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之路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能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只有学生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学习中,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成效。
  一、制订制度,做好保障
  必要的制度是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之路的行动准则,体现了师生的共同意愿,是师生学习的行为规范。
  1.课前自学制度。
  教师对课前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学。例如:每次新课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重点地方要标示出来,看不懂的地方要标出“问号”,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讨论。预习要独立进行,独立思考,不和同学、家长讨论,但可以使用参考书,并鼓励学生“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一些较容易的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掌握,经常一到学校就找老师兴高采烈地汇报:“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已经在预习的时候学会了!”这时,教师要给他提出更高地要求,如“你学会了很好,如果你能当小老师,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讲明白,就更好了。”这样,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就会带着这样的要求去进一步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事实证明,凡是在预习时已经学会了的知识,学生在课上讨论交流时就会积极发言,而在预习时没有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会非常专心地听老师或同学讲解。通过预习,让学生找出学习的难点,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老师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2.“一对一”帮学制度。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愿结成“一对一”学习对子,你帮我助,共同进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不仅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能够督促学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能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一种上进心和紧迫感。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旦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能在较短的时间赶上来。
  3.小组交流竞争制度。
  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讨论很重要。通过互相交流、倾听,综合概括,使学生交流信息,调整思维,从而获得知识,提高其表达、倾听和应对等方面的能力。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注意梳理提供交流的问题,做到目标明确、难易适中。要充分发挥小组核心人物的作用,让他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通过小组交流,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对比较难的知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就可以了解问题的难点所在,使接下来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实践证明,对小组交流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教师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交流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交流记录表格或小测验等对各小组的交流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奖励优秀小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
  4.教师导学制度。
  教师的导学要贯穿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一对一”结对学习、课堂上小组交流以及课堂讲授、课后复习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步骤和方法,例如“学习七法”:①课前预习,②积极发言,③学会倾听,④独立作业,⑤自觉改错,⑥整理复习,⑦课外阅读。教师在任何一个环节中都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多想一步,对所学知识采取“是什么,为什么,还可以怎么样”的思考方法,追求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如一节复习课,教师先提出指导性问题供学生思考,然后用15分钟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用15分钟相互研究,用10分钟师生共同总结。
  二、培养兴趣,注入动力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通过以下方法,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他们认真而愉快地进行自主学习。
  1.设立学科图书架。
  在班级设立“学科图书架”,不断增加和更新图书,最好能做到每教一个新内容都有相应的课外图书与之配合,并将同一主题内容的书籍集中在一起,使学生能在书架上很快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教师可以借助“学科图书架”建立起相应的学习组织,借此开展学习交流和读书竞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建立学科兴趣小组。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有一定的策略来吸引他们。通过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来影响、带动学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如可成立班级“文学社”、“奇妙数学”、“科学爱好者协会”等兴趣小组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兴趣小组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演讲、社会小调查、科学小实验、野外实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信,逐步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广泛的兴趣爱好。
  3.举办课外实践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外实践活动就是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基础上来设计活动,满足他们“玩”的欲望,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力“发动机”。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会成为活动的主人,自然而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内容可以不受教材、课时的限制,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如简单的调查与统计;也可以另辟蹊径,选择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素材作为学习、研究的内容,如小制作、小发明等;还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到实践基地去劳动等。
  三、及时奖励,鼓舞斗志
  孩子渴望得到认可,对于他们任何好的行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及时给予回馈,以鼓舞他们继续努力的斗志。
  1.教师奖。
  小学生表现欲特别强,教师的信任和赞扬对他们有非常的意义。教师要及时奖励他们好的行为,如特别奖励那些表现出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的学生,开始奖励次数可以多一些,然后逐渐减少,这样可以一直对学生保持高要求。教师除了口头表扬外,给予学生选择奖励项目是特别有效的一种奖励。学生可选的奖励项目多种多样,如:鲜艳的小红花印章;给学生家长打表扬电话;在游戏中做主持人等等。
  2.家长奖。
  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立场一致,形成合力,尤其是自主学习中的预习、复习、作业和阅读等都要在家中进行,恰当的奖励能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孩子取得进步,表现出好的行为,同样需要家长给予及时的奖励。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但不能都简单地给钱,而应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在形式上丰富多彩。如对孩子真诚的赞美;亲吻和拥抱孩子;在亲友面前流露出自豪;奖励孩子一本他非常喜欢的课外书;和孩子一起去看一场电影;奖励孩子在节假日去旅游;奖励孩子邀请他喜欢的人来家里做客等等。总之,要让奖励有意义,让奖励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
  责任编辑:赵关荣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论断实际上“包含着两层含义: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在这个论断中,已经把阅读教学看作了一种交往活动,一种对话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处处有数学的故事。赶快拿起笔记录下来吧。看,南宁市五象小学1102班的几名同学已经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小故事写或画下来了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哪吒脚踩风火轮,手拿火尖枪,腰缠混天绫,和孙悟空差点儿打了个平手!老外们一定是醉心中国神话传说的粉丝——由美国著名零售商Hammacher Schlemmer出品的一款圆环状溜冰鞋Sidewinding Circular Skates,简直就是风火轮在三次元世界的真身!  这款溜冰鞋其实就是两只直径约为25.4厘米的轮子,每只轮子上有一个搁脚的踩板。只要你不是超过181斤的大胖子,并且掌握了基本的
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你们别用嘴,用嘴连个屁都吃不到,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