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将孙《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序》的杜诗学价值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nle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人高崇兰所编《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是收录刘辰翁评点最重要的杜诗集注本,刘将孙为其作序,此序具有一定的杜诗学价值。该序总结反思了宋代“千家注杜”之弊,揭示出注解这种方式的通病;而提倡用评点的方式来予以补正。其具体做法是,立足于刘辰翁评点和高崇兰删注本,首倡存评删注的体例。这实为杜诗阐释、编纂的一个创见,引导解读杜诗重神悟的法门;自此转移了宋元以后的杜诗学风气。
其他文献
1257年,蒙哥汗兵分四路进攻南宋以图统一全国,并亲率西路军攻蜀。1259年2月起,西路军进攻合州钓鱼城,久攻不下。7月,蒙哥汗命殒钓鱼城,蒙军北还。蒙哥汗身死及撤军产生了一系列的串联事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宋蒙(元)局势影响深远。一阶传导引发了蒙古王位之争与前线蒙军撤退,促使双方出现新统治集团;二阶传导使得宋蒙(元)在博弈中出现和缓期,为双方谋求发展提供历史舞台;三阶传导为双方理政结果引起的实力变化,并在历史合力的作用下产生了新的局势:忽必烈登上蒙古汗位后,推行“汉法”,促进蒙古国力大幅度提升;南宋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深入公共空间、介入社会空间生产与文化构建的艺术形式,需要兼顾艺术性与社会性。公共艺术自身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所以对它的研究需要突破艺术与审美的单一层面,同时借鉴政治学、社会学、城市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加以多维的阐释与解读。李雷的《公共艺术与空间生产》采用多元的研究视角,分析了公共艺术的本质特性、生产机制和价值功能等问题。
从动词形态论的视角系统分析鄂温克语动词类词语的形态变化现象,使研究者更为客观认识鄂温克语动词类词语形态变化语法现象的结构性特征及构成原理。根据形态变化语法词缀的语音结构特征,将鄂温克语动词类词语形态可分为无形结构类型与有形结构类型、不变性结构类型与可变性结构类型、独立性结构类型与非独立性结构类型、终止型结构类型与非终止型结构类型等多种结构类型。动词形态变化现象与鄂温克语元音和谐规律密切相关,有多元一体的元音音变规则。
《型世言》第十六回是在真实故事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仅将杨慎的《内江萧氏双节记》视为《型世言》第十六回素材来源有失偏颇。经过文献疏理考证发现,其素材来源主要有《双节传》《内江萧氏双节记》《双节妇传》《萧门三节赞》《萧氏双节颂》,并辅以庸医治病、官场舞弊、媒婆劝嫁等晚明社会情景。《型世言》第十六回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和反映了病态百出的晚明社会,具有很强的写实成分。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兴起一股美学热,对外国美学成果的介绍、翻译随之展开。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欧美、俄苏的美学成果,对日本现代美学的引介还只是起步阶段。日本是东亚地区最早向西方学习的国家,自维新变法开始,在包括美学、艺术理论在内的人文社科领域都较早出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毫无疑问,这一转型过程必然会受到其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因此面临着多重矛盾冲突带来的艰难选择。日本近现代美学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现实状况下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深刻反思、批判的理论倾向。
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分寸”二字。观点阐发、评论言说亦是如此。往大了说,思潮的形成、舆论的走势、时风的塑造、民情的变动,莫不与各方面的言说有关;往小了说,是非曲直、毁誉忠奸、见识判断、情绪波动,都受到各种言论的影响。越是重要程度大、影响范围广,就越需要强调分寸感。没有分寸感,或是言说的灾难。
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作为文人音乐中的经典,是当代舞台上的一股清流。此曲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邱大成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通过考察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的由来、对比新旧谱本,可以梳理清楚该曲结构形成的历史脉络,为以后的演奏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JF日语教育标准”(以下简称JF标准)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以促进海外日语教育的发展为目的,开发出的一套用于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标准之树”是“JF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下,参考《新文科建设宣言》,可将“JF标准之树”中的“用于交际的语言能力”重构为“熟练掌握日语的语言能力”和“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可将“用于交际的语言活动”整合为“输出”和“输入”两个语言活动模块。亦可从教学目标的优化设定、教学策略的局部调整、教学观念的演化重构、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教学途径的
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唯一”来自于古代汉语中“唯+一+N”结构的跨层结构词汇化,该过程的动因在于“唯+一+N”结构中N移动导致的“唯一”处于同一语法层次,这一词汇化过程于东汉开始,结束于清代。现代汉语中的“唯X”类结构来自于形容词“唯一”的类推泛化,其动因在于表示“只有两个或三个”含义的形容词的缺失。“唯X”类结构有着内部语义制约机制,即数词X倾向于小的数字,比如“二”和“三”。
2021年5月28日至30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学校美育研究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师院校美育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