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日益介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成瘾引发的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引发了对大学生网瘾现象的关注和热议。独立学院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压力、更大的学业就业压力,网络成瘾现象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网瘾现状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学生自主走出网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独立学院学生 网络成瘾 现状 自我应对措施
网络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且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正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社会学家司马云杰说:“它携带着自己所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往,万象纷呈,构成人间光怪陆离的迷人现象。”①
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在网络上滋生蔓延的色情化倾向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倾向也越来越成为舆论抨击的焦点,而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心理障碍——网络成瘾,尤其是大学生沉湎于网络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网络成瘾及独立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成瘾”(addic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addicere”,是指与事物结合的过程。世界健康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专家委员会于20世纪50年代将“成瘾”定义为:一种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天然或人工合成药物)而引起的一种周期性中毒状态。②
网瘾专家周倩将网络成瘾障碍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③
(二)独立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本次调查对象为温州地区独立学院学生。调查通过分层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总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实际有效问卷761份,有效率为95.13%。其中男生363份,女生398份。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参与调查人数分别为212、245、223、81。专业涉及层面较广,有医学类(31.14%)、经管法类(27.73%)、文史哲类(7.10%)、农林地矿类(10.12%)和其他专业(23.92%)。调查结果显示在761名温州独立学院学生中网络成瘾者的有67名(8.80%),存在网络成瘾倾向的有136名(17.87%)。此外,调查还显示网络成瘾学生存在着以下明显的差异。
1.性别差异。
男生网络成瘾比例为5.52%,女生网络成瘾比例为3.29%。可见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原因分析:(1)男生的“科技成瘾”倾向更高。男生普遍存在对新鲜事物的浓烈好奇心和窥探心理。同时,网络还能满足男生较高的支配性的需要,网络使用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能满足男生“调控”“管理”世界的欲望;(2)男生的压力比女生更大,更易感到孤独和焦虑;(3)男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差异。女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远大于男大学生,在充满悲伤情绪的时候她们懂得如何去找同伴排解诉苦。而男生却偏向于各自行动,把压抑的事情埋在心里抑或在网上寻找知音以减轻痛苦。
2.专业差异。
医学类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05%,经管法类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84%,文史哲类和农林地矿类学生网络成瘾率相对比较低,分别为0.79%和1.05%,其他专业类学生(主要集中为计算机类、工科类、建筑设计类)的网络成瘾率为4.07%。
原因分析:医学类专业相对别的专业课程比较紧张,所以网络成瘾率相比较而言较低。而其他专业的学生的课程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较为密切,无形中为学生网络成瘾埋下了隐患。
3.年级差异。
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平均为8.80%。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58%、3.29%、3.02%、0.92%。
原因分析:大二大三学生在校学习1—2年后对学校周围的环境已经相当熟悉,对学习的新鲜感也大大下降,对学校的纪律和组织催生了一些松懈情绪,宁愿回寝室上网打发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同学会越来越觉得压抑、空虚,从而花费更多时间上网,大四学生则由于忙于找工作与考研,以及心理上的成熟,在网络使用上渐趋理性。
4.动机差异。
数据显示,71.7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娱乐性而喜欢上网,62.16%的大学生是为了丰富无聊的大学生生活去上网。而网络成瘾的67名大学生都认同了前面两种说法。可见,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是现实与网络的差距。
(三)网络成瘾的危害。
1.生理方面,网络成瘾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患网络成瘾症的同学极易患眼科疾病。长时间端坐于电脑前做重复的机械运动和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周身不适、精神恍惚,甚至可能引起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部位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假如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大脑神经中枢将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引起血压升高、植物性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
2.心理方面,网瘾会导致人格偏差,影响心理健全。
长时间玩网络游戏,会使人呈现短时间的精神亢奋,下网后则感到颓废、沮丧,魂不守舍、烦躁不安。上网时间长了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失眠、心情抑郁与反应能力变差等症状。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还可能会让大学生自我封闭,甚至混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健康人格。
3.在学习方面,网瘾会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学习。
一旦网络成瘾,很多大学生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兴趣和注意力也都会转移到了网络上。由于上网占用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很多同学可能会因此荒废学业。
三、网络成瘾的自我应对措施
(一)认识网瘾危害,对照自己的行为。
当学生自由徜徉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时,网络垃圾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会产生误导作用。网络成瘾不但会使学生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能减弱,而且会慢慢负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家庭带来灾难。
同学们要经常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判断自己是否已经网络成瘾。根据美国金伯利·杨教授的测评方法,网络成瘾的测评由以下10道问题构成。答一个“是”,得1分,最后得5分以上(包栝5分)为网络成瘾。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5.你是否将上网做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了上网花很多钱?
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而一上网就来劲?
