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福建客家土楼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地参观福建省永定县洪坑村客家土楼之前,我对于土楼乃至客家人的情况是知之不多的,以为土楼数量很少,而且都是城堡式的圆形。经过实地考察才知道,土楼虽多为蘑菇顶飞碟状流线体圆形,但其他的形状也不少,正方形、长方形、组合形、半圆形等都有。
   无论多么大的土楼,都只有一个门,一般为三至四层,底层、二层不开窗,所以密闭性极好,关上门外人是很难进入的。三层以上开窗,既可通风采光,又是射箭打枪的箭孔枪眼,进可攻,退可守。土楼里住的都是同一家族,里面有祭祀祖先的祠堂,有必需的生活设施,如水井等,是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小社会。
   客家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居住形式,是与客家人的特殊经历分不开的。客家人的祖先原本是居住在内地的,因为躲避战乱迁徙到这里。据有关记载,中原汉人第一次南迁是晋朝永嘉以后,当时外族进犯中原,即史书上说的“五胡乱华”时期,中原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汉人纷纷向福建、江西、广东等边远山区迁徙。此后在唐、宋、元、明、清等朝社会动荡之时,都有汉人从中原向南迁徙。相对于当地人他们是客,因而被称为“客家人”。
   而对于这些客家人来说,他们来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穷乡僻壤。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必须团结,相互帮助;必须自我保护,能对抗倭寇的骚扰和山贼、土匪的抢掠。于是,土楼这种建筑形式便应时而生。同族人住在一起,相互帮衬,亲密无间,形成合力,比单门独户力量要大得多。土楼形似城堡,密闭性好,退可守进可攻。客家人的聪明睿智,由此可见一斑。
   已经开放为旅游景点的土楼,介绍的资料和文章很多。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没有对外开放、老百姓还居住着的最普通、最平常的土楼,因为它才能反映出客家人的真实生活。
   在中午用餐的饭店附近有一座土楼,看到大门开着,里面有人居住,便产生了进去看看的想法。有了这个心思,午饭简单地吃了些,便放下筷子来到那座土楼。
   这是一座方形土楼,不但陈旧,简直有些破败,外墙开裂了,门板有些剥蚀朽毁。我试探着走进大门,正好有一位中年汉子从楼上走下来。
   我迎上前询问:“我进来看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汉子很热情,“进来随便看吧。”
   我一边看,一边同汉子闲聊,得知这座楼里住的是同族,共六户,都姓林。住在里面的人已经不多,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
      我站在院子中央,发现天井与外形一样也是方形的,楼高四层,每层都有回廊、栏杆,连同房屋的门窗、墙壁,都是木质结构。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颜色已经退去,黑黢黢的,有些灰头土脸。多数房间没有住人,走廊上散乱地堆放着干柴、竹席之类的杂物。可能因为上下楼不方便,人大都住在楼下一层。屋前都盖了小房,用来做饭和存放杂物,使原本就很破旧的院子,更显杂乱不堪。
   这座土楼坐北朝南,正中面对大门的位置是神龛,供奉神灵和祖宗牌位,供桌上点燃着香烛,像是刚祭拜过的样子。神龛前是一个四方水池,水很浅,取财不外流、聚财的意思,希望家族兴旺发达。
   因为楼上不住人,所以我没有上楼。
      走上土楼,驴友们已经吃完饭,由导游带领去参观对外开放的土楼。
   第一座是“振成楼”,占地约5000平方米,被称为“土楼之王”。并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建它的主人林仲山官居清朝四品朝议大夫,地位显赫。正厅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题词“承基衍庆”,还有一副行书对联, “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带”字有意写成酷似篆书“虎”字,暗示此楼为土楼之王,彰显主人地位的尊贵显赫。
      随后去的是“福裕楼”,这是一座宫殿府第式土楼,巍峨雄伟,很有气派。内部装饰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大门上的楹联字体饱满雄浑,显示出主人的敦厚实在。“福田心地,裕后光前”,不仅巧妙地点出楼的名字,而且颇有深意,耐人寻味。上联传达的是一种朴素的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下联则是家训,告诫后人上要对得起祖先,为祖上争光,不要做有辱门庭的事;下要为子孙后代谋福祉,不能败家,不能寅吃卯粮只顾自己,不顾后代儿孙死活。这种治家之道,扩大开来,治理国家也是一样,不是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吗?
