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五体兼擅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书法;五体
  学书者能否五体兼擅呢?首先需要明确笔者在此所讨论的“兼擅”特指五体皆为书法史中的第一流水平,而非只是达到略优于同时期书家的程度。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王羲之:“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助。”然而,王羲之并无篆隶作品流传下来,以证明他在此两种书体领域也是历史上最具创造力的大家。事实上,可以说几乎找不到五体皆为第一流的书家。那么这是为何呢?
  我们先讨论如何能成为历史上第一流的书家,无论其兼擅几体。“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1]65王羲之认为,张芝的草书水平在他之上,原因是张芝的技艺更加精熟。由此可以看出,书圣心中的第一流书家需要技术精熟。“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1]75孙过庭在《书谱》中也表示,钟繇与张芝因为专精一体,所以才能够达到无与伦比的境界。为何精熟是创作一流作品的重要条件呢?“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1]84孙过庭认为,只有技术精熟,才能够做到“意先笔后”,自然从容。通过大量的心手训练,书者心手配合自如,以至于玄妙契合,创作时“无间心手,忘怀楷则”[1]89。这里存在一点看似矛盾之处:既然通过大量训练达到技艺精熟,从而能够做到“意先笔后”,为何又说创作时“无间心手,忘怀楷则”呢?笔者认为:所谓“意先笔后”,指书者运笔纯熟,在创作时能够通过运笔实现其创作构想。就好像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必定要具备超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以语言为工具,勾勒出符合自己想象的那样一个世界。“意先笔后”就是指书家通过精熟的技术,逐渐实现创作构想的过程。这个“意”即创作构想,是作品整体的理念。而“无间心手,忘怀楷则”中的“楷则”是书写的法则,指书者在正式创作中要忘却范式,不被法式束缚。精熟的技艺在日常训练中早已成为书家的下意识,是一种应激反应。唯其如此,下笔才能“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何为“精熟”。“精熟”是一种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下意识反应。“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1]69孙过庭为达到技艺精熟,二十多年坚持训练。众所周知,书写过程本身是一种手部运动,要达到书法技艺熟练,就要经过大量的训练,从而形成手部肌肉记忆,产生一种类似运动员经过训练后形成的肌肉应激反应。“在许多运动实践中,……所有这一切并非完全由大脑来进行控制,因为我们做动作时有空白—无思索阶段,若加入过多的大脑指挥,动作反而失常。很多动作是在动作‘惯性’的作用下完成的,这个‘惯性’就是‘肌肉记忆’。”[2]61这里所说的“无思索阶段”可以用来解释前文所提到的“无间心手”状态。“一个动作的掌握是不断练习的结果。至于能够记住一个动作,就是肌肉收缩程序的动力定型,……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被固定下来。有过运动经历的人都有体会,一些已掌握的动作,如果放慢速度、减缓用力来做,结果是变形甚至遗忘。……假如按照学习和练习该动作时的速度、力量进行前后动作的练习,会很容易地将所遗忘的动作连贯出来。这是储存在肌肉中的肌收缩过程程序化的模式在特定的条件下被唤醒之故。”[2]62在创作时,只有在这种最舒适的状态下,书家才能表现得优异,不然就会用笔犹疑、滞涩,无法做到“潇洒流落,翰逸神飞”。那么这个关键的“下意识动作”是单一化的还是多样化的呢?这个问题决定了书家是否可以五体兼擅。因为我们知道,五种书体的手部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尽管行书、草书非常接近,可我们只须以篆书为例,便可得出五体运动方式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下意识动作”必定是单一的,因为如果是多样化的,那么也就不能够称其为“下意识”。因为“下意识”意味着不假思索,而多样化意味着必须进行选择,选择意味着要经过思考,哪怕只是瞬间的思考,也表明并非“下意识”。经过以上推理,我们可以得出书家有且只有一种最舒适的“下意识”书写动作,也即用笔方式。而书家只有在这种最舒适的状态中,才可能“心手双畅”,创作出书法史上一流的作品。假设一个书家同时存在两种“下意识”手部动作,下笔的一瞬间,两套“下意识”争胜,无异于左右手互搏,近乎走火入魔。因而,“然而真、草与行,各有体制。欧阳率更、颜平原辈以真为草,李邕、李西台辈以行为真,亦以古人有专工真书者,有专工草书者,有专工行书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1]174姜夔在《续书谱》中也表达出欧阳修、颜真卿以楷书笔法表现草书,李邕、李建中以行书笔法表现楷书。笔者认为,正是因为书家只能用自己最适应、最熟悉的下意识动作进行创作,所以不能五体兼美。正如欧阳修在创作其风格强烈、彪炳千古的楷书时,只适用一种下意识手部动作,当他创作草书时,无法摆脱这种动作惯性,而这种动作对创作草书来说并不是最优选择,并不是一种“心手双畅”的“下意识”,因此就无法创作出书法史上最优秀的草书作品。
