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运用地图,提高学习有效性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000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是初中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开篇,其主要内容是了解和认识我国的领土、人口、民族等基本国情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学习这些基本国情、国策,形成对祖国位置、区域、人口和民族分布等的空间认知,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学习、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和政策、民族团结发展政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本节的学习中,中国地图不仅是学习课本知识的基本工具,更应成为每位同学镌刻终生的心灵印记,也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民所必备的地理素养。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较多,应大量反复运用地图、构建空间感,形成心中地图来进行地理学习,并把相关知识内化成每位同学的基础通识。本文将结合中国疆域的学习内容.给同学们一些学习建议,希望同学们能熟练运用地图,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基本概念、知识的落实
  中国的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位置、国土面积和行政区划等,有众多的地理位置、地名和其他基本概念,是后续学习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础,必须充分学好用好地图。但地图辅助学习对于部分空间感尚未形成的同学而言,略显抽象和枯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游戏、竞赛的元素,增强学习的乐趣,可将画图、指图、填图、贴图、拼图等活动交替进行。例如,“中国政区拼图”游戏是符合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学习活动(右上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大家对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的细致观察能力。拼图游戏可采取不同尺度,可以是全国地图,也可以是分区地图;可选取不同主题,可以是政区图,也可以是吃货地图、旅游地图等同学们感兴趣的主题地图。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各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知识,只有理解地理概念,才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在本节学习时接触到新的地理概念,可结合地图直观演绎,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如在学习海洋国土时,绝大部分同学能在地图上填出我国的四大临海,熟记它们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但不少同学混淆了临海和领海的概念,我们可以结合示意图(下图)以加深对领海等概念的理解。
  二、地理关键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是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认为,辨识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的观察、分析与归纳)是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空间位置的学习是区域地理学习都会首先涉及的内容,是培养地理视角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应在七年级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对空间位置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培养辨识空间位置的能力。
  袁教授认为辨识地理位置有两个要点:一是确定参照系,二是描述该地与参照系的空间关系,通常从方位、距离、邻接关系去描述,用词恰当,概括精准。以描述中国的纬度位置为例,读图指导语为:有无特殊纬线?读图得出有北回归线。接下来描述与北回归线的空间关系:北回归线从中国南部穿过(用方位来描述),还可得出结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另外,学会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要全面、客观,一般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在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时,我们可在大尺度世界地图上标出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周边国家,对比分析以上国家和我国位置的差异,客观评价各个国家地理位置的优劣和重要性。
  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贯彻
  初中地理教育是我国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凸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对比横版中国地图和竖版中国地图,直观认识我国是一个拥有约300多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的海洋大国,增强海洋国土意识。我们学习的重点不应是机械背诵,而是能运用地图技能,在地图上读出我国陆上邻国、海上邻国数量众多的特点,深入理解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结合时政热点,如印度非法入侵我国洞朗地区,越南、菲律宾等国入侵我国南海海域等,初步了解我国的地缘政治概况,辩证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客观评价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树立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的国家观念。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逐年的深入,人们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度也逐年提升,小学大纲也将英语教学编入。但是很多小学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最终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是个阻碍。基于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创新将游戏教学法引入英语课堂,提升英语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英语;课堂应用  随着经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和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落实这一任务的关键。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初中政治学科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形成体现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个人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因此,初中政治学科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必须转变教师教学思
一、指导思想  在美术实践教学活动中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美育改革等文件精神,遵照深圳市美术实践展示活动(美术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具有创新性、人人参与、形式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展示、交流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成果,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辅导目标  辅导我校学生开展废旧瓦楞纸板创意美术作品制作活动,推广具有实践性及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创新美术课程。在美术课程实践辅导
【摘要】小学该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正是培养学生道德法治意识,培养国家责任感和公共意识,提升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本文将从精选案例、角色扮演、组织实践、家校结合四个方面,在思想品德的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公共参与;思想品德;核心素养  小学是学生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5-27日,由省教育厅主办、肇庆市教育局和肇庆中学联合承办的广东省第十五屆运动会学校体育组(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广东肇庆中学举行。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邱克楠到现场观看比赛,出席了27日下午进行的颁奖仪式,并为获奖代表队颁奖。  本届大赛是省运会学校体育组比赛项目之一,来自全省21个地市代表队的300余名体育教师齐聚肇庆,各显风采。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共有广州等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加强数学思想渗透,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渗透进行全面分析,希望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渗透;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摘要】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全社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气质和修养,让学生更具才艺。但是高中艺体生的学困心理问题往往未能得到充分重视,所以在政治教學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举“一点四面”旗帜,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缓解艺体生的心理压力,引领学生得到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艺体生;心理健康  艺体生作为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他们的
【摘要】“调侃”意为谈笑,对于严谨的课堂来说,大多数教师可能都会认为:谈,耗时费力,笑,失之庄严。其实,“调侃”是老师适当地中断授课语言,调整课堂气氛,控制课堂节奏,营造融洽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上课内容的施教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它表面上似牛头马嘴、闲言庸语之音,其实是有的放矢,活跃课堂,启人思索,给学生以教益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调侃;春风;阅读;荡漾  在语文主题单元整合课堂教学中
【摘要】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学生能够对课堂上不懂的知识点和与个人兴趣爱好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查阅。因此学校图书室相当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学场所。本文就学校图书室管理和借阅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管理;借阅  回望人类知识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几百年的知识的发展,是一种不断革新与累积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种类及内容越来越多,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取相关知识,图书室制度因此而诞生
【摘要】语文教育是构建人的精神大厦的伟大工程,将对人的一生,对整个民族,对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课改进行到今天,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提得越来越多,教师们在课堂内外,都在悄悄地改變,从过去一味地强化工具性到今天的真正较和谐地统一,是经历了一翻阵痛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是这座精神大厦中的垒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越大越厚,楼层也就越大越高。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