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尤其是一学期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会考那么高的分数到了高中怎么一下子降那么多。个别学生甚至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将精力转向数理化的演算。
  我曾教过初中,这学期首次教高中语文,在短短的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识高一学生语文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对高中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原因
  首先,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对学生能力方面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学生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教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上,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对特殊句式的分析,学生无法理解这些特殊句式,因而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再次,高一时间紧,任务重。一些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或者故意出高难度的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最后,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学生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随便应付。
  综上所述,学生升入高中后,教师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弱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二、措施
  首先,前引后连。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识。如教《〈呐喊〉自序》,不妨复习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七篇作品,借此对鲁迅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又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先复习《春》,以使学生更充分地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再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结合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进行《左传》知识点的讲解,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教学,以旧带新,这样可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衔接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广度得到拓展。
  其次,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住了所学,也只能说明有一定基础,但往往不能灵活运用。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外,只有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多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度、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文章也要读,什么书籍都应有所涉猎。高中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特别是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高中生课程紧,时间紧,没有时间去阅读大部头的名著,教师可以推荐品位高,篇幅又不长的文章给学生,如余秋雨、余杰的文章,《读者》、《青年文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鼓励学生主动地写作,学生中好的习作要在班内进行交流。同时要注意,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多说。传统教学多强调先生讲,学生听。学生明白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换一篇文章,又不知所云。应提倡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讲,可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课末五分钟质疑等活动,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对一些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为学生提供说的舞台。
  多听。学生不仅要听教师讲,听教师泛读,听课文朗诵录音,而且要听广播,听别人谈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听读训练,将书面阅读的形式改为听读训练,教师读一篇文章,学生认真听,根据听到的信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听说能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通过多读“生活”,多写“生活”,多说“生活”,多听“生活”,加强学生实践,从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质量自然会有所提高。
  最后,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其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让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一周介绍一种学法,大家讨论,取长补短,从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教会学生分析考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考卷中分析出自己的弱项,弥补之,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条重要捷径。
  总之,语文知识系列是螺旋式上升,高中语文知识大部分在初中已接触过,只不过到高中更深、更广、更复杂而已。因此,初高中衔接工作也不能仅仅停留在高中第一学期,而应该贯穿于高中教学的全过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我觉得初中教师多了解高中教材,高中教师多初中教材,在前引后连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此,他们一定会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其他文献
汞又名水银 ,是 1 0种主要有色金属之一。它具有在室内温度下为液体 ,银白而带浅蓝色 ,在它的凝固点零下 38 87℃以下为白色固体 ,在它的沸点 35 7℃以上为无色蒸汽 ,当增加
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它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一切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语文教学也急需打开教室的大门,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入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着与生活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生朗读的目标要求:逐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它有助于情感传递,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出韵味来,这比仅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提问“高消耗低收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旨在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提升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美国莫里斯·比格也说:“在可能的时候,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课堂民主气氛的影响,去帮助诱导学生亲身介入。”这种民主气氛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可以通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自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行考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强且分值加大,这些无不说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广的思维空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文本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
期刊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更是关系到阅读教学活动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涉世未深,社会阅历和理论修养都不甚丰厚,教材文本短时期难以直接激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和点拨,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提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提问 引导 设计 培养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阅读教学来实现
摘 要: 与其说素描是一种很深的技术性的训练,不如说素描是一种关于绘画最近本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的训练,是未来艺术家对图形认识、理解、分析、创造等综合素质的一种磨练。我们学习绘画,并不是简单学习如何认识和研究自然规律,而是要学习掌握一套绘画艺术的表现性语言及形式美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 基础素描 创造力 主动性 审美素质    从我拿起画笔开始做第一张基础素描作业到今天,有十几个年头了,凭着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舞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  民主、平等是互动的第一法则。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那么教师
摘 要: 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工具性,而且要超越它,体现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将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鼓励学生写日记”,“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日记 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实现语文学科对个体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