10.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④
经检测,认定已经网络成瘾的或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同学,最好写下自从迷恋网络后自己所忽略的每一项活动和习惯,比如:睡觉、学习、和同学接触、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体育锻炼等,然后评价一下自己所失去的活动和习惯的代价,仔细考虑一下:为了网络上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而失去现实生活中的宝贵东西是否值得。
(二)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努力培养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它往往会在创造快乐的同时埋下灾祸的种子。”大学生的情绪处理模式没有健全,其情绪总是显得变化无常。因此培养有效的压力与情绪管理方法,是对网络成瘾的根本预防。
(三)培养自己的恒心意志,以毅力驱赶网魔。
要与网瘾作斗争,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有恒心和毅力。培养毅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是长期坚持去做一件有益于自己的事情,事情无所谓大小。因为网瘾的病因一方面在于网瘾患者缺乏网瘾对自身成长与家庭危害的认识,以及缺少奋发进取的精神思想,缺乏克制网瘾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在于缺乏克制网瘾的意志力。
(四)多与亲人朋友联系,加强同他们的情感交流。
造成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朋友,比较孤独,缺乏情感交流的渠道和技能。这些同学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打发消极情绪的工具,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孤独、宣泄消极情绪、缓解学习压力、满足成就感、追求时尚等。殊不知“借网消愁愁更愁”。因此,学生应该注重亲情和友情,特别要珍惜父母和老师的爱,要理解父母的想法,经常与父母沟通感情,可以每个月定期与父母写一封信;有事主动与父母老师商量。
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平时多与班上同学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有关专家给出了建议:每天应该抽出2—3小时与外界进行交流,这对于学生预防网络成瘾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然,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情感表达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网络的丰富性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网络的超时空性可以扩大学生的交往面,网络的平等性为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网络的互助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多的友谊,网络的全球化为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网络的自由性和时尚性满足了学生追求个性、追赶潮流和唯恐落伍的心理,等等。所以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把它作为自身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注释:
①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206.
②绍六.成瘾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306.
③Chou.Internet addict,usage,gratification and pleasure experience: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Computer and Education. 2000,3,(5):65-80.
④资料源自网络,详细网址为:http://www.jiewangyin.com/wangyin/WangYinZiCe.htm.
参考文献:
[1][美]金伯利.S.杨著.网络心魔——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
[2]孟子悦,李人凤.走近网络〓远离网瘾[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3]陶然,应力,岳晓东,郝向宏.网络成瘾探析与干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美]陶宏开.破“网”重生——预防与戒除网瘾实战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姗璟.戒除网瘾16招[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7]李钢.网络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8]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独立学院学生 网络成瘾 现状 自我应对措施
网络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且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正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社会学家司马云杰说:“它携带着自己所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往,万象纷呈,构成人间光怪陆离的迷人现象。”①
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在网络上滋生蔓延的色情化倾向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倾向也越来越成为舆论抨击的焦点,而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心理障碍——网络成瘾,尤其是大学生沉湎于网络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网络成瘾及独立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成瘾”(addic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addicere”,是指与事物结合的过程。世界健康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专家委员会于20世纪50年代将“成瘾”定义为:一种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天然或人工合成药物)而引起的一种周期性中毒状态。②
网瘾专家周倩将网络成瘾障碍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③
(二)独立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本次调查对象为温州地区独立学院学生。调查通过分层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总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实际有效问卷761份,有效率为95.13%。其中男生363份,女生398份。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参与调查人数分别为212、245、223、81。专业涉及层面较广,有医学类(31.14%)、经管法类(27.73%)、文史哲类(7.10%)、农林地矿类(10.12%)和其他专业(23.92%)。调查结果显示在761名温州独立学院学生中网络成瘾者的有67名(8.80%),存在网络成瘾倾向的有136名(17.87%)。此外,调查还显示网络成瘾学生存在着以下明显的差异。
1.性别差异。
男生网络成瘾比例为5.52%,女生网络成瘾比例为3.29%。可见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原因分析:(1)男生的“科技成瘾”倾向更高。男生普遍存在对新鲜事物的浓烈好奇心和窥探心理。同时,网络还能满足男生较高的支配性的需要,网络使用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能满足男生“调控”“管理”世界的欲望;(2)男生的压力比女生更大,更易感到孤独和焦虑;(3)男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差异。女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远大于男大学生,在充满悲伤情绪的时候她们懂得如何去找同伴排解诉苦。而男生却偏向于各自行动,把压抑的事情埋在心里抑或在网上寻找知音以减轻痛苦。
2.专业差异。
医学类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05%,经管法类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84%,文史哲类和农林地矿类学生网络成瘾率相对比较低,分别为0.79%和1.05%,其他专业类学生(主要集中为计算机类、工科类、建筑设计类)的网络成瘾率为4.07%。
原因分析:医学类专业相对别的专业课程比较紧张,所以网络成瘾率相比较而言较低。而其他专业的学生的课程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较为密切,无形中为学生网络成瘾埋下了隐患。
