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点赞十位时代楷模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guo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表扬和肯定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党员干部,并说,每一名党员都应该向这些模范学习。从见诸于媒体的公开资料来看,近年来,习近平“点赞”过的干部大概有20名左右。这些官员既有基層村官,也有地方一把手。
  习近平曾提出,干部不能仅仅是一个老黄牛,也不能只是一个空谈家,而要把远大目标和务实工作结合起来,既有老黄牛的品格,又有千里马的气势;既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战略家,又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要坚决改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唱高调、尚空谈等假大空恶习。
  习近平点赞的这些干部,真正具备了他所说的这些特点,他们虽大多级别不高,却都具备实干、实绩、廉洁的特点。在一线实干,耐得住寂寞,一步一个脚印。
其他文献
张作霖号称“东北王”,他的家族有“关东第一家族”之称。张作霖一生褒贬不一,但他的治家之道还是很值得称道的,成果也很明显。他家里,除了他本人是大帅、将军外,他的儿子里,还有3位将军———少帅张学良;国民党陆军中将、次子张学铭;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海军少将参谋长、四子张学思。一个家里先后出了4位将军,还分别在国共两党任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张作霖:从一个穷孩子到“东北王”  张作霖,
期刊
我是湖北武汉的一名读者,曾经到《党史天地》杂志社买过杂志。2015年,杂志社出了一套《党史天地十年精华》,我最早到杂志社买了一套,看完之后觉得特别好看,十本书里,几乎篇篇经典,读完之后,回味无穷。  2015年年底,我同两位老友见面,闲谈间谈到《党史天地十年精华》,因为我对这套书赞誉有加,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我们便约着一起到杂志社编辑部买书。  编辑部的几个小同志看到我们,特别热情,在等读者服务部
期刊
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同样更是愉悦自身心灵的秘方。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是一个爱幽默、会幽默的人。  有一次,李岚清到浙江考察,途经一个小镇,便在那里逗留了一会儿。他来到杭州一家小笼包店门口时,便想尝尝。当他看见店外墙壁上张贴着招工启事时,便对老板娘说:“你看我可以应聘吗?”纯朴的老板娘哪里知道和她对话的是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便实话实说:“您老这么大岁数,我可不敢用呀!”李岚清
期刊
退休后,吴官正在夫人张锦裳的提议下,将“闲时走走、看看、想想、议议”的诸多所得记在笔记本上,“用来打发时光,咀嚼其中滋味,找些人生感悟”。久而久之,这些东西汇聚成册,于2013年出版了作品集———《闲来笔潭》。  写作之余,吴官正还在夫人张锦裳的鼓励下,培养了一项新爱好———研习铅笔画。他没有请专家指导,也没找专著钻研,不讲究技法,不分门别类,也不拘泥题材,全部率性而为,自谓“闲来涂鸦”。  在吴
期刊
退休后的张召忠曾购置文房四宝,可还没过一周,那些东西就被他放置一旁。“习惯了和年轻人那样,一小时打3000字,让我一小时就写几个大字,真的不行,太让我着急了。”张召忠说。所以,他决定发挥余热,去做个青少年科普“教育者”。  张召忠说起他在电视上讲雾霾可以防激光武器,却被众人嘲笑的事。“我这几十年写了那么多书,做了那么多电视节目,合着他们都基本没看过!……年轻人的科学素养有很大问题!”说到这儿,张召
期刊
贺福初多有名?党的十八大上,时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的他,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在军队的中央委员会成员中,他和马伟明、杨晖、杨学军,是仅有的4位“60后”,被誉为军中“未来之星”。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中科院院士。2001年,他当选院士时只有39岁,打破院士40岁的“天花板”,名噪一时。2002年,他获得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时,也只有40岁。  与众多行伍出身的战将不同,贺福初是学者从军。1978年
期刊
2016年3月27日,曾因“弃政从商”引发热议的山东济宁市前市长梅永红,第一次公开对外解释了他辞官原因:“我进行这样的转型,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回到这样一个更能体现我人生价值的轨道上来。”  现在是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基因农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梅永红,辞官前曾有在农业部与科技部工作20多年的经历,2015年9月,他辞任山东济宁市长职务获同意,其后“下海”赴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工作。  201
期刊
“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无疑是当代中国的一项重大“仁政”,它对中国社会伦理、经济潜力等方面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更是积极的。这一政策的推出,既离不开高层的远见和担当,也离不开中国众多知识分子的集体“呐喊”。在他们中间,梁中堂是最值得我们去认识的一位。因为,他不光“呐喊”,还用自己的人生去实践,牵头开辟了一块鲜为人知的“计生试验田”……  误闯人口学  梁中堂恐怕是中国唯一一个从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伊始就对
期刊
汪精卫的悍妻:“雷公老母”陈璧君  陈璧君原籍广东新会,1891年出生在马来西亚华侨巨富之家。陈璧君从小关心政治,后随母亲一起加入同盟会。1908年,25岁的汪精卫随孙中山到南洋筹款和宣传革命,情窦初开的陈璧君被汪精卫儒雅风度和出众口才深深吸引。汪精卫在当时是许多少女心仪的对象,陈璧君主动追求,以身相许,两人于1912年4月结婚。  陈璧君不但在感情上主动出击,在政治上也喜欢为汪决断。陈璧君因为较
期刊
党的十八大后,中纪委“一支笔”习骅曾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及中纪委网站,发表历史故事类文章,以轻松笔调通过众多历史人物故事,特别是在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  2015年2月25日,中纪委网刊发习骅《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一文。这篇千字短文讲述慈禧太后的宠臣、巨贪庆亲王奕劻,靠着阿谀逢迎,在皇宫“引进”麻将,然后安排自己的小老婆频频输钱给慈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