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1983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有效策略,随机引导,灵活点拨,热情鼓励所有学生踊跃参与讨论,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呢?
  一、 塑造宽松环境,创设讨论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愉快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亲切的激励、期待与挚爱,可以形成课堂的合力。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相关因素是有差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积累的差异,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逐步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在分组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小组内学习,由于人数少,大家围坐在一起,无拘无束,就连那些平时没有把握不敢轻易发言的内向学生也不感到压力,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
  二、搜集充分资料,打开讨论话匣
  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尽量多地去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去查阅和海洋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丰富文本,缩小与课文的距离,同时也为课堂进行有效的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因此学习4-8自然段时,虽然“能源危机”“土地沙化”“潮汐发电”“海水温差”这些词语平时很少看见,但由于有了充分的预习,学生的情绪高涨。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小组讨论“保护海洋”与“利用海洋资源”是否矛盾这个问题。有些小组就会谈到油价上涨,加油站总有很多人排队加油,供不应求,这说明能提供的能源有限;还有些小组就会谈到最近几年有些城市沙塵暴发生的频率较高,人们出行甚至要戴着口罩才行,这也跟土地沙化有关;还有小组会结合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以及利比亚战争,来说明当今世界“能源危机”的形势和环境破坏的危害。
  三、捕捉生成时机,启开讨论思路。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斕,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同时,课堂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的过程,它拥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
  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通过公仪休拒收别人送的两条鲤鱼,塑造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形象。学习课文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也许别人是好心好意送的鲤鱼呢?他为国为民日夜操劳,送两条鲤鱼给他补补身子,这完全合情理。一时间,教室里多了许多窃窃私语声。教师稍作思考,就说:“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很有道理。那就请小组讨论一下,课文中的管家以及他的主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心意’呢?”通过再读文本,小组成员思维的碰撞,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意见:“满脸堆笑就是说笑是硬挤出来的,不是从心里发出来的”;“满脸堆笑就是说那个管家是在假惺惺地笑,他不怀好意”;“这样的礼物当然不能收,所以公仪休的做法是正确的”。通过质疑,牵动了全班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
  四、挖掘教学资源,搭建讨论平台
  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一课时,为了将学生引入对目前家乡环境的思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在总结时顺势诱导:“让沙漠变为绿洲,是小云雀和妈妈的心愿,其实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那如今我们的家乡工厂多了,这使得家乡的经济迅速增长,但给家乡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引进更多的企业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问题一抛出,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嗡嗡声,有的小组认为:工厂的增多,说明经济的飞速增长,让人们过上好日子,这有什么错?有的小组认为:工厂多了,每天排放的污水、废气、还有工业废渣污染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你难道没有发现现在得癌症的人在增多吗?有的小组认为:工厂的增多没有错,但关键是要自觉保护环境,环保工作要跟上,这样不就两全其美啦!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和“体验课程”。
  课堂讨论是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的生命活动就会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归纳一下我的从学和从教经历,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似乎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我的老师教我的时候,那种课堂模式是“讲课”。讲背景、讲作者、讲字词、讲层次、讲主旨、讲特色……什么都是老师讲的,老师什么都讲。语文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一讲到底,生怕漏讲或少讲一点,课文的感悟分析必须依据标准答案来引导学生入“套”‘考试的“分值”是行动的指挥棒。不对课文做整体把握,孤立地拆析课文;无论什么文章,无论是
期刊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学好拼音将为识字、写字、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拼音学习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一年级学生思维具体,形象,面对抽象,单调乏味的汉语拼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点做法。  一、利用课程资源,诱发兴趣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用好身边的课程资源——情境图和语境图等。教材为每一课拼音教学都提供了一个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
期刊
一、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观察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主要是说对事物或现象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按顺序进行、能够抓住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方面及各部分的关系。  对某种事物的观察,一般应采用“先整体后部分,在整体的观察步骤。即先对整体有一个轮廓认识,再由整体回到部分,仔细观察和分析各部分及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再由部分回到整体。只有经过这样反复观察,才能比较全面的细致的认识事物的整体。例如,我们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实现对课文的认知了解,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压力。因此教师就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改进,通过更加有效的手段,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做好学生阅读基本功的培养  阅读基本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所在,虽然高年级学生经过前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阅读知识,但是整体而言,还
期刊
课堂小练笔就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要写,有话会写,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经过多次尝试,我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动情点,指导“小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
期刊
学习写作就像造房子,房子质量好不好还需看地基是否牢固。培养学生写好每一个句子就是为写作打好基础,而这一切又是從语言表达能力开始的,离开了语言,思想就没有滋生的土壤,离开了思想,句子就没有生命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有想象的思想才有童趣,写出来的句子才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即使离开了教师和课堂,也能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尽管花费了教师的不少心血,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入
期刊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兴趣很浓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逐渐降低,懒惰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负担的加重,感到英语学习困难较大,逐渐失去了信心。那么该如何转化后进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在这方面作的一些探索。  一、深入了解这部分学生,分析他们厌学的原因  想要把这部分做好,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相信你,让他们把心理话告诉你
期刊
一、转变观念,让学生写作要回归人本化和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早就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真正的好文章,最初的缘起不会是“技巧方法”,而应是“思想感情”(“技巧方法”应该是帮助“思想感情”表达的途径)。对于学生而言,写作理应是“精神家园、情感沃土,是自己人生的‘史记’”。我们老师总指责学生的作文编造生活、文中无我,但仔细思考一下,这些学生不是我们老师教出来的吗?因此,
期刊
老师们,我想问大家,当你每天睁开睡眼,匆匆忙忙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你的心底是否也随着冉冉的旭日,升起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当你在夜深人静,干完一天的最后一项工作,拖着疲倦的身躯,行走在寂静的路上时,你是否曾扬起脸,让目光触摸过布满星月的苍穹?当你回到寝室,你是在为一天的劳累与不快而郁郁寡欢,辗转难眠,还是一下子扑进梦的怀抱,享受疲倦带给你的充实和香甜?  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以把人分成两种。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