需要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设计关系到一节语文课的成败,因为刚上课的前几分钟学生还处于躁动期,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如果在此刻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
  导入部分有多种方法可以尝试,例如用音乐切入,不但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在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时,用一首《虞美人》的箫曲导入,在凄怆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就进入情境,并为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奠定了基础;讲完内容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最后由老师现场演唱,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再如,在教授曹操的《短歌行》时,导入时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朗诵,使学生在聆听优美朗诵的同时,又能对曹操的英雄形象有了比较形象的认识。所以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借助网络资源,在古诗词教学中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节奏。有教育理论说“提问时教师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选择提问的时机和节奏。学生给出回答后,展开探究以澄清答案,引导学生给出更完整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回答”[1]。创设问题,结合学生的基础与理解能力,选择和明确有利于启迪思维的适当问题,或组织课堂集体讨论,或安排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上课给大家讲解,最后确定结论。这种新型教学,将会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关键在于适当的时机和节奏,这就需要教师对提问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把握梯度、从易到难,为学生开启智慧之窗。”[2]例如,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为李清照写一篇碑文。因为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了解了李清照的一生,抓住其特点很好完成写作就不再困难。再如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把这首词的作者、创作背景作了介绍;接着,带着无比悲痛、惋惜的语调朗读全文,使学生对这首词有了最初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做好情感铺垫后让学生找出本词的词眼,学生很容易找出“愁”字,这时我顺势提出“词人为何而愁?愁什么?”的问题,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能准确概括出词人“愁”的内容: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这样整首词就掌握其中的要旨了。
  在古诗词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授秦观的《鹊桥仙》时,结尾两句是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表达的爱情观点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意思是尽管相会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这爱就是永恒的。我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展开充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对于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也相当活跃。有学生认为:“真正的爱情,不必朝朝暮暮在一起,只要爱得深沉,就是永恒的爱情”;有学生认为:“距离能够产生美,两人天各一方,才会彼此牵挂,很久见一次才有新鲜感……”。这个问题符合学生实际,所以他们很感兴趣,通过激烈地讨论,能使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选择适当时机和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不但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对一首古诗词的多方位多角度的解读能力,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加强诵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诵读语感
  朱熹说:“为予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美的体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为此,我们要优化古诗词教学方法。
  《毛诗序》中说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古诗词是需要吟诵的。古诗词具有造境写境、含蓄蕴藉的特点,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情感观念不是读一两遍就能领悟的,需要反复诵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3]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诵读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可以单个人读,可以小组读,也可以男生读或者女生读,或者是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全班齐读。总之,不拘泥一种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譬如,我们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采取分小组朗读,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最后,师生共同为小组同学评读。这种诵读训练形式,既能帮助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更深刻的体会诗歌的内涵,更准确地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师有侧重的将鉴赏方法贯穿于整个诗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一)意象分析法
  古诗词中的意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志向。鉴赏景物意象首先要分析其特征,再看意象特征营造怎样的意境,寄寓诗人怎样的情感。
  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意象鲜明,句法严谨,语言凝炼。再如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4]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词人用28个字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词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李清照《声声慢》中“淡酒、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词人用这六种意象,营造一种凄婉、愁苦、哀怨的意境,表达国破家亡恨、夫死孀居之痛、漂泊他乡之苦。
  (二)知人论世法
  清末王国维说:“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王国维《玉溪生年谱会笼序》)要鉴赏一首古诗,就必须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人生经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就必须知人论世。譬如辛弃疾,他是一位爱国词人,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称,但他的一生却是空有人生理想却得不到实现,空有满腔报复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只有登上北固亭和赏心亭来抒发胸中的郁闷之气和愤激之情。再譬如被称为“旷世才女”的李清照,这是个命运多舛的女人。南渡是她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南渡前,她与赵明诚琴瑟和鸣,生活幸福,写的词多伤春怨别和闺怨离愁,表现的是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和少女般天真烂漫的生活,比如《一剪梅》、《醉花阴》。而难度后,先是南宋朝廷的灭亡,接着丈夫不幸离世,自己一个人漂泊他乡,因此她后期词中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后期词作中包含了对故国、故乡、亡夫的思念之情,比如《声声慢》。因此通过知人论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词。
  (三)字斟句酌法
  在写诗的过程中,诗人很讲究锤炼诗歌的语言,“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往往因为一个字的妙用,就能为全诗增添光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空”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皆是古今称颂的诗句中的妙字,体现出诗人独具匠心的形象思维能力。此外,有的诗歌则因为一两句精彩诗句而被传诵千古,比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都被人们无数次地作为妙语警句引用。“姜夔曾说‘句中无余字,篇外无剩语 ’,黄庭坚有言:‘只字半句不清出’,”[5]由此可见,诗人非常重视锤炼诗歌的语言。因此,我们在学习诗歌时,要学会抓关键字句,通过推敲关键字句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尤其是在新课改下,我们更应该积极去探索相关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驾驭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古诗词中的精髓文化,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著,王锦、曹军、徐彬译:教学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4.
  [2]于乐红.高中语文策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22.
  [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4]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63.
  [5]李珊珊.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践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4:46.
  作者简介:
  王兴君(1983.4—),女,羌族,四川省茂县,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德阳市东汽八一中学,元明清文学。
其他文献
为探明澳大利亚杂交松在七坡林场的引种栽培表现,本文分析杂交松与广西七坡林场松树主栽树种——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在两种造林密度的生长量和产脂量,结果显示:(1)澳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也加大了对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并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教学中,不仅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构建了一个活跃的氛围,更好的弥补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弊端,对初中英语教学有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结合实际教学,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英语;运用 
露天矿排土场是人为形成的巨大岩土松散堆积体,其土壤结构、植被、地貌形态和物质组成不同于原地貌,是露天矿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在排土场土地复垦后,植被措施是控制水土
一、了解是爱的前提与准备,沟通增进了解,了解搭建心与心之间爱的桥梁!
转化学困生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是关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特级教师丁有宽有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多施爱心!  一、尊重人格,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困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习成绩较差
【摘要】传统的班级管理忽略了学生之间的潜能差异,而将人本主义与班级管理相结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本文结合了目前职中班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新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人本主义;班级管理;职中教育  G715.1  一、职中班级管理的功能及现状  (一)职中班级管理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就职中教育来说,16-22岁是青少年良好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该阶段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一生
摘要:藏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率非常差,学生学习成绩较低下,尤其是朗读方面没有任何改善,影响了藏语教学的进展。经过分析发现,学生藏语学习成绩低下,与教师具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摆着一副生冷的面孔,学生很难接近教师,疏远了师生间的关系,影响了藏语教学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各项活动顺利进展的前提,藏语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进行藏语教学时,教师必须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摘要】:拼音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起点,对于后期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也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学会拼音的前提是认清并读准声母、韵母、声调,重点是能熟练运用。  【关键词】:拼音教学;巧用多媒体  G623.2  拼音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起点,对于后期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也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学会拼音
摘要:在初中阶段,历史是一门十分主要科目,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对历史有深刻的认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并不良好,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重要性未能有充分的认知,教学方法陈旧,长期下来,造成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因此,本文针对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从而
【摘要】新课改之后,英语教学中增加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为重点,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G633.4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