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在时空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新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切身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探究—发现—合作”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合作”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期达到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我认为,该模式适合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化学基础、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教学章节中,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学环境量力而行。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化学性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2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本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在“探究—发现—合作”中,积极地学习化学学科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即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适合教学要求不高,知识点不多的教学章节中。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与氮的氧化物》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教学中,教师只须提出问题——N2、NO、N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让学生自主地在教材中找寻答案。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自学辅导”过程中,切实地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节约了教学时间。
  三、“活动”教学模式
  活动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活动教学结合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充满创意和激情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学习和探索科学智慧的火花。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网络,针对合金和铝制饮料罐的两个话题,让学生以“合金的成分、性质和用途”为主题并针对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的主题,自行写一篇论文或者开展演讲赛的形式进行非常规模式的教学。
  活动教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很强的自主分析和解决生活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急待激发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授—注入”教学模式
  “教授—注入”教学,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教材对于Na的化学性质叙述,只提供了Na与氧气、水的反应,而对于Na和可与之发生反应酸溶液、盐溶液等重要知识点,却只字未题。这对于学生学习和认识Na的化学性质,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Na只与氧气、水反应,从而错误理解为不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由于学生缺乏Na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经验,很难自己建构此方面的知识结果和系统。所以在此类章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注入—教授”,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提高教学时效发挥着其不可低估的作用。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是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杂糅和交叉应用。也可以说,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服务于教学,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种教学模式,而应追求有效的教学,务实教学,让教学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其他文献
陈晨,2000年9月进入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综合高中班学习,当时的目标就是考大学.2001年初,学校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业教育活动.此时,陈展是校学生会的体育部长及学生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电化教学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及时掌握这门现代技术,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电化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1、活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气氛。电化教学将声音、形态、色彩、动作等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活化教学内容,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觉借助生动形象的图像,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有关研究表明:在相
期刊
新课堂教学要打破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引领,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堂,更要关注课前和课后,甚至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堂教学是让学生以课堂为主阵地,形成“课前——课上——课后”一条龙学习模式。我校主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因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指导方案,通盘考虑学生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根据语文学习
期刊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T)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不同浓度的MAT处理肝癌HepG-2细胞,1.MTT法检测MAT对HepG-2细胞的增殖的影响;2.平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结合一年级数学教学,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故事导学,诱发兴趣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期刊
对一维非线性耦合Ginzburg Landau系统进行了研究 .当 2个信号注入了由 3个耦合Ginzburg Landau方程组成的系统时 ,第 3个方程对信号产生了响应 .当同步控制实现时 ,响应系统
唐朝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说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功能。新的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功能,还要有广阔的视野,高度的学科专业水平。  一、走进化学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师树立新课程意识和新教育观念  首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
期刊
同事之间闲聊时,说到最多的话题就是藏族学生显得特别“笨”,就连藏族老师对此也认为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一旦在课堂上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学生轻则罚站,重则挨打。于是就有了一种说法,“打”也是因材施教的方式之一,更有甚者,“打是为了不打”。说到底,老师们只是“恨铁不成钢”,逼着学生学点东西,考出个“见得人”的分数,可是学生有不领情的,偏和老师对着干。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捏泥巴团。人作为教育过程的出发点
期刊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一生为师,三生为父”“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把老师的地位看的高高在上,而老师也就堂而皇之心安理得地安享着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学生的顶礼膜拜,容不得学生任何的不尊和挑衅。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的这种观念越来越受到挑战,老师的困惑越来越多:现在是怎么了?怎么学生都变成这样了,怎么教了几十年越来越不会当老师了,我想这样的问题在很多老师的脑海萦绕过,深思之余,我们是否有了答案呢?提高教师的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