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处推进的过程中,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语文新课程教学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高效,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观念、行为上转变,更要引导学生完成语文学习方法的转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理想发展。本文主要从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探讨了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方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高效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34
在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笔者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高效,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更容易寻找,操作也更简便。
一、教学设计是高效的基石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很多教师开始淡化教学的预设,而强调教学生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生成自然很重要,但是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科学合情、精细详实的教学预设。因此,教师自上课之前,一定要在备课上“煞费苦心”一番。教师就如挖井者一般,只有深挖泉源,才能为幼苗提供灌溉所需的甘甜细流。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汲取到知识养分,滋养求知的心田,促使其茁壮成长。同时在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分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写出细致、扎实的课堂教案,它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其外,教师得始终做到“心中有人”,不仅钻研教材,还要熟识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揣摩学生的课堂表现,就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做好相应的预案。通过学生以往的表现,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让高效的课堂,从厚实的备课起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二、课堂导入是高效的推动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需要精彩的导入做引擎。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就如一颗良药,入口时的味道,往往会影响到服食者的态度。苦口良药的确有效,人们也不得不服,但如果良药能够“甜口”,服食者是否更容易积极服用呢。同等道理,被动接受,始终不如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如将当前时政热点话题、校园新闻时事、班级学生趣闻等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教学氛围在开始时就能渐入佳境。
三、阅读是高效的核心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对话教学,它是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及人与本的对话中完成的。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如今有些教师误解了课改的目的,片面机械地追求课堂表面的高效。如有时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连起码的字音、句子还没理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更有甚者,让学生粗略地浏览之后,便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在原本高效的多媒体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反复地进行单一的朗读、感悟、体会、想象等问题。如此,既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培养良好的语感,也曲解了语文教学的原有目标,造成课堂教学实际上的低效。因此,笔者看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多彩的阅读参考,留给他们足够的阅读时间与想象空间。同时,教师还应在学生自主阅读时,适时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为语文课堂平添独有的光彩。
四、提问是高效的保证
在预设基础上的有效课堂,能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课程目标,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理解文章,掌握确定的知识点。但在实际提问中,有时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便任由学生自由联想,互相探讨;此时有些学生的讨论往往会生发到其他话题上去,甚者偏离文章中心及教学目标等,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提出下一个问题,以帮助学生想象走上恰当的思路。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
1. 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说一遍。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做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免干扰学生。
2. 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问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
3. 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
4. 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同学回答,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请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学生再提问。
5. 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不正确后,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总之,高效的课堂,必定需要有效的提问为其远航保驾护航,教学才能水到渠成,顺利护送学生达到知识的彼岸。
五、评价是高效的助推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在课堂中既需要学生内在的自我心理调节来获得,但更主要的还是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而课堂学生的情绪往往需要由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来调控。如在课程进行到一半时,有些学生的精神容易进入疲乏状态,就如同航船缺失了动力一般,渐渐得思维也就停滞下来了。此时学生便容易困乏,觉得学习无趣,而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如若不能及时调整,课堂将以低效收场。因此,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下转第50页)(上接第34页)动态表现,一旦发现有类似的倦怠情绪,便可以利用巧妙的提问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以激励其重整旗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有效的评价语言能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动力上的保障。
六、练习是高效的载体
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都会在语文课堂练习上下功夫。的确,科学而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练习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巩固课堂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如若想要保鲜课堂教学成果,就必须有足量的课后作业进行巩固练习。但有效的作业还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坚持精当、适度、适量的原则。同时,要想全面落实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须要有适度的训练与考试。当然,这里指的训练并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加以强化训练。有效作业要求语文老师要从大量的参考资料中精选作业,“剪贴”出真正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为我们高效的课堂教学,守住战果,保鲜成果。
总之,所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笔者所谈的只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得出的一些浅薄之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无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这便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艾祥美.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命脉——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J].学周刊,2012(4).
[2] 包月林.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3] 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仲恺中学 51600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高效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34
在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笔者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高效,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更容易寻找,操作也更简便。
一、教学设计是高效的基石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很多教师开始淡化教学的预设,而强调教学生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生成自然很重要,但是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科学合情、精细详实的教学预设。因此,教师自上课之前,一定要在备课上“煞费苦心”一番。教师就如挖井者一般,只有深挖泉源,才能为幼苗提供灌溉所需的甘甜细流。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汲取到知识养分,滋养求知的心田,促使其茁壮成长。同时在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分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写出细致、扎实的课堂教案,它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其外,教师得始终做到“心中有人”,不仅钻研教材,还要熟识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揣摩学生的课堂表现,就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做好相应的预案。通过学生以往的表现,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让高效的课堂,从厚实的备课起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二、课堂导入是高效的推动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需要精彩的导入做引擎。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就如一颗良药,入口时的味道,往往会影响到服食者的态度。苦口良药的确有效,人们也不得不服,但如果良药能够“甜口”,服食者是否更容易积极服用呢。同等道理,被动接受,始终不如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如将当前时政热点话题、校园新闻时事、班级学生趣闻等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教学氛围在开始时就能渐入佳境。
三、阅读是高效的核心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对话教学,它是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及人与本的对话中完成的。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如今有些教师误解了课改的目的,片面机械地追求课堂表面的高效。如有时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连起码的字音、句子还没理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更有甚者,让学生粗略地浏览之后,便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在原本高效的多媒体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反复地进行单一的朗读、感悟、体会、想象等问题。如此,既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培养良好的语感,也曲解了语文教学的原有目标,造成课堂教学实际上的低效。因此,笔者看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多彩的阅读参考,留给他们足够的阅读时间与想象空间。同时,教师还应在学生自主阅读时,适时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为语文课堂平添独有的光彩。
四、提问是高效的保证
在预设基础上的有效课堂,能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课程目标,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理解文章,掌握确定的知识点。但在实际提问中,有时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便任由学生自由联想,互相探讨;此时有些学生的讨论往往会生发到其他话题上去,甚者偏离文章中心及教学目标等,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提出下一个问题,以帮助学生想象走上恰当的思路。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
1. 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说一遍。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做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免干扰学生。
2. 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问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
3. 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
4. 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同学回答,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请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学生再提问。
5. 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不正确后,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总之,高效的课堂,必定需要有效的提问为其远航保驾护航,教学才能水到渠成,顺利护送学生达到知识的彼岸。
五、评价是高效的助推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在课堂中既需要学生内在的自我心理调节来获得,但更主要的还是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而课堂学生的情绪往往需要由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来调控。如在课程进行到一半时,有些学生的精神容易进入疲乏状态,就如同航船缺失了动力一般,渐渐得思维也就停滞下来了。此时学生便容易困乏,觉得学习无趣,而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如若不能及时调整,课堂将以低效收场。因此,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下转第50页)(上接第34页)动态表现,一旦发现有类似的倦怠情绪,便可以利用巧妙的提问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以激励其重整旗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有效的评价语言能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动力上的保障。
六、练习是高效的载体
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都会在语文课堂练习上下功夫。的确,科学而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练习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巩固课堂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如若想要保鲜课堂教学成果,就必须有足量的课后作业进行巩固练习。但有效的作业还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坚持精当、适度、适量的原则。同时,要想全面落实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须要有适度的训练与考试。当然,这里指的训练并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加以强化训练。有效作业要求语文老师要从大量的参考资料中精选作业,“剪贴”出真正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为我们高效的课堂教学,守住战果,保鲜成果。
总之,所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笔者所谈的只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得出的一些浅薄之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无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这便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艾祥美.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命脉——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J].学周刊,2012(4).
[2] 包月林.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3] 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仲恺中学 5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