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探讨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条件,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有效互动;自我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98-01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可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表现在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还有的是不善于提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的开端。那么,在质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看法:
  1敢问,自主探究的起点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 ,保护学生中勇于争辩的积极性。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敢于提问 ,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
  2善问,自主探究的钥匙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让学生敢于质疑还是第一步,关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如何让学生善问:我认为第一步,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第二步,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二个问题;第三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比如教学"轴对称"时,我先是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阅读课本材料,然后问学生:"当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你的同学",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圆的对称轴是什么?""为什么要说所在的直线?""常见轴对称图形有那些?""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第四步,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例如,在教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我通常这样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等腰三角形"。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恰当的评价。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久而久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3乐问,自主探究的关键
  学生从敢问,善问,到养成提问的习惯(乐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的心理逐渐形成,就改变了以往"要我问"为"我要问"。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解放思想,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我在上课时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景,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有时我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此外,我还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进行提出问题的考查。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其他文献
火箭橇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室内和室外环境的高精度地面模拟试验设备,主要为被载试验品搭建一个高速试验环境,以便于研究试验品在高速度、高加速度、大过载运行等环境下的动态性能,常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火箭橇在高精度轨道上的运行过程中包含了许多不确定的非线性因素,如发动机推力振荡、高温条件下滑靴软化磨损、系统质量持续性减少、速度过大产生的激波反射、非线性气动力的影响以及滑靴和轨道之间由于气动升力、轨道不平顺性、偏心推力等因素而产生的强耦合现象等,常常伴随着较大的能量损失,是多个物理场耦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18-01  "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使教师教得累,使学生学得苦。新课堂教学要适应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鼓励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逐步成为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引起了师生双方相互作用,促使新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关键词: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02-01  电教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  关键词:兴趣;方法;思想 ;思维;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15-0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01-0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深刻地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关键词:例题;教学;反思;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05-01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例题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埋怨:练习巩固题做了N道,数学成绩却原地踏步!考试的时候学生总是指望着试卷中出现老师平时反复讲的题目,可总是带来更大的失落感。  这应该引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11-01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法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重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
期刊
摘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导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承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是让学生进入课堂氛围的必要方式。本文从中学物理常用的课堂导入入手,分析导入方法的选择,为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经验。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导入,情景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14-01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将培养思维
期刊
摘要:春风吹拂长江岸,课改钟声忠州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为忠县重点小学的忠县实验小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我积极投身于教改之中。教学中,我力求在课堂中开展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其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09-01  我认为,合作意识作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的物理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极大的变革。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开展高中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展开相关论述,以供广大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物理规律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10-01  就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来看,主要是对于一些物理规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