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思考】
在国内教材“多边形面积”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被编排为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研究团队所构建的单元面积公式推导序列,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安排在“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学习路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这节课的调整在单元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呢?
一、丰富经验,分散学习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为第一课时,转化时只需思考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习经验单一,而教学难点却很集中。难点一,面积与周长概念混淆,学生用周长公式求面积;难点二,平行四边形形似长方形,学生容易混淆邻边与长宽的概念,会用邻边相乘求面积;难点三,平行四边形中的底和高没有显性呈现,概念需要提示;难点四,底高与长宽对应困难。
安排在“三角形的面积”学习之后,丰富了转化经验,开阔了转化思路,教学难点也得到分散。如面积概念已经清晰,底高概念无须再次提示,转化成长方形时不再出现错误。此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只需在转化方法上应用推广,学生自主探索空间被有效释放。
二、顺应学情,拓宽推导路径
在教材原编排序列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积累了剪拼转化经验,而到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时,学生很难自发从原有的剪拼法向倍拼法转变,若顺应学生经历先剪后拼,时间上又不允许。新构建的单元面积公式推导序列,先教学“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积累倍拼和剪拼的经验,在“一般三角形面积”中积累分割转化的经验,为平行四边形面積转化拓宽路径。路径一,通过剪拼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推导;路径二,将平行四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进行推导。这样的学习路径不仅顺应了学生的学情,也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还为后续学习梯形的面积和多边形的面积奠定了方法基础。
三、练习充裕,腾出教学时空
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序列调整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学习难度明显降低,学生会比较轻松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展开关系梳理和针对练习等,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教学实践】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回顾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转化,经历公式的推导
1.回顾面积概念,感知方法。
(1)请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哪里,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办法?
(2)学生提出转化方法,转化成长方形或者两个三角形。
2.自主探究,初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出示探究单(图1),请学生画一画、写一写,独立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反馈两种转化方法。
师:说一说,你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怎么转化的?
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沿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移拼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沿高剪拼转化成功,还能沿着其他的高来剪吗?
生:可以沿着任意高进行剪拼。
学生作品补充,小结: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其剪成两部分,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还有其他转化方法吗?
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两个三角形,只要斜着对折分割开就可以了。
3.沟通交流,完成面积的推导。
(1)沟通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指名学生边投影边说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沟通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指名学生边投影边说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三角形面积等于“底×高÷2”,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2”,也就是“底×高”。
4.加深理解,得出结论。
结合课件动态演示两种转化过程,并跟进小结:同学们看,虽然两种转化的方法不同,但转化后的面积都不变。通过沟通,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S=a×h”。
三、巩固内化
1.计算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2.选一选。
(1)下面平行四边形面积正确列式的是(
在国内教材“多边形面积”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被编排为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研究团队所构建的单元面积公式推导序列,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安排在“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学习路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这节课的调整在单元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呢?
一、丰富经验,分散学习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为第一课时,转化时只需思考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习经验单一,而教学难点却很集中。难点一,面积与周长概念混淆,学生用周长公式求面积;难点二,平行四边形形似长方形,学生容易混淆邻边与长宽的概念,会用邻边相乘求面积;难点三,平行四边形中的底和高没有显性呈现,概念需要提示;难点四,底高与长宽对应困难。
安排在“三角形的面积”学习之后,丰富了转化经验,开阔了转化思路,教学难点也得到分散。如面积概念已经清晰,底高概念无须再次提示,转化成长方形时不再出现错误。此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只需在转化方法上应用推广,学生自主探索空间被有效释放。
二、顺应学情,拓宽推导路径
在教材原编排序列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积累了剪拼转化经验,而到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时,学生很难自发从原有的剪拼法向倍拼法转变,若顺应学生经历先剪后拼,时间上又不允许。新构建的单元面积公式推导序列,先教学“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积累倍拼和剪拼的经验,在“一般三角形面积”中积累分割转化的经验,为平行四边形面積转化拓宽路径。路径一,通过剪拼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推导;路径二,将平行四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进行推导。这样的学习路径不仅顺应了学生的学情,也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还为后续学习梯形的面积和多边形的面积奠定了方法基础。
三、练习充裕,腾出教学时空
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序列调整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学习难度明显降低,学生会比较轻松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展开关系梳理和针对练习等,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教学实践】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回顾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转化,经历公式的推导
1.回顾面积概念,感知方法。
(1)请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哪里,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办法?
(2)学生提出转化方法,转化成长方形或者两个三角形。
2.自主探究,初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出示探究单(图1),请学生画一画、写一写,独立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反馈两种转化方法。
师:说一说,你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怎么转化的?
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沿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移拼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沿高剪拼转化成功,还能沿着其他的高来剪吗?
生:可以沿着任意高进行剪拼。
学生作品补充,小结: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其剪成两部分,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还有其他转化方法吗?
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两个三角形,只要斜着对折分割开就可以了。
3.沟通交流,完成面积的推导。
(1)沟通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指名学生边投影边说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沟通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指名学生边投影边说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三角形面积等于“底×高÷2”,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2”,也就是“底×高”。
4.加深理解,得出结论。
结合课件动态演示两种转化过程,并跟进小结:同学们看,虽然两种转化的方法不同,但转化后的面积都不变。通过沟通,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S=a×h”。
三、巩固内化
1.计算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2.选一选。
(1)下面平行四边形面积正确列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