3.年级差异。
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平均为8.80%。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58%、3.29%、3.02%、0.92%。
原因分析:大二大三学生在校学习1—2年后对学校周围的环境已经相当熟悉,对学习的新鲜感也大大下降,对学校的纪律和组织催生了一些松懈情绪,宁愿回寝室上网打发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同学会越来越觉得压抑、空虚,从而花费更多时间上网,大四学生则由于忙于找工作与考研,以及心理上的成熟,在网络使用上渐趋理性。
4.动机差异。
数据显示,71.7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娱乐性而喜欢上网,62.16%的大学生是为了丰富无聊的大学生生活去上网。而网络成瘾的67名大学生都认同了前面两种说法。可见,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是现实与网络的差距。
(三)网络成瘾的危害。
1.生理方面,网络成瘾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患网络成瘾症的同学极易患眼科疾病。长时间端坐于电脑前做重复的机械运动和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周身不适、精神恍惚,甚至可能引起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部位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假如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大脑神经中枢将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引起血压升高、植物性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
2.心理方面,网瘾会导致人格偏差,影响心理健全。
长时间玩网络游戏,会使人呈现短时间的精神亢奋,下网后则感到颓废、沮丧,魂不守舍、烦躁不安。上网时间长了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失眠、心情抑郁与反应能力变差等症状。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还可能会让大学生自我封闭,甚至混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健康人格。
3.在学习方面,网瘾会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学习。
一旦网络成瘾,很多大学生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兴趣和注意力也都会转移到了网络上。由于上网占用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很多同学可能会因此荒废学业。
三、网络成瘾的自我应对措施
(一)认识网瘾危害,对照自己的行为。
当学生自由徜徉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时,网络垃圾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会产生误导作用。网络成瘾不但会使学生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能减弱,而且会慢慢负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家庭带来灾难。
同学们要经常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判断自己是否已经网络成瘾。根据美国金伯利·杨教授的测评方法,网络成瘾的测评由以下10道问题构成。答一个“是”,得1分,最后得5分以上(包栝5分)为网络成瘾。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5.你是否将上网做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了上网花很多钱?
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而一上网就来劲?
10.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④
经检测,认定已经网络成瘾的或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同学,最好写下自从迷恋网络后自己所忽略的每一项活动和习惯,比如:睡觉、学习、和同学接触、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体育锻炼等,然后评价一下自己所失去的活动和习惯的代价,仔细考虑一下:为了网络上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而失去现实生活中的宝贵东西是否值得。
(二)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努力培养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它往往会在创造快乐的同时埋下灾祸的种子。”大学生的情绪处理模式没有健全,其情绪总是显得变化无常。因此培养有效的压力与情绪管理方法,是对网络成瘾的根本预防。
(三)培养自己的恒心意志,以毅力驱赶网魔。
要与网瘾作斗争,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有恒心和毅力。培养毅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是长期坚持去做一件有益于自己的事情,事情无所谓大小。因为网瘾的病因一方面在于网瘾患者缺乏网瘾对自身成长与家庭危害的认识,以及缺少奋发进取的精神思想,缺乏克制网瘾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在于缺乏克制网瘾的意志力。
(四)多与亲人朋友联系,加强同他们的情感交流。
造成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朋友,比较孤独,缺乏情感交流的渠道和技能。这些同学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打发消极情绪的工具,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孤独、宣泄消极情绪、缓解学习压力、满足成就感、追求时尚等。殊不知“借网消愁愁更愁”。因此,学生应该注重亲情和友情,特别要珍惜父母和老师的爱,要理解父母的想法,经常与父母沟通感情,可以每个月定期与父母写一封信;有事主动与父母老师商量。
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平时多与班上同学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有关专家给出了建议:每天应该抽出2—3小时与外界进行交流,这对于学生预防网络成瘾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然,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情感表达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网络的丰富性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网络的超时空性可以扩大学生的交往面,网络的平等性为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网络的互助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多的友谊,网络的全球化为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网络的自由性和时尚性满足了学生追求个性、追赶潮流和唯恐落伍的心理,等等。所以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把它作为自身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注释:
①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206.
②绍六.成瘾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306.
③Chou.Internet addict,usage,gratification and pleasure experience: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Computer and Education. 2000,3,(5):65-80.
④资料源自网络,详细网址为:http://www.jiewangyin.com/wangyin/WangYinZiCe.htm.
参考文献:
[1][美]金伯利.S.杨著.网络心魔——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
[2]孟子悦,李人凤.走近网络〓远离网瘾[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3]陶然,应力,岳晓东,郝向宏.网络成瘾探析与干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美]陶宏开.破“网”重生——预防与戒除网瘾实战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姗璟.戒除网瘾16招[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7]李钢.网络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8]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