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anl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工具性的体现,更应该是人文性的体现。然而,面对考试这根指挥棒,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及宽广的人文情怀呢,这给语文教师出了难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供探讨:
  一、情境式教学
  语文教材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壮阔的山河、动人的故事、经典的形象、唯美的意境、含蓄的语言……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钻研,细心品味,发掘出教材大量的美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心神“入境”,让学生受感染,被熏陶,获美感,达到最佳教学情境。
  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一直广为传诵,它那强大的艺术魅力究竟来自何处?我认为来自于它所赋予读者的一种五彩斑斓的美。于是我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幅图片:背景是碧水连天,绚丽的晚霞映照在碧绿的江水中,江渚之上,几只灰白色的野鸭时翔时集。当和学生一同分析这幅画面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答案更是丰富多彩。最直观的是色彩美:夕阳西下,晚霞绚烂,晴空湛蓝,颜色都是暖色调,而孤鹜是深灰色的,颜色为冷色调,所以孤鹜、落霞、晴空就形成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其次是动态美: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是动景;天空是静的,秋水表面平静,但微风过处水面波光粼粼,如此一来,动静相互映衬,使得整幅画面形成流动着的美。其三是立体美:“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之处。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穹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这一景象又映在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度有高度有深度,境界开阔,给人一种三维空间的立体美。通过师生的联想和想象,画面在自己头脑中也完美的呈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感也自然而然的丰富起来。
  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教学,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老师也完成了對审美情感的传达与表现,纯美语文醉人的魅力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二、多媒体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耐人咀嚼的经典文章。然而,受时代所限,要理解文章含蓄的意味,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简单。我们可以尝试用多媒体图片及音乐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体验,引导他们走近作者,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文章。
  在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中,我尝试用多幅图片展示出“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各具姿态的荷花,在美的氛围中,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更深地体会到了课文的唯美意境和内涵。
  另外高中语文教材涉及到不少中外名著,如《哈姆雷特》《祝福》《赵氏孤儿》《林黛玉进贾府》等,由于篇幅长、情节复杂,学生无法知其全貌,这时便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同名电影或电视剧片段,让学生通过银幕了解名著梗概,品味经典台词,掌握时代赋予文章的魅力。
  三、融情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 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中体味悼亡词中的一往情深……学生不仅感受到语文多彩的魅力,更领悟到真情之可贵,甚至可以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给语文课堂植入“人情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其在学习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尽管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端消磨掉了教师们的诗意,各级各类考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些枯燥乏味,然而语文学习不仅仅为了考试,语文学科也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绵绵不绝的文明。让我们畅游在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还语文以本来面目,体味大美语文的活力与生机,让语文回归美好;让语文课堂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因為,语文天生浪漫。
其他文献
一、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观察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主要是说对事物或现象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按顺序进行、能够抓住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方面及各部分的关系。  对某种事物的观察,一般应采用“先整体后部分,在整体的观察步骤。即先对整体有一个轮廓认识,再由整体回到部分,仔细观察和分析各部分及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再由部分回到整体。只有经过这样反复观察,才能比较全面的细致的认识事物的整体。例如,我们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实现对课文的认知了解,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压力。因此教师就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改进,通过更加有效的手段,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做好学生阅读基本功的培养  阅读基本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所在,虽然高年级学生经过前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阅读知识,但是整体而言,还
期刊
课堂小练笔就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要写,有话会写,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经过多次尝试,我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动情点,指导“小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
期刊
学习写作就像造房子,房子质量好不好还需看地基是否牢固。培养学生写好每一个句子就是为写作打好基础,而这一切又是從语言表达能力开始的,离开了语言,思想就没有滋生的土壤,离开了思想,句子就没有生命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有想象的思想才有童趣,写出来的句子才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即使离开了教师和课堂,也能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尽管花费了教师的不少心血,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入
期刊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兴趣很浓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逐渐降低,懒惰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负担的加重,感到英语学习困难较大,逐渐失去了信心。那么该如何转化后进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在这方面作的一些探索。  一、深入了解这部分学生,分析他们厌学的原因  想要把这部分做好,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相信你,让他们把心理话告诉你
期刊
一、转变观念,让学生写作要回归人本化和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早就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真正的好文章,最初的缘起不会是“技巧方法”,而应是“思想感情”(“技巧方法”应该是帮助“思想感情”表达的途径)。对于学生而言,写作理应是“精神家园、情感沃土,是自己人生的‘史记’”。我们老师总指责学生的作文编造生活、文中无我,但仔细思考一下,这些学生不是我们老师教出来的吗?因此,
期刊
老师们,我想问大家,当你每天睁开睡眼,匆匆忙忙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你的心底是否也随着冉冉的旭日,升起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当你在夜深人静,干完一天的最后一项工作,拖着疲倦的身躯,行走在寂静的路上时,你是否曾扬起脸,让目光触摸过布满星月的苍穹?当你回到寝室,你是在为一天的劳累与不快而郁郁寡欢,辗转难眠,还是一下子扑进梦的怀抱,享受疲倦带给你的充实和香甜?  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以把人分成两种。一种
期刊
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有效策略,随机引导,灵活点拨,热情鼓励所有学生踊跃参与讨论,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呢?  一、 塑造宽松环境,创设讨论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愉快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亲切的激励、期待与挚爱,可以形成课堂的合力。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相关因素是有差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积累
期刊
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要着重分析学生的反应,包括分析学生能不能回答,回答是否扣题,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否正确,有没有创新,有没有为难表情等。如果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问题,拿到课堂上,问题问下去,学生并非“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手直举,小手如林,而是一瓢水泼在青石壁上,没有什么反应,说明他们准备不足。这时,教师应该巧妙追问,或变换话题,或者降低问题的难度,进行启发诱导。  一、提供已知,以旧引新  为了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