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德修养的“三种精神”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552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一生为师,三生为父”“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把老师的地位看的高高在上,而老师也就堂而皇之心安理得地安享着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学生的顶礼膜拜,容不得学生任何的不尊和挑衅。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的这种观念越来越受到挑战,老师的困惑越来越多:现在是怎么了?怎么学生都变成这样了,怎么教了几十年越来越不会当老师了,我想这样的问题在很多老师的脑海萦绕过,深思之余,我们是否有了答案呢?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迫在眉睫。
  我想:面对当前形势,面对现代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更应该进入反思时期,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也已渐渐的深入人心,作为教师的我们,传统的观念是否落后了,是否有距离 ,是否还在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是否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有被学生“下课”的可能?“我变,故我在”,这是时代的要求。
  教师的工作,是学生之所求,家长之所托,国家之所需,它关系到千家万户,背负着末下父母的殷切期望。教师的身上,承担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任。教师的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师德是教师这种职业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提高师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个人认为新时期加强师德修养,需要提倡“三种精神”。
  一是学习理论,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思想品质形成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人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得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都要有坚定的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信念,为自己能够终身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自豪。要从“灵魂工程师”的高度认识终身从教的伟大意义和使命感,丢掉一切私心杂念,真正做到忠于教育事业,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三尺”讲台和所有的学生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满腔热情去哺育学生,用高尚的灵魂净化学生。要向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习,终身“粉墨生涯”,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二是教书育人,提倡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认真执教是教师的职责。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引路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水之源、无灯之光,因而是空洞无物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增多,传递信息方式也随之变换更新,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开拓新的思路,建立新模式,深入探索,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行家里手。
  三是关心学生,提倡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学生都希望老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热爱学生是教师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在履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代新人这一职责时所产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感。老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正如安?谢?马卡连柯说的那样:“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他们可能会给教师带来更多不愉快的事情。”学困生更需要爱,更需要关心和温暖。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性格和习惯也不尽相同,但不管他们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别,甚至有的学生缺点较多,很难教育,然而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老师要急他们之所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热爱和严格要求是一致的。辛勤的园丁爱护自己种植的小树苗,希望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但他们决不会心疼砍去树干上滋生出来的七枝八杈。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老师爱学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及时给以帮助和教育。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以及李镇西老师,都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只要我们多看一些,多学一些,更细心些,更尽心些,谁说我们不能成为教育上的大师?不能真正的桃李满天下?祝愿我们的老师都能成为育人的能手,学生的朋友。
  总之,老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通过老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教育的宗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因此老师的道德素养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这也是我对教师师德修养的粗浅认识,是我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认知和希望。尽我朝朝暮暮心,唯期收获但耕耘。……。扶抱丝竹谁赏月,芳菲桃李独知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愿我们的老师都能用一颗爱心去沐浴学生。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课堂教学的低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
期刊
陈晨,2000年9月进入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综合高中班学习,当时的目标就是考大学.2001年初,学校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业教育活动.此时,陈展是校学生会的体育部长及学生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电化教学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及时掌握这门现代技术,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电化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1、活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气氛。电化教学将声音、形态、色彩、动作等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活化教学内容,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觉借助生动形象的图像,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有关研究表明:在相
期刊
新课堂教学要打破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引领,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堂,更要关注课前和课后,甚至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堂教学是让学生以课堂为主阵地,形成“课前——课上——课后”一条龙学习模式。我校主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因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指导方案,通盘考虑学生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根据语文学习
期刊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T)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不同浓度的MAT处理肝癌HepG-2细胞,1.MTT法检测MAT对HepG-2细胞的增殖的影响;2.平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结合一年级数学教学,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故事导学,诱发兴趣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期刊
对一维非线性耦合Ginzburg Landau系统进行了研究 .当 2个信号注入了由 3个耦合Ginzburg Landau方程组成的系统时 ,第 3个方程对信号产生了响应 .当同步控制实现时 ,响应系统
唐朝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说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功能。新的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功能,还要有广阔的视野,高度的学科专业水平。  一、走进化学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师树立新课程意识和新教育观念  首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
期刊
同事之间闲聊时,说到最多的话题就是藏族学生显得特别“笨”,就连藏族老师对此也认为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一旦在课堂上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学生轻则罚站,重则挨打。于是就有了一种说法,“打”也是因材施教的方式之一,更有甚者,“打是为了不打”。说到底,老师们只是“恨铁不成钢”,逼着学生学点东西,考出个“见得人”的分数,可是学生有不领情的,偏和老师对着干。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捏泥巴团。人作为教育过程的出发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