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il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制专科师范初等教育专业设置了《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更为宏观的层次面上参与教与学、参与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自然科学。我们要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开放性提问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如何通过提问来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之目的呢?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其应有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平等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带着各种疑问,怀揣各自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学习,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应重新构建,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和创新。同时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会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垄断,且会使教师感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其他客观因素,将会使教师产生危机感,甚至会失去信心。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推行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
  第二,课题的选择
  选好课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课题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又要考虑对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应考虑学校的研究条件。课题的选择难度应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否则会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开始阶段由教师按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课题,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达到一定层次时,应鼓励他们自主选题,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大发挥,选题时应着重注意如下问题。
  1、课题的选择应具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其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广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参与者,是平等的学习者、指导者。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现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开放、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同一课题,由于个人的兴趣、经验和研究条件的不同,研究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结果等都可能不同。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学生和教师的个性特长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自然科学教学中,可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图书室,深入社会调查,让他们自己设计、操作、完成实验,自己查阅资料,向社会选取研究素材。
  2、注重实践和理论的联系。
  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初中自然科学本身来自于自然,研究自然界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方式适合自然科学教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可能条件。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确定研究方案
  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建立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提出预期目标,进而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访谈、请教专家等途径,有效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归类,得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进行探索研究
  在探索性研究过程中,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中要仔细观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作好调查记录,对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观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3、进行交流、评价
  学生在分别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及初步研究的成果用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通过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编刊物等形式,在小组内或班集体上进行交流,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报告。通过实践、交流、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流程和方法,锻炼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问题,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改变,这种改变会逐步融入学生的成长之中,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它不必追求形式的完整性,只要达到探索的目的,能科学地解决问题就行。本文所论述的研究性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始终坚持学习探讨运用,才会真正起到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能力的转变,最终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从而叩开学生创新思维的心扉。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鼓励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而“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问题为链条,设置教学情境,层层推进,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地认识到所学内容的本质部分和核心思想。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驱动呢?结合教学实际,以下浅谈几点看法。
期刊
电气火灾一般是指各种发、送、变、配、用电设备及线路在带电运行状态下,由于非正常的原因,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中引燃可燃物而导致的火灾.本文从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线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必须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的东西。”对小学生而言,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能力的综合训练。这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不仅表现在说得准确、流利上,更表现在说的状态和形式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心得,愿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  “说”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要求教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就是要使学生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交流需求和参与精神。本文从“不断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运用鼓励性的课堂指导语与评语”、“防止排他性竞争”三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对话意识  【关键词】培养 对话意识 表达 鼓励 竞争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就是要使学生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交流需求和参与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培
【摘要】交流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的一种教与学关系的新的教学方式,它主张以交往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灵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及在交流过程中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加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和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动精神。变单向式教学模式为双向交流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因而,只有走出课堂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指导示例 习惯  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的好,运用的好,首先必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那一类学科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分点式教学法的尝试来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
【摘要】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