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b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小学数学对比能够发现,初中数学难度更大,逻辑性更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若依然采取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则会制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而问题探究方法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投身到数学学习当中。因此,需加强问题探究具体应用,从而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果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探究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 引言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就是如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得好:“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而现行学生没有质疑思维习惯,总需要我们“教有疑”来触发。为此,我们应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
  二、 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为发现问题,创设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而问题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及探索欲,从而拓展其解题思维,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其学习水平。在具体应用此方法的过程中,需做到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举例来说,对方程组进行解答的过程中能够应用整体代入法给予解答:
  解方程组3x 4y=16, ①5x-6y=33。 ②
  解:由(1)得到x=16-4y3, ③
  代入②,5(16-4y)3-6y=33,解得y=-12。
  代入③,x=16-4y3=6。所以方程组的解是x=6,y=-12。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可以让学生练习使用整体代入法来解方程,从而加强学生的思维。而通过具有针对性问题的提出,通过环环相扣带动着学生层层递进,并通过思考以及反思对整体代入法的掌握。此过程不仅锻炼的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能够提升其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 积极引导,启发思维
  问题探究法的高效应用能够科学的引导以及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精神,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能够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从而进一步扩宽其思维,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例如: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如:已知一个四边形ABCD,其对角线相交于点E,并从下列选项当中选取2个条件能够相互组合成四边形,并保证其属于平行四边形的组合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类?A:AD=BC;B:AB=CD;C:AD∥BC;D:AB∥CD;E:EB=ED;F:EA=EC。通过此类开放式的提问,能够锻炼学生思维以及创造力,从而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而此过程中不只是表面的完成题目的解答,而是对于此章节知识点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又如:对“轴对称”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对相关定义讲解后,为了让学习对此内容完成更深刻的了解,此时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习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成长。教师就可提出如下问题:(1)请将生活当中你比较熟悉的对称物品进行列举?(2)轴对称中的“轴”应怎样理解?(3)轴对称图形长什么样?(4)什么圖形能够称之为轴对称图形?(5)等腰梯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吗?原因?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同时能够让其在问题当中寻找答案,同时在解答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拓宽其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实现。
  四、 解决问题,总结答案
  在问题探究法应用的过程中,最终环节即为整理总结所获得的答案。此过程中,主要依托于探究学习的前提下,但对问题答案进行总结同样占据非常重要地位。在此环节,教师需培养学生的独立总结能力,不能对其过分干涉,同时需起到监督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总结过程中方法以及思路的准确性给予有效的指导,为学生问题答案的正确性给予纠正,从而保证学生总结过程的知识的掌握能力。由于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因此,在后期整体并总结的过程中,学习需将不同的问题完成分别整体,从而将所有问题的答案完成总结。通过整体总结的过程,能够对课堂所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忆,从而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巩固。保证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对“平均数”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再具体讲解相关平均数知识,根据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组总结课后习题答案。对答案的总结、核对、题目的分析,要让学生自主去完成。通过具体的题目分析和公式计算,学生总结出答案,再交给教师来检验。对于计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对于计算出错误答案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安慰和帮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轻松高效。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探究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依然获得了普遍的应用,在此过程中,需根据教学目标,选取相符合的创设方法。在教学时间节点,不同时间段也需要不同的问题情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将其整合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搭建实践平台,实现探究式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29-30.
  [2]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
  [3]马建民.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4]邵云鹏.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5]彭愈红.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1):23.
  作者简介:
  佟朝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数学课堂知识体系呈现出结构紧凑,知识点繁多,解题方法多变且计算量大的特点,因此许多学生在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中出现了跟不上教师思路,上课听不懂、下课看不懂的现象。因此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出现,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理解效率带来了福音。问题教学法旨在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循序渐进由原有的基础知识拓展到新知识点,起到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作用。其次,问题教学法的引入使得学生
摘 要:在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应当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教师通过比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结合多媒体等技术开拓创新,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育改革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在此时节,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数学思维引领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
目的:本实验通过探讨慢性鼻窦炎致嗅觉障碍患者嗅上皮的结构,以及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F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
摘 要:在高中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故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以数学导学案内容为基础,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高中数学知识,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本文就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如下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运用策略  在高中阶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现状为根据,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作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面对在于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使用,可使学生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其在较高求知欲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并在相互合作期间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科
摘 要:数学应用题在中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如何解应用题常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因此对应用题如何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就行程问题在课堂中如何教学做以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数学;课堂;行程问题  一、 相遇问题:s=vt  分析: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总路程  例1 A、B两地相距550km,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心智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开发,而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生活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以数学学科为载体,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想办法创新数学课堂,改变传统单调的数学教学状态,利用数字故事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足够兴趣,并自主参与到小学数学学习当中。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有效研究。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