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ding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生活化
  
  数学教学应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一、走近生活,在情境中感受“活”数学
  1.课前走进生活,体验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学起一些数学知识来,常找不到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原型,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之前,组织学生走进生活,或参观,或动手,或收集,与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结成亲密的朋友,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思路打开,上课热情很高,学习起来就很轻松。
  2.课中链接生活,开放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大部分可以联系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实际生活融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感到更亲近,才会感到数学其实在生活中。当数学学习与生活挂上了钩,数学知识就不再是抽象的,不再是个模型而已,而是活生生的,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了,探索欲望也就强了。
  二、自主探究,在课堂中经历“学”数学
  1.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1)留够思考的空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数学需要学与思相结合。当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当学习后提出有争议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抓住时机,给足思维火花碰撞的时间,让学生在争议中辩清知识。教师的等待在我们课堂上经常会用到,这是一种策略,老师迫不及待给学生的回答下结论是没有必要的。
  (2)留够动手的时间。
  “活动是认知的基础”,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在头脑中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和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常会担心学生没有自主探究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不敢让学生动手太久。其实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差,很大原因是教师的不放心造成的。在一些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给足动手时间。
  (3)留够交流的时间。
  交流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只有在交流中,一些模糊的数学概念;模棱两可的方法才会更加清晰。教师只需要在关键处恰当点拨与引导。
  2.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中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数学过程的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的二次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这种再创造活动中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经验找出自己心中的定律。
  实践经验进一步说明,那种只注重新鲜知识传授的做法必定要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必定会影响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定是失败的。在教学中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找到未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体验知识获得过程。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三、实践活动,在快乐中感悟 “玩”数学
  1.在“玩”中捕捉数学规律。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实践活动内容,营造符合小学生心理规律的学习氛围来满足儿童天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2.在“玩”中培养兴趣。
  实践证明,凡是丧失了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一个“玩”字开始是很有效的方法。因为玩中有真情,玩中有快乐,玩能带给学生清晰的表象,玩能酝酿学生探索的内驱力。
  四、回归生活,在现实中体验“用”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并非像课本中的数学一样呆板,要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真正提高,就要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发展数学。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学生的运用意识就会提高,学生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加强,在生活中运用也让学生得到了宝贵的体验——学有所用。
  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之后,学生对它的生活意义理解不了,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组生活问题:如果你去买东西,买了2袋盐,每袋1.5元,买了2袋酱,每袋2.5元,你能很快知道共要多少元吗?这时学生投入到运算中去,当有些同学很快就算出8元时,我请他说出理由,并点明主旨:看,乘法分配率跑到商店里來了,在其他哪些地方也会出现呢?在寻找过程中,学生感到了学数学的意义,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山东济宁市高新区王因镇娄庄小学;272103)
其他文献
你知道吗?美国国旗的变化无论从历史方面、社会方面还是数学方面都极为有趣。这里就说说与美国国旗有关的数学问题。  1818年4月4日美国国会议案规定,美国每多一个州,就在其国旗上增加一个五角星。这次设计出的国旗为长方形,蓝底色,20个白五角星,7根红条与6根白条相间。20个五角星分成4排,每排为5个星。正好为长方形。  从1913年至1959年间,美国已有48个州会聚在联邦中。48=6×8,将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