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的一条主要途径。
  【关键词】兴趣 选择 方法 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的一条主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确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加强语文阅读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热情,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应从两方面入手:
  1、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其所喜欢的读物。
  第一学段的学生,大多是6——8岁,他们的社会交往少,对是非善恶也有自己粗浅的认识,他们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模仿大人的样子进行一些社会模拟活动。这期间,孩子对模拟社会生活的动物世界的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教师便应及时为孩子推荐,提供这类读物,以满足其阅读的欲望。第二学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和掌握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注意力比第一学段更持久,可以独自阅读较长的一段时间。然而,由于孩子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第三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发育、长相等感到好奇。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并且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逐渐脱离绝对的自我中心,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并让学生阅读部分经典的传统著作。
  2、应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服输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为学生讲故事时,应让学生也尽可能地看文本,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认识汉字,刺激阅读的兴趣。第二学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第三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同时,通过课外阅读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平展、手抄报平展、读书沙龙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由于小学生能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小学生求知欲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三、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既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在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游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如可以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游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摘抄、批注等。
  四、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心里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地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小学生在课外能主动地有选择地区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加以鉴别,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自觉地行为习惯。
  总之,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训练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从而叩开学生创新思维的心扉。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鼓励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而“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问题为链条,设置教学情境,层层推进,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地认识到所学内容的本质部分和核心思想。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驱动呢?结合教学实际,以下浅谈几点看法。
期刊
电气火灾一般是指各种发、送、变、配、用电设备及线路在带电运行状态下,由于非正常的原因,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中引燃可燃物而导致的火灾.本文从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线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必须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的东西。”对小学生而言,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能力的综合训练。这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不仅表现在说得准确、流利上,更表现在说的状态和形式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心得,愿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  “说”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要求教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就是要使学生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交流需求和参与精神。本文从“不断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运用鼓励性的课堂指导语与评语”、“防止排他性竞争”三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对话意识  【关键词】培养 对话意识 表达 鼓励 竞争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就是要使学生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交流需求和参与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培
【摘要】交流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的一种教与学关系的新的教学方式,它主张以交往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灵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及在交流过程中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加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和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动精神。变单向式教学模式为双向交流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因而,只有走出课堂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指导示例 习惯  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的好,运用的好,首先必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那一类学科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分点式教学法的尝试来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