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meKin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讨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数学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数学观念"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素质教育刻意追求的培养目标。从外形看几乎近于无形,而它又真实存在。不仅存在于解题过程中,也存在于数学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于数学学习中,也存在于把什么都归结为一个数学关系的思维模式中。因此,尽管学生离校后没有机会用数学,因而淡忘了数学,但深深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数学精神却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受益终身。
  与其它事业不同,教育属于未来事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数学教学的四个层次(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中,我们追求的不能只是低层次,而应是所有层次。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观念。
  二、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然而创设的情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的话,那么情境就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时,教师有些知识点的讲解,觉得很难联系生活,就望文生义创设情境,但有时情境的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但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下功夫,取材恰当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養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团结协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交流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点上方可有效。即个体在问题解决中,处于百思不得其解的迷惑之时,陷于苦求不得之处,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否则,小组合作要么是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唯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讨论流于形式。
  我们的课堂常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说一句话"大家讨论讨论,......"可实际上呢?讨论的问题经常是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教师的问题一提出,大部分学生已经七嘴八舌,可老师还在说:"你们商量商量。......小组合作明显的成为一种累赘的形式。还有些合作,学生刚刚要进入交流状态,老师却宣布合作结束,因为下课的时间要到了。更有些讨论,学生分工不明,研究的问题不清,盲目的一哄而起,为的是有一片"热闹"的局面,其结果,只能是用个别优等生的回答代替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确实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学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思想,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而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五、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中部分学生是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投入大量的时间,做了那么多题,却不见长进,而在那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点一点的退步呢?而有些同学分类做题,边玩边学,成绩突出呢?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做题要一题多解,要触类旁通。我认为那些应该做到融会贯通的题目才是真正重要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也不太多,应该先把重要的题目研究明白之后,再去学习不重要的题目。而且应该以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和题目为中心进行学习,能解答出来的题目越多越好。因为唯有如此,学习才会有兴趣,只有保持兴趣,面对难题时才能有知难不退的勇气钻研下去。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基本题目,多采取学生板演,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
  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好学生是表扬出来”!这一思想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中。
  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历起信心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不论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只要学生发了言,就加以表扬,这样下去,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在这种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的惰性,老师问题一出,张嘴就答,答案不经大脑过滤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能使表扬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我国医改工作不断深化推进,“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但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处于深水区,公立医院财政补偿
学位
摘要:區域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落实地理学科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尝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区域地理 情境教学 策略  一、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来,地理高考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这样,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区域地理就成为地理试题命制的切入点。因
期刊
摘要:当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小学数学学困生已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已成为学校的一个弱势群体。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很多,要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學习,把差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这里,本人就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浅谈一下做法。  关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压、心率及体格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
班主任是文化思想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心灵的迪启者、慧命的培育者、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师工作是度人的,只有在度人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才得到了实证的体悟。我们做的工作是相续慧命的事情,是要以自已的德性和智性使得学生健康的成长,是用一个生命激扬另外一个生命,是要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所以班主任的工作意义很重大,责任也很重大。那么,怎样做好班主任,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教育感悟不一样,知见也不尽相
期刊
当前,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汉语老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然而,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随着人口向城镇聚集而大量流向城镇,从而使原本就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向城镇倾斜,使农村基础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我总结自己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学汉语课堂教学效率,可从一下三方面做起。  一、有效把握教材,优化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