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让学习活动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改革 小组合作 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不善于和他人合作,不能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将不利于他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我们的数学课堂。
  
  一、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分法上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的性格性别、学习成绩、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取长补短,也更可以给予后者以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增加后者和其他学生间交往的频率.
  由于每个小组的内部同样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也就是说:每个小组的综合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格性别等都趋于均衡,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除此之外,要确定每个成员明确的责任分工,通常,根据合作需要、学生特长,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里,让每一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一个身份,例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联络员、报告员等,其中,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监督员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联络员负责小组成员与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间的联系和协调;报告员负责书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100万粒米有多少?”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安排耐心的学生负责求算米粒的个数及质量;学习态度端正、对工作认真负责、笔头快的学生负责记录相关的数据;计算思辩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计算处理相关的数据;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总结发言等.在分组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共同进步.
  
  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过程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这一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在这样的评价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鼓励学生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从而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因为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从而能营造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它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就得到了培养,使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具体地说有如下几点:
  1、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从而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以至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例如,在教授《找规律》这一课时的时候,有的学生用表演,有的学生用唱歌,有的学生用画画……找到了许多教师都没想到的规律,使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例如:在教授《比长短》这一课时的时候,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操作、交流自己“比长短”的方法,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亲自参与“比一比”的过程,说出了很多“比长短”的方法,此时,数学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毫无用处的,而是充满创造性的具有生动情感的一门学科。
  4、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能避免“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学困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畸形现象,总之,合作学习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
  2、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探究的价值。事实上,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无目的性、无针对性、无必要性,那么,不但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趁机“聊天”、“侃大山”的机会,偏离学习的目标和主题。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贯彻实施的“新理念是什么,教学的目标目的是什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从多种合作方式,从多种合作手段中,最终找到适宜于数学课堂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3、要力戒合作学习的“假”与“浮”
  在听课时,我们不难看到,有些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看似很热闹,但是,弊病很多,例如:有的学生才刚投入探究思考状态,或者,学生们才刚刚讨论几十秒,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种“假讨论”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教学失去重点,没有认真突破难点,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正确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反馈——总结。
  1、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参考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依据相应的配套练习,制定每个课时的训练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2、合作探究
  在这个阶段,针对学习目标,各小组通过讨论,明确主攻的方向是什么,联系从前所学的各种知识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接着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小组成员通过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阐述各自观点,达成统一意识。
  3、交流反馈
  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与其他小组讨论解决,倾听其他学习小组的结果,表述自己所在学习小组的结果,在全班汇报交流成果。
  4、总结
  通过各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教学案例]《测量》这一个课时的知识目标是“如何测量一座教学楼的高度”,我便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分组讨论共有几种测量教学楼高度的方法(如直接测量整个楼的高度,测量每层楼的高度和用镜面反射的方法等)
  第二步:各小组分别应用上述步骤讨论得出的方法进行测量。
  第三步:讨论、比较上述各种测量方法,找出最好的测量方法。
  第四步:推选代表在全班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和结论。
  反思一:在此期间,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参与讨论并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分析指导,教师重在教给学生各种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因为,如果学生找不到适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的小嘴的废话中形同虚设,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反思二: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并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教育的成败将被我们所左右。
  总之,任何知识经验,只有在亲身探索中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正因为“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生动的学习状态,所以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为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新方式,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必要补充和改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全体学生更快、更好地全面发展。合作交流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态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5
  [3]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1
  [4]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秋海.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提出智能仿真系统的思想,是以单片机控制为核心,以程序控制的方式控制数据采集/数据输出速度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可任意指定区域存储或输出以及炸高计算显示等,而且进行
第十二届IFAC世界大会(1993年,悉尼)的第一次IPC会议和IFAC理事会于1991年8月在维也纳举行。会议通过了IFAC世界大会的有关议题: 一、建议举办的小型讨论会专题 1.鲁棒控制
一、教学目标rn1.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2.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方法,给学生营造创新型的语文课堂环境,同时进行课外延伸,扩大创新思维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的主题,在当今的中国尤为重要。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精辟的论述,昭示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贯彻实施《教学课程标准》实施实际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个基本原则,其本质就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 合作求知 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陪养学生科学的创新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境;其次提高“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最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注重右脑开发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创造性 思维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教师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那么在语文教学
前不久,我执教的高三(8)班学生在语文模拟考试中碰到了这样一道仿写题:  请仿照下面的一首小诗,另选一个对象自作一首小诗。要求与原诗的修辞、句式和内容大致相同。  原诗:炊烟  九月初九的缕缕炊烟,  诉说挥不去的浓浓乡愁,  ——儿时的土炕,  母亲干枯的双手……  改完这道题,我对学生的答案非常失望。我所面对的学生,都是经过中考选拔出来的佼佼者,素质是比较高的,他们应该是充满智慧和灵气的,按理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