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教学反思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我评价
  《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美丽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斜着,横掠,沾,演奏,赞歌”等重点词语来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较好,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燕子的活泼机灵。
  二、自我反思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主体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上,教师只有乐于与学生对话,专心致志倾听学生的发言,体验学生的情绪,不失时机地抓住来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捕捉到了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化语言、发展语言的“点”,精当点拨、精心唤起、精巧引导,才能让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焕发“生成”的活力,让教学闪动灵性的光芒。
  1.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质疑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从而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本案例中,我主动创设质疑情境,提供学生对话的机会,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学生提出了“几痕”这个词用得不准确时,我没有忙于其余同学代答,也不包办代替,直接告之结果了之。而是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通过真诚地赞扬,使学生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乐于提问。并且及时地捕捉到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生成性资源,从学生的错误中敏锐地捕捉合理的因素,巧借“几痕”这个词,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享受到生成新知的乐趣。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能带来成功的喜悦,会成为他再问、再创造的动力;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能激活群体思维,形成灿烂的理想景观。
  2.教师的巧妙点拨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木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中为什么用“几痕”一时无法理解,我没有采用讲解法,而是引导学生积极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利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一實一虚两组线)作巧妙点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领悟到作者运用“几痕”这个词表现出了电线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的特点,与优美的画面相协调,学生产生了独特感受,受到情感熏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个比喻句,我在一实一虚两组线上分别添画了几个音符和几只小燕子,拓展思维空间,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生成不断,课堂成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园。对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予以高度评价,他说:“这种在讲课过程中随手而画的图画,比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简笔画突破疑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学生的多元解读
  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像数学,有一个标准答案。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豐富的,对每个学生精神领域影响的深度、广度是不同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开放的语文教学观是允许、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读完最后一段话后,学生可以有多种感受,如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争奇斗艳的鲜花,吐出嫩芽的绿树,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小鸟的呜叫声,溪水的流淌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奏出了一首春天的交响乐,美妙而动听;燕子从空中飞来,他们是报春的使者,向人们传递着春天来了的信息;春天像一位插花能手,给大地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令人心旷神怡;春天像一位纺织女,给大地披上了彩衣,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都不能以我的传授灌输来代替。所以在课尾我设计了一个富有艺术性的环节:“看着燕子这么优雅、美好的停歇,燕子会谱什么歌,你能为它写一写歌词吗?”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拓展,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这不正是我们新课标、新理念的生动体现吗?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宗旨,从关爱学生人格健全和生命发展的基点着眼,提倡多元个性化阅读,鼓励自主感悟,关注独特体验。开放语文课堂能激发生命的潜能,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面对学生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善于运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精妙点拨,让教学充满灵性,使课堂焕发勃勃的生机。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知识目标:  (1)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3)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由于新课标的深化改革,对小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通过将信息技术引进到小学教育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  二、学情
期刊
当今,新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教师的教育教学面临挑战。怎样组织当今的政治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政治课堂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新理念指挥新课堂  常言:观念决定行动。传统的教学是重“教”轻“学”,“粉笔+书本+一张嘴+时间、汗水=成绩”塑造的仅是“知识容器”。而在新课改的当下,人们关注的是“以学论教,以教带学,以教助学”;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勤快”,让学生以活
期刊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关注词汇、句型等知识点,忽略了語言能力和品格建立,如语言思维、学习策略、阅读技能及文化渗透等。  2.有效阅读方法的缺乏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主要是采用领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新的单词,阅读任务方法比较浅显,单一没有系统化。单关注结果,忽略过程,不利于语言学习和语言技能,或
期刊
新会盛产蒲葵,特产葵扇,素有“葵乡”美誉。说到葵林、葵树、葵扇、葵的历史、葵的文化,新会要算世上一绝了,不愧“葵乡”“葵城”的称誉。新会籍著名女作家张抗抗首次回乡后,写了《新会印象》:“南国并非新会有葵,然而新会的葵却是南国的骄傲:密集、粗壮、见缝插针、随遇而安,似乎到处都能生长,雄心勃勃地占领了全县几乎所有水边田梗。”新会葵艺历史久远,新会葵艺所以闻名世界,是由于它有着高超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编织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几种代表烃之后,来系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到有机物与生活密不可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掌握学习有机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期刊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性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反应来进行人的感觉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歌唱教学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歌唱教学变得更
期刊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
期刊
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指的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的教学。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认知变化和态度的变化。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效果,最终实现有效教学,达到高效课堂?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