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诗平议》看训诂中的逻辑问题(证明部分)

来源 :古汉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224w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证明过程中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违反思维规律。 在讨论论据方面的问题时,我们已经谈到《平议》中违反充足理由律的现象,而违反排中律的现象在训诂中极为少见,所以这里只分析一下违反同一律和不矛盾律的情况。 1.违反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论断过程中,同一个概念或同一思想对象必须保持同一 性,也就是保持确定性。“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是违反“同一律”的。王力先生在谈到“偷换概念”的问题时,曾举俞氏《平议》中的“繶”“缠”“抈”为例,所论甚是。
其他文献
【正】 《古汉语研究》1991年第1期上刊登了李润同志的文章,文章把有结构特点而又带宾语的被动句的出现时期确定为在东汉;“如果将缺乏结构特点的意念性被动算在内”,这种带
农村场镇大多有赶集的习俗。农村人赶集为的是交换农副产品,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当然,有时候也是去凑热闹,散散心,走亲访友。可以设想,如果不赶集,农村生活会变得何等单调,何
《诗经》穹窒”解胡运飚“穹窒”仅仅在《幽风》中出现,共两见。(1)《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2)(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鹳鸣
【正】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惠”和“唯”的基本性质和含义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关于“惠”的性质,在唐兰先生发表《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1939.4)以前,学者们
【正】 读汉代注释书即所谓随文释义的训诂著作,如毛亨《诗经传》、郑玄《诗经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
“朌膊”考释张丽君1972年,甘肃武威县旱滩坡墓出土的汉代医籍简牍,载各种医方30多个,所列药物达一百种之多,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研究汉代医药具有重大的意义。甘肃省博物馆与武
【正】 【保山】媒人。《辞源》释为保人,(?)。《金瓶梅词话·九十一》:“(月娘)便问孟二姐:“奴有件事儿来问你,外边有个保山媒人,说是县中小衙内清明那日曾见你一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