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者”之忧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满怀殷切的希望,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任何一位老师也同样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当我们看到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自己的督促指导下日有所长,不断提高的时候,会感到由衷的欣慰,然而在这欣慰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些优等生的责任感教育。
  我们可以回想:在一个尖子生云集的班级中,废纸被丢在地上可以足足躺上一天,教室里可以足足一天长明灯高悬而没有人理会;请教优等生某个知识,他可以理直气壮、心安理得给予拒绝,一个优等生回到家可以判若两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家人给他创造的一切,把帮助做家务看作和自己绝对无缘的事情。让我吃惊的是:一些优等生,当与之谈及今后如何发展或有何打算时,心中根本没有近期的或较长久的自我发展的目标,对他人有强烈的依附心理……
  如果说,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日趋淡溥,已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那么,对优等生加强责任感教育的问题也应该受到关注。但事实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优”遮了“百丑”,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加强责任感教育的迫切性,认为可以放到比学习次之的位置上,从而使对优等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实质工作很少或干脆无所作为。
  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如果教育者的教育起点就是“残缺素质”教育,只强调或过分强调某方面的发展,而学生如果对一个班级、家庭都缺乏责任心,又怎能指望他们在将来能用自己所学将建设国家、有利社会发展作为己任呢?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针对问题找准原因、采取相应的实质性措施。
  一、一个正确的教育导向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使教育者以分数论英雄,学生更是“视分如命”,为此整天被绑在高强度学习的战车上,无暇顾及社会变化,无暇顾及个人的整体发展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只停留在“为分欢喜为分忧”的层次,长此以往就会变得视野狭窄,心胸狭隘。因此,应强调教育者端正育人观,改变原来那种片面、单一、静态的评价标准,重新确定优等生的标准,由看重分数转为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全面发展。从而降低成绩优等生的心理优势,引导他们正视自己。
  二、一系列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教育措施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学校组织的其它活动,都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筛选和运用信息,使优等生不再靠吃老师、家长的“派饭”生存,使他们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学会分析自我,反省自我,设计自我,对自我发展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关注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一个有利的教育起点——家庭教育
  人的启蒙教育源自家庭,而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更不容忽视。在家庭这个生存空间中学会体贴,热爱自己的亲人,学会帮助做家务,使学生接受最初的责任意识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走入学校,走向社会后把这种责任意识发展为强烈的责任感,并推及于人,成为对集体、社会有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父母所期望的“龙”或“凤”。
  四、一个良好的社会课堂
  社会是个天然的大课堂,利用青少年对现实好奇关注的心理,从现实出发,结合改革开放的现实,国际形势的发展现状,社会生活中的生动实例,如我国出现的特大灾难,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直面灾害,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加强责任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社会,使其时刻关注自身发展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从而产生全面规范,提高自我的内在要求。
  总之,没有责任感的“优等生”只是教育者提供给社会的“假冒伪劣产品”,只有采取实际措施加以改变,才能使优等生名实相符,更为关键的是:只有加强优等生的责任感教育,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人,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责任编辑:黄佑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习题设计的视角出发,指出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障碍,并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及对比性的习题,让学生在精要的练习中把握习题的本质,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发现问题;设计习题;解题能力    一、关注练习实效,突出习题设计的针对性  教师不应一味使用“题海战术”,因  为“题海”中的很多习题未经习题设计者精心筛选,
摘要:让语文走向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语文教师应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生活化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了解语文知识,增强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教学;实践;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语文学习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开展“大语文”教学。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点粗浅做法。  一
远程教育配备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形象的辅助工具,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却忽略了作文教学。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差,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梯度。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