  然而,“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纵横。自兹已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1]75书家依然可以通过学习诸体,吸收精华,熔铸一炉,在一种书体中展现出五体的风貌,也不失为一种兼擅的方式。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中国画;“散点透视”  一、何为“散点透视”  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这种透视法是为了和西方的“焦点透视”相区分而产生的。“散点透视”亦被称作“动透视”“移动视点透视”或“多点透视”,总而言之,是不同于西方“焦点透视”并与之相反的一种画面视觉角度[1]。西方人善于运用科学理性的思维观察万物,重分析,讲科学,所以其绘画表现方式与中国画区别明显。西方画家注重客观再现物象,在有
关键词:馆阁体;清代;匾额;书法  馆阁体是清乾隆中后期定型的官方标准字体,在科举考试、公文缮写、官吏选拔以及书籍编修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书体来源广泛,集欧、颜、柳、赵以及董其昌、“二王”等优点于一身,形成了端庄、秀美、规整的特点。乾隆年间,汪由敦以“黑、方、光”定义馆阁体书法[1]。清代宫殿匾额中的馆阁体书法历来被人轻视,实际上,这类匾额书法大多由皇帝书写,笔法严谨,笔力遒劲,颇具研究价值,
明遗民现象作为“天崩地解”的明清鼎革之际的历史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正成为学界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在20世纪后,对这一群体研究的角度也越发多元化,对于明遗民书法,
研究任伯年書法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任伯年并不把自己看作是书法家,其创作的纯粹的书法作品甚为少见;另一方面,任伯年关于自己书法学习的情况并未留下文字记录,时人与后人对其书法的评价也甚为少见。然而,任伯年通过绘画题款的形式,留下了大量的墨迹。尽管这些墨迹大多为穷款,很多时候只是记录绘画生成的嘱赠对象、时间、作者与地点,但这些题款从1865年任伯年26岁始,至1895年任伯年56岁终,却有完整遗存。中
期刊
关键词:《历代名画记》;雕版印刷;美术史撰写;学术视野;全球化语境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一部画史类专著。在中国当下的美术教学、研究里,《历代名画记》占据着重要地位。余绍宋在其《书画书录解题》中称它为“画史之祖,亦为画史中最良之书”[1];宗白华认为它可以与西方温克尔曼的《古代美术史》相媲美。范景中亦继承了这观点,认为《历代名画记》“值得我们研究一辈子”[2]。当然,不独美术史界,考古
关键词:五色;色彩;动画场景;传承  “更加了解色彩和使用色彩,可能是艺术从古至今最重要的发展。”[1]五色是隶属中国传统美术中的一套色彩运用概念,“产生并发展于古代汉民族哲学中的‘五行说’中,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完善于唐朝,广泛地运用于古代中国的各个社会阶层”[2]。动画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语言,肩负着在国际舞台上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动画场景在动画中是无声的视觉呈现,甚至动画镜头中有时可以没
关键词:明清;写真肖像画;审美内涵  在传统中国画论中,并没有像西方绘画那样明确提出肖像画这一概念,而是将描写肖像的绘画统称为“写真”“写照”。追本溯源,西汉时期毛延寿画王昭君等一系列故事传说,大抵可为中国写真肖像画的滥觞。在山水、花鸟兴盛以前,写真肖像画已经在古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讲道:“画法门类至多,而传神写照由来最古。”[1]虽然早期的中国画以人物画为主流,但是
关键词:李可染;画牛;笔墨;形象;意境  李可染先生是当代中国画领域不可忽视的大家,其山水、人物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其“李家山水”更是当代山水画现代性转型的一个标杆,影响甚巨。就可染先生的创作而言,除了山水、人物,牧牛图、牧归图也是他最喜爱的题材。他对牛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于他的画室也称为“师牛堂”。在王鲁湘先生看来,可染先生如此喜爱画牛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牧归图最
“老鸹老鸹回家家哟,  家里有颗大西瓜哟哟哟……”  小时候,只要天上一过乌鸦,我们便会仰面朝天大声地念起这首童谣来。我们翻来覆去地念着,大群大群的乌鸦在天上不停地飞,一边飞一边“哇——哇——”地叫着,天快要黑了,太白长庚已经出来了。乌鸦掠过了我们的院子,纷纷落在了院子东边的那排老杨树上,黑压压的,它们准备过夜了。我小时候住过的那个院子,在护城河的西边,大院子的东墙紧挨着护城河,院墙与护城河之间有
期刊
1  赵晓芸进门,边走边摸包里的化妆盒,将拎包往办公桌边一靠,刚坐下,就忙不迭补妆,说:“今早又做了个梦。”  這是她上班的招牌习惯。  早到几脚的钱飞石会抿口茶,轻开抽屉,摸出本封面有《梦露》二字的笔记本,翻开,拿笔。之后,除了老陈(但我深信他竖直了耳朵),整个语文组的教师,便暂停改作业、看教案、浏览电脑,齐刷刷看赵晓芸,等梦。  “今天的梦,诡秘、奇绝。”晓芸先用肉色涂料涂抹眼帘,再勾勒黛色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