   最小的土楼被称为袖珍土楼的“如升楼”,在“福裕楼”对面,与“福裕楼”隔着一条潺湲的小溪。像它的名字一样,“如升楼”小得就像量米面的升子。另有一说,主人之所以取名叫“如升楼”,预示日子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因为土楼多是粗笨的庞然大物,蓦地看到这座像炮楼似的娇小土楼,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有一种玲珑精巧的清新感。
   最后去的是“奎聚楼”,这是一座建在崖壁上的土楼,从崖下往上看酷似拉萨的布达拉宫,因而又称为布达拉宫式土楼。你可别小瞧这座土楼,它可是出大官和才子的地方,七品以上的官就出了四位,还出了20多名大学生,称之为大官和才子的温床毫不为过。据说是因为这座楼的风水好,从空中看它的形状像一只老虎,大门是虎口。虎是兽中王,出官、出才子就不奇怪了。这座楼的形状是不是真像老虎,我没有亲自去看,不敢妄言,只好姑妄听之,姑妄记之了。
     “奎聚楼”院内左角有一间小平房,显然是后盖的。门前台阶上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小脚老太太,人很和善,我注意到她一直在笑眯眯地看着游人。
   我走过去试探着搭讪:“老人家,您高寿呐?”
   老人很开通,一点也不拘束,做了个手势,比画着说:“90,90了。”
   我又问:“是在这里住吗?”
   老人显得很自豪,说:“是,原先住楼里,现在搬出来了,住在这间屋里。”说着,指了指身后的屋子。
   屋子的门开着,我看见迎门墙上挂着好几张奖状,其中有一张字比较大,是一张“三好学生”奖状。恰在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走来,我问老奶奶:“这是您孙子?奖状是他得的?”
    “是我孙子,奖状都是他得的。”老人很自豪,脸上挂着笑,看得出,老人很喜欢她的孙子。
   我对男孩说:“成绩不错嘛,得了这么多奖状。”
   男孩很腼腆,没有回答,只是笑着胡乱摇头,红着脸走进屋里。
   老奶奶却不停地重复着:“奖状是我孙子的,他是我孙子,我孙子。”
   我不知道老人识不识字,但“奎聚楼”出大官、出才子她肯定是知道的。她的孙子曾经在楼里住过,肯定会沾上官气、文气、好运气的。我猜老人一定这样想。
   我没有再打扰老人,在老人“奖状是我孙子的”喋喋自语中,悄悄离开。我衷心祝愿男孩能出人头地。
   在洪坑村,除了对外开放的部分土楼外,沿途还有许多样式不同、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土楼和土楼群。我还有幸见到一座半圆形或新月形、弯弓形的土楼。其实,这样的土楼并不是主人有意盖的,是盖到一半时没有了资金,只得盖成这样的形状。原来,盖土楼也有烂尾工程。恐怕主人不会想到,他留下的烂尾工程,如今却成为独特的一景。
      开放为旅游景点的土楼,“振成楼”也好,“福裕楼”、“奎聚楼”也罢,都是当官的和有钱人建的阔气豪华土楼。回过头来再看我先前参观的那座普通百姓的土楼,在它们面前就显得十分寒酸了。不过,它却是普通百姓当时的真实生活写照,它的价值绝不在豪华土楼之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盆腔囊性病变的女性患者应用螺旋CT+MR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盆腔囊性病变的90例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
<正>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县,这个土地面积只有2.41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着疏勒河的一次次摆动,形成广阔的昌马冲积扇面。在这个冲积扇面的边缘绿
<正> “信”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它在古籍中使用颇率很高,且意义几经滋衍。含有如下几种意义: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有效率。方法: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接收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性原则将其平均分为
发现和更正书稿中的差错对编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因为许多差错是知识性的。为了拥有尽可能广博的知识,编校人员必须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并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利
<正> 人的社会性理论是马克思人性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马克思在人性观上实现根本变革的标志。因此,正确理解人的社会性的科学含义,就成了把握马克思全部人性理论的关键一环。
敦煌图案作为敦煌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艺术体系,普遍装饰于敦煌石窟中的建筑、壁画和塑像中,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历史地位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
《三国志平话》将近百年的三国历史事件组织成70个图目,形成有效的情节以吸引市井平民。具体到《平话》上卷,则可将23条图目划分为仲相断阴间冤狱、聚黄巾张角反汉等八个情节。
农村金融交易不足导致农村金融的效率低,因而使得正常的交易无法进行,最终导致农村金融市场萎靡,从而出现农户借款难等农村金融问题。农村金融交易中过高的成本和风险问题来源于农户与金融市场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研究学者们发现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借款人的监督和控制方面更加行之有效。在一些贫困、物质贫乏的偏远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因起在借贷中的方便灵活而成为“新宠”,其预防违约和降低交易成本上的优势,使其在农
期刊
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必不可少的工具。文章以财务管理软件运维业务外包的定义和特点等理论为研究基础,从运维外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